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科研>>教研动态>>正文
教研动态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修订说明和教学建议

2021年11月08日 09:07  点击:[]

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修订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的直接领导下,《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组于2021年5月启动修订工作,历时两个多月,深入学习研究、多轮集中研讨、反复推敲打磨、逐句朗读润色,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基础上修订形成了《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目前,教材已经正式出版,投入教学使用。为更好服务教学,现将修订中的有关情况概述说明,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供同仁参考。

一、修订思路

此次教材修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有机融入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相关重要育人元素,积极进行教材话语创新和形式创新,进一步增强教材的时代性、思想性和可读性。

在修订过程中,编写组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度研读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准确把握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中宣部、教育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精神;深入了解高校师生对2018年版教材的教学使用反馈,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凝聚共识、倾情投入,努力使新修订的教材充分体现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进展,以正确的价值导向、鲜明的青春气息为师生所喜闻乐见。

二、修订内容

根据修订思路,在此次教材修订中,我们将工作重点确定在进一步融入新思想、反映新实践、回应新需求、探索新形式;在全书章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对章内节目结构据需调整,使更完善。

绪论“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重点充实、反映了习近平关于青年大学生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要求。原教材重点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维度阐述了时代新人的应有素质,新教材调整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四个维度,分别以“立大志,就是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重自励”“明大德,就是要锤炼高尚思想品格,崇德修身,启润青春”“成大才,就是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担大任,就是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等起句展开。其中立大志、成大才、担大任三方面内容依据原教材内容修订,明大德部分为新增写。逻辑框架方面,原教材绪论由“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两大部分构成,第二部分又分为“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和“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两个层次。这次修订,未改变这些内容呈现的基本逻辑,但为进一步凸显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提升这一教材指向的主题,“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单独列为一个部分,绪论由此调整为三个构成部分。

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重点充实、反映了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青年的期待;并在关于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部分,融入了习近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凸显劳动价值及其在人生价值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在创造有意义的人生部分,融入了习近平关于“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等重要观点,鼓励并引导青年在新征程中继续拼搏奋斗;以相应形式反映了习近平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大学生思想引导的有关重要论述。本章结构的局部调整体现在第一节、第三节。其中,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统一纳入“正确认识人的本质”部分,列为第一节的第一目;本节在原教材人生观与世界观关系论述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人生观与价值观关系的探讨;“幸福观”由原教材第三节第一目中调出,相关内容体现到本章结尾部分,引导青年大学生要在掌握人生观理论、正确对待人生问题的基础上,努力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创造幸福人生、成就出彩人生。

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重点充实、反映了习近平关于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等方面的重要论述,以引导青年大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理想与现实、初心与使命、责任与担当,努力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本章还依据习近平的重要论述,增补充实了信念具有支撑性、理想信念提供精神支柱等方面的阐述。本章以“知—信—行”为逻辑线索,章内结构框架有所调整,主要的变化体现在第二节。节标题由原教材的“崇高的理想信念”调整为“坚定信仰信念信心”,节内目次调整为“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第一、二目内容基于原教材补充修订,第三目内容为新增写。第三节为进一步突出“行”的特点,对原教材本节两个目的标题进行了修改,分别由“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修改为“科学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结合”。

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重点充实、反映了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重要讲话的精神,明确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精神之源、形成过程、核心内容和重要意义,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对中华民族崇尚精神优秀传统的阐述,突出了对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等内容的呈现。修订中还充分反映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相关内容和精神。本章框架结构的调整主要体现在:在第一节中,专列“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一目,以习近平所概括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为基本内容展开阐述,以进一步理顺本节阐述的理论逻辑,与此相应,本节其他目次中的内容相应调整;第二节标题调整为“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依此主题,节中内容重点阐述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原则和要求,设“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四目展开。第三节第一目调整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显著特征”。

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重点充实、反映了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类价值共识等方面的重要论述。尤其是依据习近平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展开了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核心要义的阐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具有先进性、人民性、真实性等内容以更多的笔墨予以呈现,增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的相关内容,对西方“普世价值”的实质与危害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本章修改中,框架结构亦有所调整,主要体现在:第一节由原教材的两目增加为三目,新增“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本节的第一目,对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特征等进行了阐述;第二节由原教材的“坚定价值观自信”调整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设“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因真实可信而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三目来展开。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重点充实、反映了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传承红色基因等方面的重要论述;根据《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重要文件精神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充实了中华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相关论述,调整更新了“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等方面的表述。本章逻辑框架的调整中,努力进一步突出“社会主义道德”的主线意味,集中阐明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相关基本理论、社会主义道德的先进性及其核心与原则、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青年大学生如何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等问题。与此相应,本章由原教材中的四节调整为三节,依次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其中,第三节“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系在原教材第三、四节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对原教材中关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内容的阐述作了相应的精简。这样的调整,使得本章内容更加紧凑,逻辑更加清晰。

