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白求恩》剧照
【中国科学报】(本报见习记者 许悦)两层的大礼堂内座无虚席,舞台上,一名西装革履的外国男子正在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畅谈未来;背景一转,远渡重洋,男子脱下了西装,身着八路军服装,和中国军人一起在抗日的战场上救死扶伤……这是由吉林大学原创的大型舞台剧——《白求恩》中的场景。
这场特殊的舞台剧为传承弘扬白求恩精神,经过历时近一年的创作、排演,在吉林大学医学学科暨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创建80周年、白求恩同志逝世80周年、毛泽东主席发表《纪念白求恩》80周年之际,于吉林大学首演。
事实上,《白求恩》并非吉林大学原创的首个话剧,在2016和2018年,该校分别上演了《唐敖庆》《黄大年》两部大型原创话剧,并被中国科协列入“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其中,《黄大年》还入选了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
《唐敖庆》承载的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红色革命精神;《白求恩》展现的是“满腔热忱、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黄大年》表现的是“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精神。三部话剧、三个与吉林大学有着深厚渊源的人物,串联起了属于吉林大学和师生们的历史记忆,传递着一代又一代吉大人的“红白黄”三源色精神。
拉开“三部曲”的序幕
2016年9月,适逢吉林大学70周年校庆,学校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在吉林大学中心校区鼎新大讲堂,话剧《唐敖庆》经过精心打磨,首次呈现在吉大师生眼前。
话剧《唐敖庆》由吉大师生自创自演,以中国现代理论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量子化学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老校长唐敖庆为主人公,以其在吉林大学工作生活的真实故事为主线,通过真挚的情感、细致的舞台表演,重现了唐敖庆在吉林大学的时光。展现了以唐敖庆为代表的吉林大学先辈忠心爱国、刻苦钻研、无私奉献的“吉大红”。
“话剧中的许多场景都让我泪流满面,太感动了。”“我感受到了真正的吉大精神”“为是吉大人感到自豪”……观剧过后的师生们备受震撼和鼓舞,“如果有机会还想再看一次”。
《唐敖庆》在校内成功举行首演后,还走出校门,在省内进行了演出,讲述吉大人的故事,受众达一万五千人,在校内外引起了极大反响。2017年,该话剧团队更是远赴重庆,在重庆理工大学进行巡演,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完全依靠师生自编自演的话剧《唐敖庆》开启了吉林大学“红白黄”三源色精神传承发扬的新方式,拉开了学校大型原创话剧三部曲的序幕,为此后《黄大年》《白求恩》两部话剧的诞生打下了基础。
属于吉大人的舞台
大型原创话剧,是《唐敖庆》《黄大年》《白求恩》的共有特征,大型体现着舞台的广阔与精美,原创则意味着这是一个完完全全由吉大人编织的舞台。
“我们的三部话剧都是由自己的师生创作的。从材料的收集、剧本的编写,到舞台道具的制作、舞台表演,师生们都积极参与,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白宇告诉《中国科学报》,特别是参与表演的学生,均是从学校各年级、各专业志愿报名者中选拔而出,基本没有接受过专业话剧表演培训的经历。比如《白求恩》中的参演者,大部分是学校白求恩医学部的学生,他们此前基本没有接触过话剧。
话剧排练中,学生们都很认真刻苦,在课余时间加班加点地训练,克服各种困难,辗转于各个演出场地,带着对所演绎人物的真挚情感和传承精神完成每一场演出。即便扮演的只是一个小角色,他们也以能够参加话剧表演而感到兴奋、自豪。因为对这些学生而言,每一次演出都是对吉大先贤们的致敬,是对“红白黄”三源色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除了表演,剧本的编写也是原创话剧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三部话剧的编剧创作中,师生广泛搜集相关人物详实的资料。”白宇介绍道,有时师生甚至会进行实地考察、对熟悉话剧主人公的人进行访谈,力求塑造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
唐敖庆、黄大年、白求恩作为被大众熟知的凝聚时代精神的榜样人物,随着时间的推进,他们的人生经历、故事等已经有各种版本的描述和演绎,而如何从庞杂的信息中收集、筛选,编写出独属于吉林大学的蕴含“红白黄”三源色精神的剧本?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原创话剧《白求恩》的编剧韦平表示,在新时代白求恩精神应该有新的阐述,因此,这部话剧在创作过程中避免了和以往的白求恩形象雷同,白求恩对患者的满腔热忱、对工作的精益求精都对当今时代非常重要,各行各业都需要学习这种精神。
“三源色”精神的传承
一部好的话剧不仅可以感染扮演者和观剧者,更能感染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在代际的更迭中将永恒的精神传承下去。
2016年到2019年,吉林大学在三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唐敖庆》《黄大年》《白求恩》三部优秀的原创话剧。这三部话剧中蕴含的“红白黄”三源色精神,也正是鼓励师生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动力。
“在排练和表演时我始终坚信,要演好黄大年老师,自身首先要做黄大年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话剧《黄大年》中,初代黄大年的扮演者、吉林大学学生张儒硕说,首演的成功不仅让他收获了观众的掌声,更让他对表演艺术和黄大年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希望通过表演使黄大年精神深入人心,更希望在每个人的人生重要节点上,黄大年精神引导我们做出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选择。
而白求恩的扮演者、吉林大学学生解丛安同样表示,通过演绎白求恩这一角色,对白求恩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表演可以感染更多的人,影响更多的人。
近年来,吉林大学先后创排了话剧《唐敖庆》《黄大年》《白求恩》、音乐剧《黄大年》、音乐会《长征组歌》和音乐舞蹈史诗《吉人天下》,举办了厦门爱乐乐团交响音乐会、吉林大学交响音乐会和跨年音乐会等一系列高质量文艺演出。这些文艺作品和演出,受到了全校师生的广泛好评,展示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成就,是以“红白黄”三源色吉大精神为核心的吉大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
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指出,“在73年的办学历程中,吉林大学凝练形成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红色革命精神、‘满腔热忱、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精神,新时代吉林大学将不断丰富和发展‘红白黄’三源色吉大精神,培育涵养吉大文化。”
(于珊珊、何日华、饶明月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