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办实事 见实效”系列新闻发布会③:围绕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情况介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
来源:教育部网站 2021-12-27
时间: 2021年12月27日 10:00
地点: 教育部北楼二层报告厅
主持人: 教育部新闻办主任、新闻发言人续梅
出席人员: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中山大学校长、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理事长高松,青海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梅岩,遵义医科大学校长刘建国
内容: 围绕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情况介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
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情况介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续梅: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参加教育部“办实事 见实效”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今天向各位介绍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有关情况。中西部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从普通高校的数量和教师的数量、在校生的数量,都占到全国总量的一半多一点,所以也就是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也承担着为国家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的重要使命,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中西部全面振兴和国家高质量发展进程。
2021-12-27 10:00:27
续梅:
近年来,党中央对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作出重大部署,强调要有效激发中西部高等教育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推动形成同中西部开发开放格局相匹配的高等教育体系,这既是促进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国经济社会平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让中西部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的实招硬招。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在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方面,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和地方、学校采取的具体举措,以及取得的新进展。
2021-12-27 10:01:37
教育部新闻办主任、新闻发言人续梅主持发布会。(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续梅: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嘉宾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中山大学校长、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理事长高松校长,还有青海省教育厅梅岩副厅长,遵义医科大学刘建国校长。下面首先请吴岩司长介绍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总体情况。
2021-12-27 10:02:06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介绍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总体情况。 (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吴岩: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中西部发展事关国家发展的整体水平,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进程。中西部高等教育是中西部发展的战略内生力量,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中西部全面振兴大局,影响着我国高质量发展全局。党中央高度重视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2020年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十五次会议审议《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意见》,强调要激发中西部高等教育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推动形成同中西部开发开放格局相匹配的高等教育体系。今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相关文件。
2021-12-27 10:03:06
吴岩:
近年来,教育部将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重要指示最直接最具体最生动的战略实践,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重大政治任务,积极调整优化区域高等教育战略布局、加快完善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机制、加大对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中西部高等教育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创新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高校师生和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2021-12-27 10:04:31
吴岩:
第一,抓统筹,汇资源。主要做了四件大事。
一是实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自2012年起,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启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工程以夯实办学基础、改善教学条件为目标,以“填平补齐”为原则,重点加强实验室、图书馆等基础办学措施和信息化建设,累计支持173所中西部高校教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00余项。“十三五”期间,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07亿元。
2021-12-27 10:05:39
吴岩:
二是实施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2013年起,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13个中西部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支持1所地方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一省一校”和“一校一案”,引导各高校合理定位,主动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立足当地、服务当地。“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每年每校由中央财政支持约1亿元。2018年,该项工作正式转为部省合建机制。
2021-12-27 10:06:29
吴岩:
三是实施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工作。“十三五”以来,教育部与相关部委、地方政府、大型企业深入开展共建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地方高校工作,新增共建中西部高校39所。共建促使中西部高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土地、编制等支持大幅提升。“十三五”期间,中西部省部共建高校经费大幅增加,总计超过500亿元,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重点共建带动中西部各地政府投入建设资金超190亿元。
四是实施对口支援中西部高校工作。积极开展119所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和东部高水平地方高校支援103所中西部高校工作,实现了西部1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覆盖。通过对口支援,教育部单独划拨定向单招博士指标4507个、硕士指标1522个,为受援高校教师提高学历水平开通了绿色通道,极大提高了西部高等教育自我发展的造血能力和内涵式发展水平,实现了招生规模、科研经费、学位授予点数量等办学指标的快速增长。
2021-12-27 10:07:38
吴岩:
第二,抓基础,优结构。我们主要做了三件大事。
一是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打造特色优势专业,增强服务区域发展能力。西部高校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新增本科专业布点数1万余个,新增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草业科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粮食工程、藏药学、资源勘查工程、边防管理等一大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急需紧缺专业。
2021-12-27 10:08:38
吴岩:
二是提升高校课程质量。面向西部高校提供近14万门慕课及小规模订制课程服务,帮助西部高校开展混合式教学超200万门次,打造出与本校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课”。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慕课联盟创立的跨区域跨校在线开放课程模式,以1个名师引领共建共享1门慕课,跨区域协同M所高校建设混合式课程,使N个学生受益。比如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成员单位,华东理工大学与相距超过4000公里的喀什大学共同组成教学团队,用线上同步课程、线下辅导加针对性补课的方式完成了一个学期的《无机化学》的授课,尽管课程难度加大,但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学生普遍反映收获很大。自2015年起,喀什大学陆续引入线上课程,至今已开放通识教育线上课程近2000门次,极大地改善了学校通识课程资源和师资缺乏的局面。
