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吉大人物   >   吉大学人   >   正文

迟宝荣: 大爱引路人 大美白求恩

发布日期:2017-09-19     作者:季洪涛 徐灏      点击:

【吉林大学报记者 季洪涛 徐灏】“1961年,我走进白求恩医科大学基础楼开始了我的医学之路,至今已经56年。半个世纪中我做了两件事:看书看病、写书教书;取得的任何荣誉、任何成绩,其背后都是付出的努力、坚持的信念,是前辈的榜样,是学校的支持,更是白求恩精神的培养。”

74岁的迟宝荣教授这样总结自己,简单、朴实的话语背后满载的是对医学事业的执着追求,是对白求恩精神的坚守传承。

修自身砺品行 做医学教育引路人

迟宝荣,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临床医学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博士生导师,一级主任医师,内科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61年,迟宝荣从原白医大基础楼开始了自己的医学之路。当年那些老白校、白医大的老师很多都走过长征路,其中就有白求恩大夫的护士长。这些老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影响着迟宝荣,她觉得自己骨子里流淌着白求恩精神的烙印。

1981年,迟宝荣任内科教学秘书,紧张的专业工作之余,她总是抓住一切机会学习。1985年,迟宝荣开始在长春市工人文化宫自费学习外语。每天下午5点钟一下班,她就赶快骑上自行车,拼命地往文化宫赶。晚上八点钟下课,她再骑着自行车返回学校,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就这样坚持了整整一年,从盛夏的暴雨到寒冬的风雪,她日复一日地穿梭在新民大街上。迟宝荣告诉记者,自己能坚持下来,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白医大老教授们的精神感染。“晚上八点多下课,回到学校已经九点了,四楼内科教研室郭新主任办公室的灯光总是亮着,这么大牌的医学专家还在看书备课,我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回忆起这段医学时光,迟宝荣眼里闪着泪花。

机会从来不会亏待有准备的人。迟宝荣坚持一边工作,一边学外语,这让她在紧随其后教育部组织的公派留学资格考试中,以绝对优异的成绩拿到第一名,也为她出国深造、继续在医学专业道路上攀登前行奠定了基础。随后,她再次凭自己的实力,跨校评审为吉林省第一名内科博士生导师。成为吉林省第一个内科博士生导师后,迟宝荣又倾尽全力推动建立内科博士点及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为吉林大学内科建设、研究生培养做出卓越贡献,也为吉林省培育了一大批医学高端人才。

回顾自己经历和见证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历程,迟宝荣坚定地说:“身教胜于言教”。在白医大老教授们身上她看到的、学到的,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大批年轻的教师和学生,这正是白求恩精神的代代传承。

在吉林大学推行名师班主任计划时,迟宝荣主动提出担任七年制医科生的班主任。到现在她都十分清楚地记得,当时班级中共有44人,来自22个地区;每个学期她都要给学生们至少开两次班会,开学大家从外地回来开一次班会,放假临走前再开一次;她还细心地叮嘱女孩子们回家一定要结伴行走,带好水和面包,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路上一定要小心。“请学生们吃火锅是经典的场面,大家围着坐成半圆,都在我视线里,都得跟我汇报每个月做了什么课题、有什么困难、缺不缺钱……”一字一句像是母亲在嘱托自己的孩子,“妈妈老师”就是同学们送给她的最美称号。

在迟宝荣培养的102名毕业研究生当中,现在已有9名院长、9名博导,48位科主任,他们同迟老师一起努力奋战在医疗一线,捍卫着成千上万人的健康。说起他们的成长经历和取得成绩,迟老师早已笑容灿烂,因为她是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

卫学术捍学风 大医精诚写师德

半个世纪的医生职业,养成迟宝荣严谨的学术坚守。从1981年开始,迟宝荣从内科教学秘书到做教学主任,从学院到学部,主持内科教学长达25年。她还承担着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授课任务,能够完全用外语授课,是吉林大学首批精品课程教学主任,先后9次获国家教委、吉林大学教学成果奖。2015年,迟宝荣荣耀当选教育部临床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材《内科学》的主编;2017年,迟宝荣再次荣耀当选《高校医学教学研究》杂志主编,这是教育部主管、主办的唯一一本医学教学类杂志。

迟宝荣一直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她号召在医学部各学院的青年教师们组成“白求恩优教团队”,28名教师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连续六年免费为医学专业研究生上《临床思维与决策》课程,几年来共有1200多名学生选课,受到了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广泛好评。

在主持内科教学工作的25年里,迟宝荣坚持规范教学制度,捍卫学术的严谨与公平。每年元旦,她就将一年多课表排好,由教学秘书发给每个老师,老师必须本人签字接收,绝对不允许私下窜课,违者会有相应的处罚。从做教学秘书到教学主任,她听过内科每一位老师的课,听到有哪位老师课讲得特别好,她就组织所有的教师来观摩学习。“我会请一些资深的教员来听他们讲课,谁讲的好、谁讲的不好,一目了然”。她甚至对老师的仪容仪表也做出要求,上课可以不穿白大褂,但一定得穿正装。迟宝荣认为,“教学是一种荣誉,上课也是一种责任,一定要认真、严谨的对待”。

