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课程思政案例库 >> 正文

《风景写生》课程思政教学

发布者:教学科研管理科   时间:2024-03-29    点击:189次

开课学院:艺术学院                                                            制作人:王祖刚

课程名称

风景写生

授课对象所属专业

绘画专业

课程类型

实践课程

开课年级

三年级

课程性质

必修课

课程总学时

一周

 

一、课程简介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运用其他相关的课程如摄影、速写方式来记录艺术采风的动态过程大自然是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基础。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所需的资源,如食物、水、空气和能源等。同时,大自然的美景也激发了人类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也对大自然产生了影响。人类的活动可能导致大自然的破坏,例如过度开采资源、污染环境和气候变化等。此外,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对大自然的看法和价值观也有所不同,这会影响他们对大自然的保护和管理方式。另一方面,社会和文化也可以促进对大自然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教育、法律和政策等手段,社会可以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推动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文化中的传统和价值观也可能强调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总的来说,大自然与社会、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我们需要认识到保护大自然对于社会和文化的重要性,并努力寻求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风景写生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是一个很有趣且有意义的尝试。为后阶段的艺术创作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开拓视野,并就各人不同特点及不同视角来取长补短,努力成为具有个性和思想绘画工作者

 

二、案例基本信息

1.石门涧风景写生

2.对应章节没有具体教科书,也不需要。

3.课程讲次 天安排

三、案例教学目标

通过对风景写生地点的考察和欣赏。激励同学们积极地汲取风景写生地点优秀的文化元素和优秀的文化精神为时代文艺的传承和发展探索和表现。通过对风景写生地点的艺术特征和自然的点的分析。激发同学们热爱自然,珍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瑰宝,理解艺术文化中的多样性,自觉守卫和传承传播中国的人文艺术,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充分也体现新一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探索精神。

 四、案例主要内容

风景写生点,欣赏,讨论,拍照记录,画速写,交流。

五、案例教学设计

    设计风景写生路线、明确欣赏地点、讨论风景写生和艺术创作的关系、拍照手机素材、速写记录、交流体验和总结。

1. 现场勘查:提前熟悉景区,确定适合写生的地点。

2. 知识讲解:介绍写生技巧、构图原则等基础知识。

3. 实地写生:学生在景区内进行风景写生,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交流:学生分组交流写生心得和体会。

5. 作品点评: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提出改进建议。

6. 总结归纳:总结写生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在石门涧景区的美景中提高写生能力,增强对自然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其基本涵义是: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

关于石门涧景区风景写生教学的反思:

1. 优点:景区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景观,有助于学生提升观察力和描绘能力。实地写生增强了学生对色彩、光影的感知。

2. 不足:部分学生绘画技巧有待提高,对景物的选取和构图不够合理。

3. 改进:加强绘画基础技巧的训练,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观察和分析景物。

4. 教学方法:增加实例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生技巧。

5.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相互交流,分享写生经验。

6. 个性化指导: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7. 艺术素养培养:引导学生欣赏自然之美,培养其对艺术的热爱。

8. 实地考察准备:提前做好更充分的景区考察和教学准备。

通过以上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写生水平和艺术素养。

   “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是要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模式或者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而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