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唐氏家族乐育英才研讨会在上海大学召开,江南大学智能制造学院(君远学院)受邀参加。本次研讨会设置主旨报告及交流发言,旨在进一步探讨唐氏家族爱国、创业、重教的精神渊源,促进江南文化、海派文化、香江文化的互动交流,同时共同商议从“太湖之珠-东方明珠-东方之珠”的大中学生互访活动的实施。
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未来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竺剑,以“海派文化的研究、传承与弘扬”作主题发言,强调了海派文化的深远影响与重要性。他指出,海派文化自20世纪初以来,经历了从崛起到一度被误解,再到逐步被重新认知的过程。今天,海派文化不仅是上海的文化名片,也是推动上海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将继续致力于传播上海故事,讲好海派文化的历史与未来,为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贡献力量。
唐君远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江南大学原副校长王武与与会代表们分享了“贤达资料(无锡)收集工作进展”。她表示,唐氏家族的精神和文化传承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自2023年底唐君远文化研究会提议,经唐英年本人同意、被上海基金会理事会纳入工作计划后,在无锡率先开展了收集工作,截至目前第一拨无锡资料已经收齐,并完成汇报与归档,希望沪港等地以无锡为样本进一步开展资料收集工作。
江南大学智能制造学院(君远学院)党委书记王冰对智能制造学院(君远学院)作院情汇报。她介绍到,在唐翔千先生和江南大学合作创办的、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共同资助的君远学院的基础上,学校于2024年4月,成立江南大学智能制造学院(君远学院),8月份迁入霞客湾校区。学院依托君远书院探索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文化载体,主要从涵育实业兴国的情怀、坚持务实求真的态度、发扬敢为人先的激情、秉怀回馈社会的初心四个方面,探索并推进学院以“才”教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
在主题发言结束后,研讨会进入交流讨论环节。与会者围绕唐君远文化和海派文化的现代价值展开了讨论。大家认为,文化的传承不仅要通过学术研究深化,更应在教育和社会实践中落实,并通过跨学科的合作推动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大伟在致辞中,对莅临上海大学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倡导通过常见面、多走动、多做事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信任。他展望了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要推动文化项目落实,确保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够取得实效。
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陈东在总结讲话中提到,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我们应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调动研究中心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国际部党委书记王丽娜主持。会中,无锡市严家桥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朱斌结合严家桥“三地一村四码头”历史文化资源展开村情介绍,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高级访问学者、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官员胡波作访问交流,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张伟作研讨会闭幕答谢。
研讨会前,与会嘉宾一行参观了钱伟长校长纪念馆、上海大学校史馆、上海大学精海海洋智能展厅。
研讨会现场
陈东讲话
王武作主题报告
胡大伟致辞
王冰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