坚持学术原则,有时候会面临一些挑战,有诱惑、也有威胁,但迟宝荣依然坚定地维护着学术的尊严。她说:“我在学术上要求这样严谨,不是为我自己,也不是和谁过不去,我是怕有些医生和老师用不好的行为带坏了我们的学生。”

由于迟宝荣的严谨,更由于她多年参政议政的经历,以及对公正信念的坚守,她曾被中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组长亲自推荐担任教育部特约监察员(全国仅7名),每次会议都是教育部负责同志来听取她对高等教育、医学学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2009年以来,迟宝荣开始担任教育部医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医学专业认证专家、本科教育评估专家,先后对70余所全国医学院校的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进行教学评估。2010年开始担任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裁判长,并先后24次担任分赛区裁判长。今年4月份,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技能竞赛开始举办分区赛,5天内迟宝荣辗转飞行四个地方,去了4所大学。最后一站从大理回长春途经昆明机场转机时,频繁的飞行、多变的高原气流让这位古稀老人的耳膜不堪重负,塌陷下去的耳膜引发她的美尼尔综合症,天旋地转迫使她在昆明机场坐了近两个小时没敢动弹,回到长春后她给耳膜打气治疗整整一周才逐渐恢复。

医者仁心大爱至诚报国家

一件事坚持几天很容易,若要坚持几十年很难。迟宝荣毕业以后一直在临床工作,从来没有离开过一线,40年如一日坚持每周三出门诊,门诊中她尤其照顾来看病的农民。“农民来看病特别辛苦,他们不会电话预约,也不会网上挂号,早上两三点就赶绿皮火车,到了长春也舍不得打车,饿着肚子坐公交赶到医院都得十点多钟,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坚持加号给他们看病。”

医者仁心,胸怀天下。迟宝荣从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做起,连续担任了三届共15年全国政协委员教科文卫专科委员,10年的政府参事,围绕着高校教学质量、人才培养、医疗体制改革等众多领域提出了一百多个提案。为政府建言献策的这些年,迟宝荣走过云贵川等一些最为贫穷的地方,亲眼看到穷困地区看病难的问题,所以写出来的都是“接地气”议案,曾获得了“全国政协优秀提案”,政府的“建言献策奖”,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和肯定。

迟宝荣不仅把社会责任写在政协提案中,更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她曾经资助过一个叫李晓辉的孤儿,那时候她刚上高三,长得非常瘦小,迟老师就每月寄钱给她,还在考试前给她买了一块手表。李晓辉后来立志学医,大学考取了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报到前迟宝荣又细心地给她邮去路费,报道时直接从车站接送她到寝室安顿下来。大学五年里,迟宝荣每个月都精心准备生活费和生活必需品,天冷了送棉衣、棉鞋,做了好吃的也想着给她送去。毕业后,李晓辉回到北京工作,每年“两会”期间迟宝荣去北京开会,李晓辉都会抱着一大束鲜花来到驻地看望,“十年母子,情深不变”就是当年《中国青年报》通讯报道的标题。

在担任政协委员期间,迟宝荣曾赴四川开展工作调研,并为一位骨瘦如柴的老人做过诊疗。因为贫穷老人做完手术就回家休养,当迟宝荣复诊时,一步跨进老人那一贫如洗的屋子,她的内心十分难过,当即把自己身上所有的钱物都掏了出来,躺在床上的老人努力地举起手来要给她作揖以表达感激,离开时老人的儿媳追行很远,坚持要把家里仅有的两个橘子送给她。这件事深深地打动了她,也引起了迟宝荣长久的深思。

从医执教五十余载,迟宝荣一直坚持将对医学教育的坚守和对白求恩精神的传承做到极致。2014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是临床医学专业唯一获奖者。2015年获得中华医学教育终身成就奖,优秀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标兵、白求恩十大名师、长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迟宝荣得到的荣誉很多很多,但令她最高兴的还是终身成就奖,这是医学教育领域的最高荣誉,迟宝荣是全国第十个获得这一成就的人,也是唯一的女性获得者。

大爱引路人,大美白求恩。“作为白求恩大夫的传人,他高尚的人格,精湛的医术,他用自己的鲜血抢救伤病员,他用自己的生命支援中国革命,这不仅是救死扶伤的医疗,更是正义坚定的信念。传承白求恩精神是我的责任,我会永远沿着白求恩精神的道路前行,不忘自己走上医学之路的初心。”采访结束时,迟宝荣这样坚定对着记者说道。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