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培养 >> 名家讲坛 >> 正文

林在勇||通感、共情与代入、代言 ——林在勇讲授戏剧歌词创作

发布者:艺术学院   时间:2019-07-05    点击:241次

2019522日下午和523日上午,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资助项目“音乐剧编剧人才培养项目”系列课程,我们荣幸邀请到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前任院长林在勇为本届学员针对“歌词创作”开展了两场精彩讲座,为广大学员提供了新的创作视野。
     
作为原创音乐剧《梦临汤显祖》,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创作与境外巡演项目歌剧《贺绿汀》《汤显祖》的总策划、出品人、词作者,林在勇还曾策划出品音乐剧《海上·音》、交响乐《丝路追梦》《炎黄颂》《良渚》等多部精品,他还是《春上海1949》编剧和国家艺术基金歌曲合唱项目《上音,我的爱》的作词。本次讲座中,林老师围绕歌词创作的音韵音律,结合其个人创作的多部作品,就如何发挥好剧词语言的艺术性、词与剧的适配性开展论述。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qLD5Y7HfrCmJlibKSHK2QBG5NCQh4yicSHAxSWQpBjhDusJoPtVuOTQFzM2cricVc7YrdAIZw4A3EovY5RCdQZkhg/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一、音乐与文本的关系 

在音乐戏剧创作的过程中,哪部分拥有有灵魂的构思,哪部分才是创作的核心,要想创制出一部好的歌剧、音乐剧,文本、歌词创作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先导性的。词作者应注意汉字的发音特点,尊重语言的韵律,同时还要兼顾音乐的结构,使节奏、配器和人声相适应,才能达到最佳的视听效果。从最早的诗歌发生学看,就是歌呕吟唱的。从中国文学、戏剧的历史看,词与曲的结合,恰恰是中国审美的特点。文人诗词与乐曲的分离之后,文字背后仍然是乐曲、声乐的规律,与西方截然不同,直到时近代白话运动以后,才与西方相似。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qLD5Y7HfrCmJlibKSHK2QBG5NCQh4yicSHHSCvjwyIc9mevRm3RVU6KJic8QzyCzu9IZyYDcCuT8iaXoeUiaxtUvTCA/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林在勇指出,好的句式可以引导出好的音乐,但句式也要遵循音乐的结构与规律,谱曲者也应该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能够充分尊重并合理科学地结合歌词的语法、音韵塑造音乐,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其次,歌词在音乐剧中有塑造人物、推动剧情、营造情境三个功能,音乐构成方式要与不同语言特点相适,唱词、作曲的关注点在“剧”,语言更要能推动剧情发展,突出戏剧性。

二、如何写好音乐剧歌词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qLD5Y7HfrCmJlibKSHK2QBG5NCQh4yicSH1tf2P5aibRlYAslSibfbYMyYf3iaGPNiaSxIg01O0vOtZkVHYBOxYySJ6w/640?wx_fmt=gif&wxfrom=5&wx_lazy=1

     关于如何创作出好的音乐剧歌词,林老师强调了几点必备要素。首先,唱词内容要与受众文化审美心理相适。好歌词需要具备意象、通感、共情以及代入感,并为剧中角色和观剧受众代言。遣词构思中,意象要精准,避免产生歧义,用形象的语言使观众做到“移觉”,不断构造更合适他人的境遇,结合观众内心感受投射到表演现场,实现与观众共情,更能够将自己和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心理置换,使观众或读者产生自己代替艺术作品中的人物身临其境的感觉。
     
其次是要重视语言的节奏、长度、色彩、抑扬,以及平仄对唱腔的口、耳舒适性,运用古诗词曲平仄音韵进行创作,古代诗词原文和现代诗意的通感,并在通感过程中超越自我。林老师特别强调作词人应不断注重文学积淀,多阅读古文经典,借鉴唐宋词、元曲的经验进行创作,大胆进行自我突破,形成中国演唱的独特魅力和民族风格,将我国文学艺术的精髓与中国的音乐歌剧创作相结合,不断弘扬我国音乐戏剧创作的底蕴和优势,终有一日可以达到高质量作词、高标准做剧、高规格成品的艺术实力。
     