2021-12-27 10:09:27
吴岩:
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对口支援共选派900余名干部到中西部高校挂职工作,选派9700余名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到受援高校开展实地授课、学术讲座等交流活动。中西部高校共选派3800多名管理干部到支援高校挂职锻炼、8800多名教师到支援高校进修学习。如清华大学在对口支援青海大学过程中,接力推荐4位专家担任青海大学校长,带去了最新的办学理念和治校方法。同时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开展团队式精准化对口支援,为促进青海大学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1-12-27 10:10:27
吴岩:
第三,抓重点,补短板。主要做了两件大事。
一是开展定向医学生培养。加强中西部卫生健康人才供给,推进农村订单定向本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单列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提前批次招生等方式,实施“两免一补”政策,确保“上得来”。形成了“小病善治,大病善识,重病善转,慢病善管”的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培养模式,保证了能“用得上”。基本实现了定向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已为中西部22个省份3万个乡镇卫生院培养了7万余名定向医学生,确保“下得去”。如遵义医科大学已累计招收培养了2147名定向生,700余名毕业生全部到乡镇卫生院服务,实现了毕业生100%签约、100%入编、100%落实待遇的“三个百分百”的好成绩,其中更有16人已经担任乡镇卫生院正副院长职务,为贵州地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021-12-27 10:11:34
吴岩:
二是实施“慕课西部行”计划。充分利用东部师资与技术优势,赋能教育、连接东西,促进东西部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先后组织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地方高校优课联盟等12个联盟组织和单位,向西部高校开放课程资源和实验教学资源,并提供技术支撑服务。截至目前,已有725所西部高校使用慕课开展教学,占西部高校97.3%,学生参与学习达1.63亿人次。指导慕课联盟联席会等通过建立“百人讲师团”巡回宣讲、开展慕课教学与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班等形式,培训西部高校教师达140万人次,有力提升了西部高校的课程建设与改革“自我造血”的功能。
2021-12-27 10:12:23
吴岩:
第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决策部署,实施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攻坚行动,激发中西部高等教育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全面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为中西部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有力支撑中西部经济振兴、文化振兴、教育振兴、人才振兴,有力保障国家政治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网络安全。
2021-12-27 10:13:58
吴岩:
一是推动文件精神落实落地。将抓落实作为2022年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工作主轴,进一步贯彻落实任务分工方案,召开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工作推进会,面向各有关部门、地方和高校,再部署再推进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二是推动集群发展。一方面,推高校集群,以西安、兰州为战略支点,发挥高水平大学的龙头作用,带动引领西北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以重庆、成都为战略支点,发挥高校集群的集聚溢出效应,打造西南地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另一方面,建专业集群,引领中西部高校聚焦区域发展急需,深入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打造特色优势专业集群。
2021-12-27 10:14:19
吴岩:
三是建设战略平台。在西北、西南、中部三大区域分别布局建设高等教育创新综合平台,共建共享优质教育、科研、人才资源。建立东中西部高校全国性对口支援对接平台,精准实施对口支援。在中西部高校布局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智慧农业学院、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等。四是全面启动省部共建2.0。加强与中西部省份开展共建地方高校工作,强化任务引领、实质支持、动态调整,推动省部共建工作向纵深发展,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我就通报这四方面工作,谢谢。
2021-12-27 10:15:24
续梅:
感谢吴岩司长。接下来我们请高松理事长介绍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参与“慕课西行”工作的有关进展。
2021-12-27 10:16:58
中山大学校长、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理事长高松介绍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参与慕课西行工作成效。(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高松: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介绍一下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所做的一些工作。
第一,联盟发展概况。
联盟成立于2013年,它成立之初就是希望通过东部高校优质课程资源与西部高校的共享,推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联盟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2013-2015年为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推进通识课程的慕课西行,表现为“普遍性、解决救急”;2015年到现在为第二阶段,逐步向专业课程拓展,主要是以共享名师课堂为载体,以开课团队和选课团队紧密合作为关键,带有量身打造、精准合作的特征。
2021-12-27 10:17:27
高松:
第二,汇报一下我们的实践探索以及初步成效。
联盟主要通过“四个聚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聚焦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等国家重大战略,构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先进理念、优秀文化等多维一体的跨校跨区域教学信息化新生态。已在76所城市建立了182个教改服务中心——树下课栈,主要提供教学研讨、在线课程设计拍摄制作等服务,带动联盟高校在师资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管理制度优化等方面的互鉴与创新。
2021-12-27 10:18:45
高松:
二是聚焦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在扎实推进通识课程协同教学的基础上,形成了专业课程协同教学的4种新模式。联合打造一批优质课程,有效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三是聚焦一流本科教学质量目标,协同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与规范管理,构建高标准的教学质量治理体系。推进联盟高校制订《课程建设与运行规范》《在线教育学分互认管理办法》《在线开放课程考核考查规范要求》等文件,为慕课高质高效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2021-12-27 10:19:32
高松:
四是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实现高校的立德树人与教师的教书育人、学生的家国情怀相统一。
2021-12-27 10:20:18
高松:
通过上述努力,联盟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
一是学生受益面广。8年来,联盟共享课程平台提供8000余门共享学分课程,西部地区近670所高校参与线上学习,学生总人次达到3340万,学生总体满意度95分,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二是联盟对西部高校的支持日益深入。帮助西部地区近400所高校应用线上优质慕课等在线课程资源结合本校实际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2021年秋季学期,在西部地区应用这种方式正在开展教学的课程就达到近35000门。
2021-12-27 10:21:49
高松:
三是东西部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共同提升。依托“树下课栈”开展各类教师培训近4.5万场次,参与教师超过26万人次,其中西部高校总校次3000多次,西部高校老师参加培训超过3.6万人。广大教师在“慕课西行”过程中提升了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水平,一批新的教学名师脱颖而出。
2021-12-27 10:22:06
高松:
第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面向未来,联盟将在如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公平、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继续贡献力量:
一是以慕课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共建线上、线下或混合式课堂;
二是以共享和技术赋能为关键,协同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与规范管理;
三是坚持联盟集群效应与高校个性发展相结合,创新基层教学组织形态和运行机制,打造教师网络共同体。
谢谢大家!
