【文/吉林大学报研究生记者 姚丽丽 摄/徐立华】9月24日上午,吉林大学举办“吉大情、新华缘”新华社吉林分社实习生返校汇报活动,3位来自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的优秀实习生代表分享了他们在新华社吉林分社的实习经历和心得。校党委书记杨振斌,副校长王玉柱,新华社吉林分社社长陈俊,副社长金风,学校党委宣传部、文学院等有关部门、学院负责人,以及新华社实习生导师、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代表等参加了活动。
陈俊在致辞中表示,吉林大学和新华社在新中国70周年诞辰之际进行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共建基地启动近半年,吉大为新华社提供了丰富的新闻资源,为记者队伍做了充足的后备积蓄。他希望以此为起点,有更多吉大学子进一步了解、关注新华社,并成为新华社的一份子。
杨振斌在讲话中感谢新华社对吉大的一贯支持。他指出,新华社敏锐发现吉大素材,挖掘重大新闻选题,通过一系列宣传报道提高了吉林大学的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为弘扬吉大正能量作了很大贡献,“时代楷模”黄大年的先进事迹至今在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得益于以新华社为代表的媒体准确到位、感人肺腑的报道。杨振斌对吉大学生提出几点要求:一是要入主流,跨入大平台、制定大目标、选择大舞台,无论是职业选择,还是理想和目标的选择,都要把个人理想追求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实现人生价值。二是要达到高尚、自信、大气、辩证的境界,提升业务水平,去拼搏、去奋斗,展现吉林大学对国家和社会的价值。做到这一点,既要靠老师的教育、学生自身的奋斗,更要靠师生更高的境界和觉悟。他希望吉大学子要对自己有信心,对民族和国家的事业有信心,同舟共济,砥砺前行。
三位实习生代表分享了实习经历和心得。郝培佚说,实习经历让她日益热爱新闻事业,更让她认识到记者不仅要是会写、会说、会拍、会动脑的全能型人才,要有作为媒体人的责任感,更要具备强大的内心和强健的体魄。于潇说,“每当我完成一件作品时,我不会对自己说你很优秀,而是感到很欣喜,自己从未忘却一个新闻人的理想。”于潇在新华社两位导师的影响下,在实习中做到身体力行,始终保持对新闻的热血和冲动,用新闻人的敏感和灵感去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张箫月以“在东中华路的日子”为主题,从“尝试、经历、成长”三个关键词讲述了她的实习经历。在一次次的修改中,在导师的悉心教导下,她锻炼了胆量,提升了能力,增长了见识,收获了情谊。
实习生导师肯定了实习生们的新闻能力和在实习期的成长转变,并就媒体工作分享了感悟。新华社吉林分社副总编郎秋红为与会师生分享了《与大师为邻》一文的创作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