最后,词作者还要时刻注意词在剧中的定位,厘清剧词的体裁和功能。诗人是用自己的心灵和视角强调个体性,然而歌词创作者应将自己视为角色或听众的代言人,成为音乐的协作者。同时,歌曲的体裁终究是与音乐的结构紧密联结的,与诗并不相同,从功能上来看,歌词更多是用来被聆听的,而非主观文本阅读,因此词作者要注意少用拗口难懂的语言。林老师指出,音乐剧编剧过程中的歌词创作,除了完成戏剧推进的唱段要与台词部分顺势写作,即便是相对独立的唱段,为了追求与剧本贴合度高,也应当要顺势速决,瞬间迸发的文学创造力,有时恰恰是最能够达致观众的共情和代入的,创作的真实性往往也最为动情。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qLD5Y7HfrCmJlibKSHK2QBG5NCQh4yicSHAX5MiaDUZfqb7B2S5CwBnYe2j7547hSOUVMwnSoQnic8NxtXnxvXuX6g/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三、做好词需要具备的能力

    关于做好词需要具备的能力,林在勇老师提出了“八从论”:1、从大时代的精彩与平凡真实生活中所获得创作素材和个人表达的切入点;2、从最质朴的文学作品那里所获得的人类最底层情感的能力;3、从最广泛文学阅读中所获得的汉语语感、精妙词汇,精准表达,精熟语法及其变格的使用能力;4、从最认真的古典文学修养中所获得的对平仄声调韵律的真正的尊重、经验;5、从中西两个审美系统中所获得的超越个人直接经验的文学、精神体验能力;6、从心理学知识和社会学知识中所获得的对他人思想情感行为的丰富认知能力;7、从同类和相近音乐戏剧艺术案例中所获得的借鉴和知所回避的新创造能力;8、从大历史和其他超越性的知识所获得的情怀与见识。
     
林老师用言简意赅的“八从论”,全面囊括了其作为一名词作者对创作的高标准、高要求。一名优秀的词作者,除了自身具备专业高水准的文学才能,还应对创作环境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拓展创思,及时更新创作理念,丰富个人认知,完善技法,敢于对不同风格、难度的作品进行尝试,并不断培养追求高标准事业心,是每位创作人应有的基本素养。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qLD5Y7HfrCmJlibKSHK2QBG5NCQh4yicSHT12faWyJqY4lLIoXokd0onLR29ms4B11ibBCQU0KJ570lkwSsSecbKA/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羊驰老师为林在勇老师颁发聘书)

     本次讲座中,林在勇老师结合音画导赏,多部戏剧、诗词作品进行深入解读,用扎实的文学修养征服了现场学员。学员张诗扬有感而发,特在此即兴赋词《水调歌头》一首,以应和林老师此行中所抒发的创思与情怀:
"风老浔阳岸,云川两相连,初逢林子,歌诗音韵道中传。犹记临川四梦,方生方死轮转,心事曲中延,三世情未了,再续写新篇。
琅然调,闲吟落,弹夜弦,栏杆拍遍,长歌一曲绕梁间,但使天意有助,当借丹青妙笔,共赴写林泉。饯君一别酒,明日隔云山。”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qLD5Y7HfrCmJlibKSHK2QBG5NCQh4yicSHYMywWUGHSbymex6LianyfUJySS3BO5xNPgiaxq6PI5Mp9yLODBhNTLlw/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感谢林在勇老师为未来中国音乐剧编剧人才提供了更宽阔的创作思路和多元化的创作方向,感谢中国戏剧文学学会申办的音乐剧人才培养项目。我国的戏剧创作离不开广大编剧的汗水与付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愿我们携手并进、脚踏实地,为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共创美好明天!

     结课人:国家艺术基金2019音乐剧编剧人才培养学员:张诗杨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qLD5Y7HfrCmJlibKSHK2QBG5NCQh4yicSHR4zmDo9rovkkq0ibicsHbCQvO2EMV8GlQ4ay3pVgF0eJutRKibnA3Us6g/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