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主题活动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正文

雪域高原践初心

——记吉林大学援藏干部人才罗克全教授

发布日期:2020-12-03     作者:曲家伟      编辑:饶明月     摄影: 曲家伟      点击:

【文/摄 曲家伟】2020年8月,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是总书记对广大在藏党员干部奉献牺牲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罗克全是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中组部、教育部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和重点马院对口支援选派干部,他学习和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立足教书育人本职,发挥教学科研专长,怀着对援藏工作的崇高使命感、责任感和对西藏各族人民的真挚情谊,在有限的援藏工作期间里为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近日,记者来到西藏大学,采访调研罗克全教授的工作情况。

“不负祖国培养,建功援藏事业”

罗克全为2019级硕士研究生上专业英语课

2019年7月29日,罗克全第一次站到西藏这片广袤高远的土地上。他清晰地记得,那天,经过一路的旅途劳顿,一下飞机,天空湛蓝,阳光温暖,西藏自治区政府和西藏大学的同志以藏区最高贵的礼仪——献哈达的方式来欢迎远方的朋友。这幅哈达,罗克全一直珍藏着。他知道,这洁白的哈达既代表着美好的祝愿,更是藏区人民对自己的信任和嘱托。

刚到拉萨的日子里,罗克全一边快速进入工作状态,组织师生座谈、开展工作调研,了解藏大马院学科建设发展情况,一边努力适应和克服身体的高原反应。偶尔闲下来,罹患癌症多年并已瘫痪在床的岳父,时常会被他想起和挂念。

罗克全是湖北人。当初,作为吉林大学哲学系优秀青年学子,他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他结识自己的爱人并很快成家。几十年来,作为长春本地人的妻子一家,对罗克全这个南方人给予了莫大的关怀和支持,他也从一个毛头小子成长为家里的顶梁柱。在罗克全心中,岳父早已和自己的生身父亲一样,成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亲人。那天,当学校领导找罗克全谈话,希望他能承担这次援藏任务时,罗克全毫不犹豫地表示服从组织安排。可回到家看到病重的老人,他还是犹豫了。岳父拉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鼓励他说:“党和国家对援藏工作很重视,藏区也需要你去贡献才干,你应该把这项任务完成好,别担心我,我会等着你光荣地回来!”

一周后的8月6日,岳父病危的噩耗突然传来。远在万里之外的罗克全立即买了当天的机票赶回家,可还是没能让老人看到最后一眼。匆匆料理完丧事,罗克全忍着悲痛,告别因心力憔悴、悲伤过度而相继住院的岳母和妻子,赶回拉萨。而这次,也是他在一年半的援藏工作期间唯一一次请假回家。

2019年9月,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原思政部的基础上正式挂牌成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一级学科也同时申报获批,在人才培养体系、学科建设方向上刚刚起步;学院专职教师只有2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历的仅有2人,且大部分是4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师资力量非常薄弱。最让分管学科建设的挂职副院长罗克全感到焦急的是,青年教师大多没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开展科研的主动意识和能力水平更需加快提高和强化。

从长春回到藏大,罗克全立刻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他根据藏大马院的具体特点,结合吉林大学成熟的管理经验,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学院学科建设打开了新局面。他牵头组建成立“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起草和制订委员会章程,使藏大马院的学术活动、人才队伍和其它重大学科建设工作得以规范化、制度化。他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作用,承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建设重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等学科方向在他的带动下逐渐确立,学科建设架构得到进一步健全。他积极联系四川大学、西南大学、西藏自治区党校和吉林大学的专家学者多次来到学院参与项目评审、开展工作研讨,为学科发展把脉支招,并邀请了7位教授担任学院外聘博士生和硕士生导师,有效缓解了师资力量不足、科研层次不高的难题。

让罗克全最欣慰的是,在他的帮助下很多青年教师进一步凝练和丰富了科研方向,在他的多方沟通下,吉大对藏大马院师资力量培养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他起草并组织实施《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支援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2020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实施办法》,成功推选2名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赴吉大马院攻读博士学位,并努力推动将此项支持计划长期延续下去。

