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吉大人物   >   校友故事   >   正文

李喆:扎根基层 甘当“走心”社工

发布日期:2019-08-21     作者:刘白一      编辑:饶明月     点击:

2015年,李喆从吉林大学社工专业硕士毕业后来到长春市社会福利院做了一名社工师,从此李喆便开始奔走于各个服务对象之间,扎根社工一线,竭尽所能为那里的老人、孩子做好每件事。“有时忙起来也顾不上家里,她说她是一名社工,就应该在这个岗位上发光发热,福利院里有太多她放不下的人……”李喆的母亲说。

福利院来了女硕士社工

阳光下,福利院院子中的树梢随风轻轻摆动着,每个经过李喆身边的人都面带微笑,有的举起不太灵活的手臂挥了挥手,有的用不太清晰的言语说着:“李老师好!”每一声问候都能得到李喆亲切的回应。

福利院里生活的是无法在社会独立生存的残障人士和孤寡老人。这一特殊服务群体在这有统一的称呼——养员。李喆告诉记者,他们更喜欢将福利院称为“福园”。

来到养员生活区,走廊墙壁上缤纷的卡通画让这里更像一所幼儿园,这些装扮都来自李喆的创意。活动展示区,李喆向记者讲述着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这个就是我们筑梦工坊做的标志性作品——钻石画。另一个品种是针对手工不太方便的学员做的数字油画。”李喆说,她想通过这种生动有趣的做法来调动学员的参与性,让大家每天生活得非常开心。

全国首届社工硕士毕业,李喆没有成为班级同学里的大多数。“小喆特别热爱这份工作,那年是社会工作专业第一年招研究生,毕业后,她们班40多个同学只有她一个做了这份工作。”母亲赵云清说,女儿初到社工岗位,听到好多质疑的声音,熟悉的人直说,小喆这么优秀,去那儿干可惜了……李喆知道后耐心地向母亲解释,“我只是比别人多念了几年书,妈妈你可能不知道,这份工作适合我,我在这可以更好发挥自己的能力。”

名校毕业的硕士选择来到福利院工作,这种情况是身为长春市社会福利院院长的李加维几乎未遇到过的。“她是硕士研究生,起初我以为这个孩子是拿事业单位做个跳板,暂时工作上有个依托,过渡一下可能考上公务员就走了。”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彻底推翻了李加维最初的设想。“时间一长,我发现根本不是我想的这种情况。因为她学的这个专业,她觉得在福利院能发挥她的特长,可以更好地学以致用。”李加维说。

“我不在乎我身上的标签有多少,我认为应该在工作中实现自我的价值,用价值来体现学历,我只在乎我的服务是不是真正的给我的服务对象带来了切身的改变”李喆说。

她让养员生活更有盼头

从小和姥姥一起长大的李喆对老年人有天然的亲近感。可初到福利院,却发现她能推开老人的房门,却走不进老人的心门。有人劝她不必那么认真,他们很多智商有问题,有吃有喝就行呗!李喆却不这么认为,她说,人应该把人当人看!于是,她俯下身蹲在轮椅旁,用低矮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她闭上眼睛,在黑暗中体会磕碰的疼痛和未知的恐惧;她用心聆听老人们的“家长里短”和“牢骚唠叨”……换位思考,了解养员们内心真正的需要。终于,她打破冷漠与隔阂的大门,而这钥匙就是尊重。尊重生而为人的尊严与价值,更尊重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院里的老人一开始对我带动的活动不是很理解,我就会感到很失落,但是我又抱着一种不怕丑的心态,站在老人们面前尽情表现自己,调动他们参与到我的活动中来,久而久之,大家也理解到我这种为他们好的心情,也都参与进来。”屡次实践中,李喆发现,没有融化不了的冰山,只有自己一遍一遍地去触摸他们的内心,终会打开大门,取得满意的成效。

“只有自己‘走心’了,才会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这是李喆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年迈体弱的“三无”老年人,肢体、智力、语言等方面复合障碍的青壮年残障人群,认知和行为能力都受限制的精神障碍患者,还有长期卧床和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宁养人员,面对如此复杂的需求,她唯有不断学习和勤奋实干,才能无愧肩上的责任和期盼的目光。为了让院里的孤残也能向别人一样过一个有年味儿的新春佳节,她把“爱心年货大集”搬进了福利院,不畏凛冽寒风在室外精心布置会场。八月骄阳似火,又到了老人们期盼已久的老年文化节,此时距离李喆做妈妈的日子还有不到两个月。为了不让老人们失望,她不顾身体的笨重和孕期的疲劳,为活动积极奔走联络、宣传动员,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精益求精。住在“福园”里的每一个人都会感受她的这份“别有用心”。

今年29岁的玲玲(化名)10年前来到福利院,由于患有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常年卧床休养。玲玲说,2015年,李喆来到福利院,给大家带来了更多的快乐。“小喆就像一个小太阳一样,她走哪里,就会把温暖带到哪里。特别是她一手策划的一系列社会活动,鼓励伙伴们参与其中。每到活动季,每个人都盼着能参加这样的活动。”平躺在床上的玲玲缓慢侧过头,用不太灵活的手指夹住床头旁水杯里的吸管,抿了一小口。“虽然她学历很高,但是跟我们的相处都是很平等的,把我们当成她的兄弟姐妹,很有亲和力,我们跟她在一起感到很轻松。”

