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吉大新闻   >   焦点新闻   >   正文

援疆路上的吉大人丨杨艺敏:托起重症患者的“生命之舟”

发布日期:2023-11-16      编校: 曲家伟     审核: 冯子宸     点击:

题记:

万里援疆路,一生援疆情。

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崔泽明、王志成、彭传刚、王颂、梁前垒、杨艺敏等教师、医生,作为吉林大学援疆干部人才,踏上了光荣的援疆之路……

“援疆为什么?进疆做什么?离疆留什么?”

从北国春城到天山脚下,从东北平原到戈壁大漠,吉林与新疆,家乡与远方,援疆干部人才们肩负重任、满怀热情,把新疆当作第二故乡,把新疆各族人民当作自己的亲人。他们认真贯彻“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立足援疆工作岗位,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用崇高的奉献情怀和扎实的工作业绩,为新疆医科大学的教学、科研、医疗等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和师生的广泛赞誉。

巍巍天山舒长卷,万里昆仑谱新篇。

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吉大人为共建美好新疆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统筹/曲家伟 文字/霍睿 图片/方卫东 受访者 视频/曲家伟 周骁勇 方卫东 冯世博 范思娣 王元辰 庞岩】她,秀外慧中而坚毅勇敢,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在庄严的援疆工作中绽放着最美的巾帼芳华。她是ICU里危重症患者们的“生命天使”,一次次在死亡线上将希望带回。她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也是青年医生眼里“亦师亦友的大姐姐”,毫无保留地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传递......她就是曾挂职担任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杨艺敏。

大爱无疆显担当

“从事重症救治十余年了,当了解到那里需要支援和帮助,我就想尽己所能,看看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当院里领导找到杨艺敏,希望她能参与这次援疆任务时,她毫不犹豫地承担下来。

按照相关工作安排,这次援疆将为期三个月。带着责任与期待,2022年7月,杨艺敏踏上了征程。由于周期较短,在全身心投入到救治危重病患的同时,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快速熟悉医院的医疗条件,认真分析科室运行和队伍建设存在的瓶颈问题,在十分有限的时间内就详细思考设计了更好开展工作的思路和计划,并指导同事们逐项补强和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2022年8月,新疆多地出现新冠肺炎疫情,科室另一位副主任郑军被派往伊犁地区支援抗疫。面对复杂形势,杨艺敏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坚定地担起科室管理和疫情防控重任,与大家并肩战斗。

10月初,三个月的援疆即将结束,疫情防控态势却愈加严峻。在电话中,郑军担心地叮嘱杨艺敏,工作到期后就赶紧返程,自己还有几天估计就可以回到医院,可却被她一口回绝了。“她坚持留下来,说一定要等我回来做好交接,她才能放心地离开病区。”

疫情发展得很快,乌鲁木齐很快进入封控状态。看到科室各项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杨艺敏主动向党组织提出,将自己的短期援疆调整为长期。

“大家住在隔离点,一人一个房间,不知道彼此的情况。当看见护士长在微信群里面说杨主任不走了的时候,我们都特别高兴。”回忆起得知消息的那天,杨艺敏的同事、重症医学科主治医生贾萌,除了感激,更多的却是心疼。“可家里都在盼着她回来,女儿还在上学,父母还需要照顾......”

让人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杨艺敏在救治病患的过程中不幸感染新冠病毒,高烧持续不退,身边更无人照顾。“当时物资供应非常匮乏,我们想给她送一瓶酸奶都很困难。但是她在电话里,从来没有给我们提过任何要求”“身体状况稍微稳定一点、还十分虚弱,她听说医院转为红码医院、人力严重不足,就赶紧给我打电话要求返回工作岗位,说身体已经没问题了、可以上班了......”采访中,六附院党委书记骆朝辉已经眼噙泪花。

妙手回春解病痛

在医院的各科室当中,重症医学科常被人们视作距离“死神”最近的地方,其工作强度之高、负荷之重,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援疆工作中,杨艺敏把认真对待每一名患者、每一次救治的工作态度体现在每时每刻。

“高钾是会在短时间内导致心跳停止、危及生命的”,一位尿毒症患者在透析后发生高钾血症的情形让杨艺敏记忆犹新。“如果我们处理不好,这个病人就会面临死亡。”

那天,原本已经下班的杨艺敏放下电话就从宿舍赶到诊室指导救治。过程中,患者出现了恶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她对患者连续施行胸外按压,快速建立静脉管路,经过十几分钟的紧急抢救,患者的心率终于恢复了正常,意识状态良好,也没有出现任何其他因缺氧、缺血而导致的后遗症,最终康复出院。

还有一位外科手术后的患者,术后发生休克。根据报告,患者没有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或高血压等其他基础疾病。值班医生一筹莫展的时候,杨艺敏指导大家利用床旁超声进一步评估患者的病情,发现并不是之前预估的急性心肌梗塞,而是严重的应激状态导致的应激性心肌病。“最终按照正确的救治方向,患者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检查和过度治疗,两三天之后就恢复了正常生命体征,顺利转出了ICU。”

像这样的危急时刻,杨艺敏在工作中经常需要面对,而她就是在一场场与时间的赛跑中,用行动践行着医者的职责与使命。

济世医术薪火传

“我们以前进行的时间比较快一点,但是杨主任来了之后,大家都感觉到好像延长了很多。”贾萌从每天都要进行的常规查房上感受到了变化。

规范的查房,是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增强医护人员业务素质的基础。来到六附院后,不论是休息日还是节假日,杨艺敏每天都坚持从早晚查房开始,严格指导和培训大家正确的诊察流程,通过患者每天、每时的体征变化来调整治疗方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们所有的医生、护士都能够做到严谨查房、站位准确、汇报规范,解决病患临床问题的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贾萌说。

参与一线救治的同时,杨艺敏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带领全科医生开展重症理论培训20余次,组织大家观看吉大一院疑难病例讨论会,不断培养和丰富科室人员的临床思维。她还组织开展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重症床旁超声等多项新技术培训,进一步提升大家的诊断和救治能力。

“现在,哪怕患者的病情很重、很复杂,他们不再没有头绪,而是会按部就班地把病情整理清楚,思路和方向清楚了,治疗效果才是好的。”看到大家的变化,杨艺敏很欣慰。

“舍不得”“常回来看看”“希望她把新疆当作第二故乡”......离疆的日子越来越近了,领导、同事们都不舍杨艺敏离开。“这一年多的时间,是杨主任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帮助我们每个人以及整个科室都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变化。”郑军内心满是感激与敬佩。

“我们一定还会有线下、线上的交流,还会持续保持紧密的联系。”杨艺敏秉承着对重症医学事业的执着热爱、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圆满完成了自己的援疆任务。她用真情温暖患者,以医术护佑生命,托起了重症患者的“生命之舟”,驶向健康、幸福的彼岸。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