“在罗院长的帮助下,很多青年教师对做好科研产生了更大的激情和动力,尤其是有机会推选到吉大攻读博士,更是大家梦寐以求的事。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藏大马院的人才队伍建设得益于此项工作必将产生长远而巨大的影响和变化”,学院党委书记扎西向罗克全的辛苦付出表达由衷谢意。

一年多来,全院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数由2018-2019年的3篇提高到12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项目成功申报并获批《西藏大学2020年度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100万元)。罗克全作为主要参加人,完成了西藏自治区重大课题《西藏自治区大、中学思想政治工作考评体系建设研究》;作为主持人完成了“武汉理工大学—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项项目”——《毛泽东关于西藏工作文献研究》;作为第一作者,他在《光明日报》《理论探索》等核心刊物发表理论文章6篇,学院管理工作和个人科研一样也没落下。

“罗院长鼓励大家结合西藏特殊的区情、民情,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研究,这对我们边疆民族地区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更为我们进一步拓宽思路,未来和吉林大学乃至全国高校共同开展相关课题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学院院长尼玛次仁表示。

“不负祖国培养,建功援藏事业”,是罗克全在援藏工作笔记本扉页上写给自己的话,更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

难忘的目光

罗克全与青年教师座谈,凝练科研方向,指导教学方法

“西藏地处西南边陲,近代以来持续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觊觎,多次受到外部势力的蚕食和侵扰,民族和宗教问题长期复杂交融,处于反分裂和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思想政治教育极为重要”,西藏大学党委副书记金永兵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尤其是思政教学工作有着深刻体会,“罗老师在西藏大学的讲台上,坚持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发挥了援藏干部的表率作用”。

在吉大马院,罗克全在教学方面的认真是出了名的。来到藏大,他对教学工作的极端负责和对学生的关心更是让同学和老师们感动。藏大马院师资队伍严重缺乏,20几名教师加上机关几位“双肩挑”干部承担着全校近12000名本科生、研究生的公共课以及学院专业课的授课任务,教学压力很大。罗克全看到这种情况主动找到院领导提出申请,“学院年轻老师比较多,很多需要照顾家庭、抚养孩子,我在这里挂职工作,家庭负担少,就给我多排些课吧。”

一年多来,罗克全承担了2017、2018级本科生,2019和2020级硕士、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等7门专业课、累计近350学时的教学任务,还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专门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开创了藏大马院的教学先河。

作为副院长的罗克全,白天需要处理很多事务性工作,他把有些课排到傍晚的时间,也总是座无虚席。一些其它学院、专业的同学听说有一位吉林大学的教授,把哲学基础理论课上得特别吸引人,都挤到教室里来听课。几名青年教师也和同学们一样,认真地坐在教室里听了整整一学期。课堂上,罗克全知道很多藏族同学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就把知识点讲得慢一点、细一点,并将教学内容与党的治藏方略和同学们的日常生活融会贯通。

“很多同学学习底子薄,有时候听普通话理解起来比较慢,遇到难懂的地方,罗老师总是很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为我们讲解”,在职硕士研究生顿珠谈起自己的老师时心怀感恩。

“老师上课的时候既特别认真又平易近人,总是启发我们能够尽量扩展思维去跟上他的讲解,每当我回答不上问题,他总是用和蔼、鼓励的目光看着我,等着我慢慢整理思路,那目光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本科生卓玛央拉向记者回忆。

仅是有限的课堂教学接触,可当聊起毕业后未来读研、读博的考虑,很多同学的第一志愿都是吉林大学,这让已经被推送到吉大攻读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王超印象十分深刻。“罗老师办公室的门总是为同学们敞开着,有了困惑随时可以去向他寻求解答。他还自掏腰包为他所有的学生和很多青年教师复印装订了20多部教材和学习资料,这对我们来说触动很大、受益匪浅。”

课堂教学之外,罗克全还指导学生完成2020年度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老西藏精神”铸就新时代西藏大学生理想信念及其实现途径》的调研和撰写,带领师生参加社会调研活动:到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山南市克松村感受藏族群众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正确领导下生产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到江孜宗山抗英遗址追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不屈,用心体会“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国家战略。

