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将理论课程与实践相融合,让学生接受系统的生态文明教育,成长为具有系统生态文明观的高素质人才,九江学院长江生态文明试验班全体同学近期先后赴白鹿洞书院、庐山博物馆与植物园开展了特色实践教学活动,将课堂穿越时空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延伸山川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山川之间悟真知
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位于九江市庐山东南含鄱山谷中,是一座亚热带山地植物园,由老一辈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秦仁昌、陈封怀于1834年创建,至今已历经80多个春秋。一进入植物园,同学们就被一棵金黄的银杏树所吸引,于是庐山植物园梁同军老师决定今天的学习就从这棵银杏树叶开始,从银杏叶的颜色、形状到银杏树的生长环境等各方面给同学们作了全面的讲解,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天空中虽然飘着丝丝秋雨,但依然挡不住同学们的热情,一路走一边学,途径松柏园、杜鹃园、树木园、岩石园等。同学们通过用眼观察颜色形状、用手触摸纹理、用鼻闻气味等方式切身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馈赠。庐山模式标本植物专类园中更是让大家了解了庐山特有的植物物种,让同学们深感自豪。畅游在这绿水青山之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自然植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体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更加坚定了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同学们纷纷表示做好学习科研,为今后把学习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价值,转化为服务百姓、服务生产生活而努力。
历史时空展情怀
试验班同学们来到白鹿洞书院,朗朗书声已经传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看着来一群身着古代小书童服饰的小朋友在向导的领读下声情并茂地朗诵着《三字经》,仿佛看到了朱熹先生在书院讲学的情形,同学们随后坐在窗几明镜的明伦堂研读朱子白鹿洞教条,研习朱熹读书法。身处幽静的山水之中,站在百年书院门前,看那见证历史的石像石碑,深刻感受到了书院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了文化传承的使命担当。
而位于芦林湖畔、九奇峰下的庐山博物馆更是让同学们对九江地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雨后的庐山云雾缭绕、水汽氤氲,伴有些许寒意,但丝毫没有冷却同学们的热情。品读着文人李白、苏轼、白居易等学者描写庐山的经典诗词,感受到古代先贤对于山水自然的喜爱和赞扬。而王阳明先生“万物一体”思想则让同学们进一步体会到了古代先贤蕴含的生态文明思想。博物馆昏黄的灯光下,珍贵的老旧照片、毛笔写就的字体,把同学们带回到那个往昔的英雄岁月,同学们不禁感叹这名山所承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更加明白了今日生活的来之不易,表示将承先辈遗志、明专业知识、怀远大理想、谱未来新篇。
脚下课堂有力量
最大的能量在脚下,最好的课堂在路上。匆匆的行程虽然少不了疲惫,但知识纹理的夯实却能将疲惫褪去,同学们充分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同时且行且思、且研且学。
试验班曾天乐同学说道:“为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将“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试验班的活动安排我们先后前往了白鹿洞书院、庐山博物馆、庐山植物园实习。领略了朱熹先生在白鹿洞书院所立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朱子白鹿洞教条;感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庐山上挥斥方遒的豪情壮志;观赏并了解馆内部分珍稀植物保育情况,为以后的生态文明修复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试验班谢嘉文说:“此次庐山植物园实习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还锻炼提高了我们对新鲜事物的解读能力。通过老师对植物园每个植物的讲解,了解了各个植物的‘前世今生’,看老师对每个植物的了如指掌,也由心的敬佩老师的知识渊博。庐山是个旅游胜地,此次实习也让我们领略了名山的风光,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正所谓受益非浅。”
九江学院渊明学堂负责人表示,实地研学是一个带领同学们走出教室"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过程,是素质教育的新形式,它既不是单纯的游玩,也不是枯燥的学习知识,而是在学习中潜移默化掌握专业技能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同时结合市情教育,增强同学们对赣鄱大地的认同感、责任感,学堂将以此为抓手全方位持续推动特色化活动培养高素质生态文明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