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副教授 >> 正文

沈杨

发布者:艺术学院   时间:2018-05-22    点击:5620次

沈杨

1965年12月出生,汉族,浙江省淳安县人,中共党员。1988年7月毕业于九江师专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95年毕业于江西师大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1999年—2002年就读于江西师大文学院文艺学硕士研究生班,现任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曾任《语文报》、《语文周报》特约编辑。

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主讲中文专业课“基础写作”“应用写作”和文秘专业课“领导科学”“档案管理学”,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应用写作”和“班主任工作”“师生沟通的艺术”“大学生毕业就业指导”等课程。

1、科研课题:主持校级资助课题《高校扩招后,艺术专业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之研究》;参加国家级立项课题《青阳腔研究》、校级重点资助课题《青阳腔戏曲艺术与高校艺术教育关系之研究》、立项课题2项。

2、编著论文作品:主编教材1部《高中起点升本、专科 文科》(中国社会出版社);副主编教材1部《高中起点升本、专科 语文》(中国社会出版社);参编教材1部《新编应用写作》(汕头大学出版社);参编知识类书籍《江西历代进士全传》(上海古籍出版社)、《庐山文化大观》(江西人民出版社)、《谋事在人》(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丛书《现代家庭生活实用百科全书》(辽宁民族出版社)等6部。

先后在《山东文学》《电影文学》《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学刊》《班主任》《教育艺术》《中国大学生就业》等杂志发表《孔乙己的情结和<孔乙己>的情节》《散文“形散神不散”特点刍议》《鲁迅小说悬念艺术评析》《“三思而行”析》《大学毕业生不良就业心态分析》《大学毕业生求职莫学诸葛亮》《班主任工作要从“心”开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及对策》《扩招后非艺术类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分析》《非艺术类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的教育与管理》等学术论文30余篇。

在《文汇报》《江西青年报》《江南都市报》(原《赣江大众报》)、《九江日报》《浔阳晚报》《小小说月刊》《语言文字报》《语言文字周报》(原《汉语拼音小报》)《对联 民间对联故事》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小说、对联故事等文学作品60余篇(首)。诗歌《十九岁的赞歌》入编《校园诗歌》(上海教育出版社)、诗歌《无题》入编《当代青年抒情短诗集萃》(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获奖情况:先后有15篇论文和文学作品获奖,其中论文《扩招后非艺术类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的教育与管理》获江西省高校辅导员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高校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探析——以“青阳腔”为例》获江西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论文二等奖;论文《班主任工作要从“心”开始》荣获“中国教育工作者协会”第二届中国教育教学创新成果奖一等奖,“中国青年教师协会”首届全国“孺子牛”杯教研成果奖一等奖、中国素质教育教研成果奖一等奖。诗歌《十九岁的赞歌》获1991年《文汇报》与上海教育出版社举办的全国“校园诗歌”征文三等奖;小小说《高考前夕》获《小小说月报》1994年举办的全国“华夏杯”征文一等奖;诗歌《啊,香港》获1997年江西省高校校报研究会举办的全省校报“迎香港回归”征文一等奖;散文《妈妈永远年轻》获九江市妇联与《九江日报》联合举办的“母亲颂”征文二等奖;通讯《寻找“无名英雄”》《爱心在母校间传递》分获江西省高校校报研究会1996年、1998年好新闻通讯类二等奖;《修剪与成才》获江西省高校校报研究会好新闻言论类二等奖等。

工作以来,共获省级先进2次,校级先进18次,部门先进21次。仅2004年四校合并以来,获校级先进10次,部门先进6次。其中4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2次“优秀党务工作者”,2次“优秀辅导员”,1次“十佳服务标兵”,1次“优秀教育工作者”,5次“优秀教工通讯员”。1996年荣获全国“迎香港回归祖国”读书活动教师辅导优秀奖。2008年9月被“中国青年教师协会”评为“中国素质教育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