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吉大人物   >   吉大学人   >   正文

张汉壮:探寻物理之美 无悔师者人生

发布日期:2019-10-13     作者:吉林大学报研究生记者 姚丽丽      编辑:饶明月     点击:

物理学犹如一座瑰丽的山峰,巍然耸立于人类文明的天空下,科学巨匠们历经千余年的不懈奋斗,筑就了这座人类智慧的高山。“学物理,如雾里,雾里看物理,勿理物理。”于多数人,物理无疑是最枯燥繁杂的一科,而对张汉壮教授而言,物理却是大道至简,是拨开云雾见月明的透彻,更是亦真亦幻、无色之色的绚烂。他脚踏实地,梳理物理大山;30年坚守,致知笃行,用生命演绎物理之美。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1981年,张汉壮考入吉林大学物理学院,本科毕业后凭借优异成绩留校任教,同时攻读光学方向硕士和博士学位。3年后,他正式加入教学团队。1990年以来,张汉壮每年主讲物理学院本科生基础课《力学》。由于物理基本规律以世纪为更新周期,因此知识体系的更新重在传授内容的重构。“学生如果总是围着物理这座山东挖一块,西挖一块,就永远没有机会了解到这座山是经过怎样的历史风化堆积起来的,也永远都不知道这座山到底长什么样子”,正是基于这种学科事实,他提出课程建设与能力培养相融合的教学理念,注重物理规律的逻辑性、历程性和应用性,从初步逻辑、扩展逻辑到历程概述,一步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方法能力和科学应用能力,引导着学生去思考物理,感受物理的奇妙。第一节力学课上,张汉壮告诉学生中国文化中的物理:物格无极限,理运有常识。物理规律无穷无尽,物理的学习和理解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只有不断接受启蒙才能接近真理。课堂教学中,张汉壮注重思维体系的建构,每堂授课内容必定上下贯通,承前启后,以点成线,以线成面,最后织成一张有机的大网,组建成学生头脑中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站在物理大山上,体验运筹帷幄,天下行于掌中的快感。“学生从事本科生专业相关工作的仅有50%,在教学中需要传授和引导学生的其实是物理的能力。物理是培养能力的有效手段,解决问题、团队协作、适应社会都需要这种能力。”学科思维的熏陶与思维能力的去学科化也是张汉壮的授课特色。他从国家战略层面认识物理,从人们生活中发现物理,培养学生过硬的逻辑思维方式,严谨理性的思维习惯,迅速接受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他不是单一地灌输枯燥的知识,相反,在课堂中会自然延伸到其他学科,将知识体系扩充到更广阔的领域去,让学生真正去体验与感悟学习的过程,多理解、勤思考,挖掘物理现象背后的意义,学着用物理方程来描述事实,最后一掌一掌地打出去,一步一步地算下来。“只要记得一句话,遇到瓶颈难题找物理。”科学容不得一丝马虎,物理的学习中,一个小数位的差别,会让行星偏离正确的轨道很远。学问要搞,就要搞出样子,搞出精神。少则一页,多则数十页的推导过程,有时让学生失去耐心和信心,张汉壮常常安慰学生,“做学问,就要有耐心、决心和信心!苦,是一定要吃的,吃得了苦,才尝得到甜。”大道至简,他生动透彻的讲解和诙谐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全神贯注地聆听每一堂课,学生早起占座,只为了能离张老师近一些,不漏掉他的每句话;课堂上学生们积极互动,下课也会围着他热烈讨论问题。张汉壮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的讲解,课程建设和能力培养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得到普遍认可,他作过220场全国性特邀教学报告,获得吉林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吉林省高级专家、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二届吉林大学(力旺)杰出教学贡献奖等荣誉与成果奖励,前不久,又获得吉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奖“卓越奖”。

