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高教研究 >> 研究动态 >> 正文
研究动态
扎根中国建特色一流大学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03日 09:12   浏览次数:

扎根中国建特色一流大学
发布时间:2018-07-02   作者:王建国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高校要牢牢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抓好“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三项基础性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们要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办好高等教育,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体现中国特色上下功夫。具体来说,要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办学治校各个方面,贯穿在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之中,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宣传党的主张、团结动员师生、推动一流大学建设的坚强战斗堡垒。以优良的党风和干部作风正校风带教风促学风,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和良好育人环境,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坚强保证。

    二是坚持立德树人,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立什么“德”?这是高校首先要解决的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和核心问题。

    立德树人,教师是关键。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要从大学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出发,构建适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鲜亮底色,始终成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重要阵地。中国高等教育的成功历史经验证明,高校的创办、发展、改革和创新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高校是知识与文化的集散地,更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要把能否把牢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作为衡量高校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重要标尺。

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指导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思考“办什么样的大学,如何办大学”,不断把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事业推向前进。

    四是落实“四个服务”,始终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大学的使命追求,解决的是大学“为谁服务”的问题。世界大学发展史表明,国家发展与大学发展相辅相成,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创办大学、来培养人才。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四个服务”既是我们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之路所面临的客观现实。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决定了高等教育新的历史使命。一方面,高校必须始终扎根于中国的土地,继承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借鉴世界高等教育的有益经验,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扎实办好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

(作者系四川大学党委书记)

《中国教育报》2018年07月02日第6版  版名:高教周刊·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