“提到福利院,以前给人的感受都是死气沉沉的,现在李喆来了之后,就会觉得这潭水现在是活了,就是这种感觉。”院长李加维说,福利院里养员情况特殊,从年轻人到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身体或精神上的障碍或残缺,他们生活在几乎纯封闭的环境中,如果没有专业的人士为他们服务,他们很容易与社会脱离。李喆来到福利院之后,根据养员的特点进行分类,带动一批年轻人,策划筑梦工厂、手工编织、年货大集、福园微电影等活动,有时带着养员们走出去逛公园、看展览等,看看长春的发展变化。李喆会在年初做好全年的活动计划,这些活动让养员们每天都有事可做,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了,才会在生活上更有盼头。

“李喆这个女孩就像一株向日葵,永远朝向着最阳光的地方,她所到之处也能让别人感受到她的阳光。”用院长李加维的话说,这些社工活动的开展就像是把养员身体上的细胞激活了,潜能开发了,现在院里来客人,有的养员会鼓掌欢迎了,而不是以前那种“与我无关”的状态。长春市社会福利院有160个员工,在李加维眼中,李喆是员工队伍中最年轻、学历最高、最阳光、最善良的。

扎根基层陪“养员”

在福利院工作期间,李喆曾被借调到长春市民政局,尽管她也很喜欢新环境,但她很快婉拒了这份别人梦寐以求的工作机会,再次回到了她的“福园”,陪伴她的“养员”。

“当初把她借调局里想让她锻炼锻炼,对以后到机关工作也有帮助,但是李喆去了一周后就找我谈,她说她还想回到福利院工作。因为觉得这个地方最接地气,她学的东西都能派上用场。有一年局里设立的公务员岗位,她完全可以去的,但她一点想法都没有。”李加维说。

“当时我可高兴了,当公务员对于女孩子挺好的。可女儿没去几天就回来了,福利院里的老年人和孩子们给她打电话说想她……”赵云清至今还记得李喆当初说过的话:“妈,我还是喜欢在基层干,我在福利院为他们做的每一件事,他们都特开心,我觉得我在这里才能实现我真正的价值。”

作为一个把社会工作当成毕生事业的人来说,最大的奖赏就是看到服务对象找到改变的希望。为了守护这一点点光,每一个细节都倾注着一名社工的职业信仰。一张张手绘的电影海报、一件件手工制作的教具、一个个辗转思量的夜晚,一场场精心准备的活动……默默地,她从来不宣扬自己的付出,不怕冷漠相对,也不怕被拒绝,始终保持着热情与笑容,因为她知道,只有真心才能把“冰山”捂化,只有尊重才能让“流浪的灵魂”回家。终于,她的努力让大家的脸上有了笑容,让日复一日的等待变成了朝思暮想的期盼。而那个爱笑的姑娘也就成了老人们和孩子们心里的牵挂。“李老师,我们想你了。什么时候回来呀,我们去大门口接你!”她借调在外工作的日子里,每天都能接到院里老人孩子的电话。一声声真诚的呼唤,牵动着她的心。她还是选择回到了福利院,有些人说她傻,为了一群“老弱病残”放弃了自己的“好前途”。她却说:“老人和孩子的幸福才是我的前途。我是社工,就要和他们站在一起。”

韩福云在福利院工作了20年,现在是院里老人的手工串珠老师,平时教学员们手工编织。平日相处中,她就像李喆的一个知心大姐。“在社工这块,以前没有像李喆这样学历的大学生,她来了之后把她所学的知识和我们的活动串联起来,把我们院里老人的幸福感提升了。” 提起李喆借调的日子,韩福云也没想到李喆还会回来。“这孩子总觉得在我们这个单位会发挥得更好,更有优势。回来之后,把我教的串珠这块,包括孩子学习这块带动得更加系统化,给我们日常工作提升了一个档。”韩福云印象中,这四年里,几乎没见过李喆闲着的时候,总是不停地忙碌着,经常是一个活动没结束,又开始忙活另一个活动。韩福云眼里,李喆这个年轻的女孩在这四年工作当中,也有一些缺失。“可能也和我们职业性质有点关系吧,不需要太多的装扮,以免让老人感到距离感。打扮呀,化妆呀,爱美呀……可能这些事她都淡化了,一天天不闲着,把这个工作做得特别上档次。”

汲取知识造福更多的人

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李喆今年考博成功!今年9月,李喆将重返吉林大学继续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这个消息让院长李加维在谈笑中流露出不舍。“又回学校,有时觉得是我们福利院的一个重大损失,但是不能仅仅为了我们这个小家,还得为了社会这个大家着想,希望将来她在吉大博士毕业之后,能带动一批学生更好地服务社会,更好地服务有需要的特殊群体。”

“我认为在基层服务的工作,我一个人的力量还是很薄弱,所学的知识带来的影响还是很小的,我希望有这样专业背景的年轻人能够积极走到基层中,给更多的弱势群体带来新的希望”,李喆说。

(文/刘白一 消息来源:吉林大学报)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DRIjHERT8ABA2jRoJZjfQ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