让物理变成有色彩的学科

由于物理作为基础学科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如何解决“高度不够导致学生身在物理迷雾中”“由于方法缺失学生不知该如何拨开云雾”“由于实用性案例不足而使得学生失去兴趣”这三方面问题,成为张汉壮教学思考的头等大事。在教学过程中,他潜精研思、钩深索隐,钻研出一套实用且高效的教学体系,除了贯穿逻辑,他还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融合传统教学和科技演示,让物理变成有色彩的学科。“多年以后,你们可能会忘记大学里学习的一些知识,但会记住我的实验。”从等效原理到陀螺进动,张汉壮的每一个实验都耐人寻味。在做角动量守恒的实验中,张汉壮坐到转椅上,张开手臂,让同学转动,他把手臂缩到胸前,速度竟神奇般变快了!由此亲身验证了距离越小,角速度越大,定性证明了角动量守恒。为了让学生能直观感受高深的理论概念,他花费精力整合了大量演示资源,电脑里密密麻麻的文件从物理学家传记到应用实例,共有428集授课录像、86个AR演示、74个动画演示、147个实物演示、108位科学家传记录音。课程与教材是相辅相成的建设关系,张汉壮不仅注重课程建设,还注重教材的编撰,编著《力学》《力学习题解答》《物理学导论》《CAP力学》4部教材。张汉壮在教学方法上的一系列创新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从国家精品课、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直到如今进入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金课时代,他始终是参与者和领头羊,承担教学改革项目27项,发表教改论文5篇,所负责的“力学”“物理学导论”“物理与人类生活”“CAP力学”4门课程上线中国大学MOOC,累计开课20轮次,授课学员累计10万余人。张汉壮全面系统的讲述不仅让内行人有了新感悟,也让外行人爱上物理,教学在课堂,影响的却是祖国的四面八方。这些丰硕成果的背后,是张汉壮不为人知的辛劳。教师是科研与教学并重的职业,多年中,他既专注教学,也承担过很多管理工作,只能利用休息日、节假日搞科研,晚上12点前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累了就在办公室沙发上休息,学生总能看到张老师的车停在楼下,办公室亮着灯,甚至大年三十还在办公桌前修改材料。他说:“导师要做该做的事,时间不能花费在柴米油盐上。”张汉壮还全身心培养、锻炼组里的成员,把组里的年轻老师培养成独当一面的教授、博导,他们团结协作,经常沟通,勤开组会,做到教学科研两不误、两开花。获批成立“张汉壮名师工作室”后,团队成员毫不松懈,用成果证明一切,用收获见证付出。

教人为事,更育人为人

为人师者,教书育人。一张方桌,三尺讲台承载了张汉壮的物理人生。张汉壮用行动诠释了一旦选择,就终身如一的精神。从本科生、硕士生到博士生,他培养了6000余人,其中26届本科生,可谓桃李满天下。育人先育己,正人先正心,做一名好老师不是一件易事。张汉壮始终以传授知识为载体,实现对学生三观的引领与能力的培养,网络签到、上课起立让学生懂得行为礼仪,以身作则让学生明白“人比山高,脚比路长”。他以培养学生的人生高度和辽阔视野为己任,尽力在人生的大方向上为他们保驾护航。忠言逆耳,并非所有学生都能理解张汉壮的良苦用心。他也曾无数次失落,过后依然坚持高要求、严管理。“当学习、科研和纪律一并强加到学生身上时,他们自然不容易接受。但教书不是短期行为,我们不能为了迎合学生而糊弄、为了讨好学生而放纵。让学生走向正确的路,他们终会大梦初醒,醒悟过来。”事实证明,10年后回到母校的学生对张汉壮老师更是心怀敬意。星空因其寥廓而深邃,让我们仰望和敬畏;道德因其庄严而圣洁,值得我们一生坚守。教人为事为天下之大事,教人做人做堂堂正正之人,这是张汉壮一直秉持的教学理念。在每年的新生入学课上,张汉壮都会从宇宙的浩瀚无穷讲到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在学生的观念形成阶段进行学术道德和科学规范教育;在新生的《物理学导论》课上,张汉壮则会介绍物理大厦的构建途径,引导年轻学子站在无数巨人肩膀上努力开拓未来。他统计毕业学生的去向、关注学生发展、了解学生需求、因材施教,把每个学生的个体优势加以引导,并提供平台任其充分发挥,帮助他们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在张汉壮的引领下,学生耳濡目染学会很多。当学生为了是否要继续读博而纠结不已时,他会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长远发展的目标,为他们指出努力方向,坚定学生们继续完成学业的信心,正是如此,学生们在毕业之际总会忍不住感慨,对张老师充满不舍。传道、授业、解惑,事业任重道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责任重于泰山。张汉壮反复叮嘱学生的那句“态度决定一切,高度决定视野,要怀揣梦想,脚踏实地,珍惜时光”言犹在耳,这是张汉壮教授的深情寄语,更是为人师者的殷切期望。

(消息来源:吉林大学报 文/吉林大学报研究生记者 姚丽丽)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ghs8MnVRk7feBNyLGMtEg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