德庆卓嘎、白马拉贞和桑吉卓玛是罗克全在藏大马院“三联三进一交友”的关注对象,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经常会得到他的关心帮助。疫情期间,学院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上课,可他们班这学期并没有安排罗老师的课。在屏幕上看不到老师,孩子们都担心起来,直到返回学校,知道老师一切安好,才又放下心来。在他们的书包里,有一支漂亮的保温水杯,那是罗老师送的礼物,几个孩子都说,要一直用着。

作为援藏教师代表,罗克全还在西藏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在学校党委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上作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围绕“初心就是使命”和“立德树人,推进藏大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才培养”等专题为全院师生开展学习报告;参加2020年西藏大学“青马工程”培训班开班仪式,为同学们作学习动员。去年11月,他还全程用英语为“2019年尼泊尔出入境服务与管理研修班”的外国学员们讲授《中国国情概况》科目,得到尼方和西藏有关部门的赞誉。

2020年教师节,藏大马院的同学们组织联欢活动为罗克全等几位老师庆祝节日。大家邀请罗老师和他们一起手拉着手跳起欢快的锅庄,还把罗克全的名字编进藏族歌曲里为他献唱,向他表示感谢。罗克全说,那是他最快乐的一天。同学们那热烈、信任、求知的目光,他将永生难忘。

“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

罗克全关心、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鼓励大家努力学习,建设家乡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西藏大学没有放暑假,春季和秋季学期的教学进度连起来进行。

国庆节前,一年援藏工作已经超期的罗克全回到吉林大学接受组织考核。当听说学校援藏工作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暂时无法接续时,他没做过多考虑,主动提出继续延长自己的在藏工作时间。回到家,努力说服身体不好、一直盼着自己回来的妻子,告别已经一年多没见、在国外留学因为疫情辗转刚返回家的儿子,跟岳母撒了谎说出趟差几天就回来,罗克全又踏上了重返高原的路。

在西藏工作生活,眩晕失眠、食欲减退、呼吸困难等高原反应对从内陆省份来到这里的人来说是经常事。夏天情况稍好,可到了漫长的冬季,空气含氧量会降到只有内陆的百分之四十,对身体是极大的考验。一年多来,作为这批援藏干部中年龄最大者之一,本就有高血压等慢性病的罗克全又患上心肌缺血,他开始严重脱发,皮肤被强烈的紫外线晒得黝黑,远离亲人的孤独感更经常会在心间充斥。可聊起援藏工作的收获,罗克全还是觉得很满足。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作为援藏干部,就是需要不断地把‘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把国家对我们的培养回报于西藏发展的现实需要”,罗克全自豪地说。

在拉萨的几天时间里,记者和罗克全及他身边的领导、同事、学生聊了很多。一年半的时间,500多个日日夜夜,罗克全拒绝空转、不枉此行、没有遗憾。他对高原的执着和激情来自哪里?他用坚定不移的党性,对国家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西藏各族人民的深厚感情写出了答案。

没有暑假的这一年,日子仿佛过得飞快,回家的日期也一天天地近了。罗克全的笔记本上写满了还未完成的事。自己购买的制氧机、加湿器和治疗高原反应的药品,新来的援藏干部还用得上,已经陆续打包起来委托人收好。哪些书是老师们最近的研究课题正需要的,哪些学习资料是学生们以后可能会用得上的,要一一送给大家。今天的专业英语是在藏大的最后一堂课了,去和同学们正式告个别,再唠叨一下未来的学习计划。再和青年教师举行一次座谈,叮嘱大家科研上还要抓紧,只要条件允许,就一定要继续读博。已经答应去西藏民族大学再作场报告,课件还要继续完善。再去看一看学校旁边的拉萨河,那是自己散步时最爱去的地方。

静静的拉萨河碧波荡漾,终年不息,哺育呵护着高原“日光之城”的各族儿女,蜿蜒流淌汇入雅鲁藏布江奔腾入海。罗克全说,在自己的青年时期,曾经被一心为民的援藏干部孔繁森、援疆优秀教师孟二冬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进入新时代,为高原生态建设献出宝贵生命的钟扬,吉大人身边的榜样、“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他们放弃优渥条件、矢志艰苦奉献的崇高精神激励着自己不断前行。罗克全说,他只是百千万援藏干部中的一个,就像这拉萨河水的涓涓一滴。可他相信,只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创业,为全方位推动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建成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宏伟目标,就一定会早日实现。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