第六章“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重点充实、反映了习近平法治思想,阐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和意义、主要内容,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修订中,还增加了习近平关于法律概念、本质、作用等方面的重要论述。在框架结构方面,本章由原教材的六节调整为四节,分别为“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权威”“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由相关历史、理论、实践的阐述展开,最后落脚于青年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养成与提升。其中,第一节内容与原教材第一节基本维持不变;第二节第一目“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为新增内容,第二目“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原教材“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内容基础上修订而成,第三目“建设法治中国”在原教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等内容基础上修订而成且有新增。第三节“维护宪法权威”在原教材第二节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增加了加强宪法实施与监督方面的内容。第四节“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整合原教材第五节和第六节内容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以上,我们重点围绕融入贯穿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章内节目的相应调整完善问题作了逐章概述。此外,贯穿全书的修订工作,还有:

一是进一步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生动发展,体现党的百年奋斗进程中的伟大功业、伟大精神。特别是将党的十九大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生动实践、伟大成果等充分反映到教材之中。择其要者,反映到教材之中的新的实践进展包括: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法治中国建设的新进展等。行文中,还运用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交会对接,2020年10月27日中国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突破1万米等大量生动案例展现我国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运用南仁东、王继才、袁隆平、张桂梅等楷模的先进事迹引导大学生增进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砥砺奋斗之行。此外,还融入了大量反映党的百年辉煌历程、红色革命传统等方面的内容。我们意在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让教材给学生以更强的代入感和共情性,引导学生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心怀“国之大者”,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二是进一步深化学理性建设,同时回应青年大学生关注的思想理论和人生、法治热点问题。例如,在深化学理性建设方面,丰富对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关系的阐析;深化对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问题的论述,阐明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从道德的起源与本质、功能与作用等问题出发,呈现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基本内容,阐释社会主义道德与以往社会的道德形态相比所具有的显著的先进性特征,等等。在回应青年大学生关注的相关热点问题方面,修订中我们注重把准问题、凝练问题、回应问题。为什么信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青年大学生为什么不能“躺平”,而是要以更加积极、进取的姿态迎接人生挑战?为什么为人民服务并非高不可攀、集体主义并不遥远?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人民性和真实性?如何认清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真实面目?为什么说“党大还是法大”是个伪命题?如何理解关于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定?类似的问题,我们在教材修订中都努力以不同的形式予以回应、给出引导。这些方面的努力,有助于学生在深化思想理论认识的同时,明辨是非,增强科学的价值判断力,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三是进一步创新教材呈现形式。在对教材主体内容进行精细修订的同时,本轮修订中,我们增设了“习语”“拓展”“图说”“明辨”等四类栏目共计163则,图片图表60幅,呈现习近平的相关精辟论述,引导学生进一步打开知识视野、进行思维训练、理解党情国情世情、坚定价值自信。此外,我们还设计加入了6个二维码,学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得与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重要文献或辅学材料。这些努力,使得教材图文并茂,可读性进一步增强,内容含量进一步丰富,与学生的互动感进一步强化。各章所附阅读篇目,均增写了简明扼要的题解。学习思考题也根据新的情况进行了相应修改。教材修订过程中,我们还对相关语言文字表述再作推敲锤炼,使之更加准确有力、简洁鲜活、清新透彻。

三、教学建议

教材是教学活动展开的基本依据。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建议老师们加强对新教材的研究,努力“吃透”教材。这里所讲的“吃透”,既包括准确把握新教材所精心融入的新思想、新实践,理解这些新内容的丰富内涵,理解融入这些新内容的道理所在,努力将“精心融入”的内容“精彩讲出”;也包括准确把握新教材总体的、各章节的逻辑结构,创造性地探索基于教材体系而非脱离教材体系的教学体系设计。

在此基础上,教学活动的具体展开中,还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一是注重以思想理论为引领。充分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关于青年人生成长、理想信念、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建设、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以之为教学展开的根本遵循,彰显本课程教学的思想和价值引领性。二是注重以鲜活实践为素材。本课程思想性强,实践性亦强。要善于将生动的社会现实中所蕴含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引入教学活动,活化、具体化教材阐述,让小课堂贯通大社会、引入大世界。三是注重以深厚文化为依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相关内容贴切地引入相关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好文化育人的作用,以优秀文化涵养青年大学生的志气、骨气、底气。四是注重以成长需要为接口。一切教学设计,都要自觉考虑青年大学生的成长需要,关注其心理特点、思想脉动、精神需求,在回应需求、解疑释惑、砥砺心志中引导成长。五是注重以提升素质为指向。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服务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质的不断提升,与此相应,教学活动要在唤起学生起而行之的激情上下功夫,在促成学生躬身践履、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将思想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执笔人:沈壮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