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阳光溢鸿儿童村,是一所救助服刑人员未成年特困子女的民间慈善机构,5年来先后救助过数十名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反响;王刚义,吉林大学1978级校友,2007年接手儿童村,成为一名村长。日前,吉大新闻网记者前往大连童阳光溢鸿儿村并在这里见到了村长王刚义。
摘自大连儿童村新浪微博 “老爸”王刚义和他的21个孩子
危难时接手儿童村 这个爸爸不好当
据王刚义介绍,儿童村建立于1983年,2007年,因创始人病重,他正式接手。儿童村里很多孩子的家庭都已经支离破碎了,他们的生活起居没有着落。被救助前这些孩子大多流浪街头以乞讨为生,做一些不符合他们年龄的事情。
儿童村的展示墙
儿童村孩子们的小课桌
王刚义接手时儿童村的情况并不乐观,维持正常生活都较为困难。最初村里仅有一袋大米和两万块房租欠款,环境脏乱差。王刚义几经考虑,不懈努力,辛苦经营,经过几年的发展,儿童村的环境和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变,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有了基本保障。王刚义接受儿童村后负担了所有的运转资金,对他而言,现在工资卡就是孩子们的饭卡。比较下来,吃饭问题还是小的困难。现在总共90个孩子,他准备年底增加到100个。全国服刑人员未成年特困子女60多万,而全国像这样的儿童村一共只有8个,只能救助3000个孩子。很多孩子没有户口,不被社会承认。
儿童村的书架
儿童村的厨房.
儿童村孩子们的拖鞋
王刚义认为,最棘手的问题是这些孩子因为没有身份而不能上学,不能结婚,甚至不能买车票坐火车。孩子们还要面对社会歧视、校方拒绝入学的尴尬。还有很多已经入学的孩子因为学习态度、状态不佳,处于被学校劝辍的边缘。王刚义想方设法,与校方多次交涉磋商,为保证孩子们的求学之路不懈努力。他说,儿童村面临的困难很多,近些年来陆续有两万多名志愿者来访,但是没有人能够帮忙解决孩子们的户口问题,也基本没有捐款入账,儿童村仅能维持在基本的保障层面上。王刚义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把孩子们变成“正常人”,把儿童村变成一个真正的“家”。在这方面,他是一个学者,也是一个实践者。
与孩子们朝夕相处 有心酸更有感动
这些年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王刚义感慨很多,他希望孩子们长大后都能自食其力,“不要对社会产生危害,他们因为家庭原因和成长环境或多或少都有攻击性”。不过,让他欣慰的是孩子们都很坚强,认可自己,叫自己老爸,而且懂得感恩。孩子们把他当做最亲近的人,晚上他不回来孩子们不睡觉,直到看到他屋灯亮了才安心睡觉。
右一 王刚义
王刚义说,最高兴的事儿还是看着他们一天一天地长大,变得懂事。有个叫海娃的孩子,平时很少和大家交流,腼腆到甚至看到外人都抬不起头。他了解情况后,鼓励海娃放下思想负担,让海娃多与大家沟通,后来海娃考上大连外国语大学双语专业。更难能可贵的是,海娃逐渐明白自己不单是为自己而活,有了牵挂和依赖,不再自卑,敢说自己的身份了,并且用自己的经历教育别人。一次家庭会上,海娃敞开心扉讲述自己的经历,还在所有人面前给王刚义磕了三个响头。现在海娃每周六必回儿童村,帮忙接待客人,为王刚义分担一些工作。
王刚义在给儿童村的孩子们洗衣服
他说,去年父亲节,孩子们早起上山采花。他一出门便迎来了孩子们的一阵拥抱和一大束野花。他说其实他与孩子们交流不多,平时更多的是扮演严父的形象,所以父亲节里孩子们的拥抱和礼物让他非常感动。
将爱进行到底 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王刚义和儿童村的孩子
王刚义一直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全国推广儿童村,希望更多的地区能采取行动关心这些孩子们。他一年之中义务作100多场报告,没有任何资金报酬,只为传播爱心。据悉,青海的儿童村建设已有进展,在青岛的吉大校友也发起了关注儿童村活动……
王刚义说,在儿童村过着军事化的生活,每天早上起床跑步,打扫卫生,亲自植树种菜,和大家一起吃饭,开会,总结,有时候觉得很累,但也很充实。他在儿童村提倡“每天一善”,即倡议每个孩子每天做一件善事,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感受人性温暖,世间真情。
【记者手记】采访途中,王刚义接到有关部门的电话,又接纳了两个孩子进入儿童村。眼前这位被人们冠以“中国冰人”、“南极勇士”、“中韩两国民间文化交流友好使者”、“当代中国精神的杰出代表”、“ 2006CCVT体坛风云人物”、“ 世界和平大使”等美誉的钢铁般的男人,在儿童村中以父之名,传播着至真至美的人间大爱。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些社会边缘的需要关爱的孩子们。(吉林大学网络通讯社中心站 张馨月)
相关链接:大连儿童村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