2021-12-27 10:23:07
续梅:
感谢高松理事长,接下来我们请梅岩副厅长介绍青海省对口支援省部共建工作的有关进展。
2021-12-27 10:24:31
青海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梅岩介绍青海省对口支援、省部共建工作成效。(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梅岩: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自2001年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实施以来,教育部先后确定了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等14所部属高校对口支援青海高校,从政策、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理念等方面给予全方位、多层次支援,构建了国内高水平大学“团队式”帮扶青海高校的新模式,谱写了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在青海生动实践的新篇章。20年来,在教育部和对口支援高校的倾情倾力支持下,青海高校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提升,促进了青海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突出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2021-12-27 10:25:41
梅岩:
一是助力人才培养能力明显提升。依托对口支援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共同实施“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发展,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高层次人才本土化培养能力显著增强。普通本专科生培养规模从1.8万人增长到7.4万人,研究生在校生人数从70多人增长到7300多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0%以上。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通过“2+2”联合培养、定向培养等形式,累计有3800余名学生到对口支援高校学习,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2021-12-27 10:26:44
梅岩:
二是助力学科专业结构明显优化。借助对口支援高校优质资源,构建四级一流学科建设体系,“三江源生态”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建设2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2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博士、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从无到有,达到109个,实现了青海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全覆盖,形成了三江源生态、高原医学、藏医药学、高原农牧业、盐湖化工、藏文信息处理、民族学等一批优势特色学科,学科专业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21-12-27 10:27:14
梅岩:
三是助力师资队伍建设明显加快。清华大学选派李建保、陈强、梁曦东、王光谦4名知名学者担任青海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选派常务副校长史培军担任青海师范大学校长。对口支援高校先后选派30余名学科带头人担任院系负责人,200余名院士来青指导高校工作,7900余人次骨干教师来青授课讲学,为青海高校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通过对口支援,青海高校获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立4个院士工作站,40余名教师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500余名教师到对口支援高校攻读博士学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从20人增长到884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从11%提高到80%,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了极大改善,教师能力水平显著提升。
2021-12-27 10:28:46
梅岩:
四是助力科学研究水平明显增强。通过对口支援高校的精准帮扶,青海高校获批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等8个“国字号”的科研平台、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批的科研经费从2000万元增长到4亿元,实现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大学科技园零的突破。国家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青海基地、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青海分中心、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等一批重点研究平台落户青海高校,在盐湖资源开发、光伏能源利用、藏汉双语翻译、包虫病防治、农畜新品种培育等领域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填补了国际国内多项技术空白,青海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2021-12-27 10:29:06
梅岩:
五是助力青海大学综合实力明显提升。2004年,在教育部的全力推动下,青海大学成为首批“省部共建”高校,开启了青海大学发展的新纪元,为青海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支持下,青海大学从一所西部普通高校,成长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部省合建”高校,连续实现了学校发展的“三级跳”,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西部地区成长性最好的大学,树立了全国高等教育对口支援的典范。
2021-12-27 10:30:05
梅岩:
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的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亲切关怀,得益于教育部和对口支援高校的鼎力支持、真情援助,凝结着一批批援青专家的丝丝心血、点滴汗水,让我们更加深切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更加深切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无比温暖。
2021-12-27 10:31:26
梅岩: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把打造建设“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发展“四地”的任务,与扎根高原建设中国一流大学的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抓住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重大机遇,统筹谋划和推进对口支援工作,优化对口支援工作机制,创新对口支援方式,拓展支援合作空间,努力实现对口支援重点领域、重大项目新突破,为实现青海教育现代化、推动青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介绍完毕,谢谢大家!
2021-12-27 10:32:48
续梅:
感谢梅岩副厅长,最后我们请刘建国校长来介绍遵义医科大学全科医生培养的有关进展。
2021-12-27 10:33:12
遵义医科大学校长刘建国介绍遵义医科大学全科医生培养成效。(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刘建国:
各位记者朋友,在教育部实施定向医学生培养计划以前,贵州省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比重比较低,2010年,贵州省每千人口执业包括执业助理医师人数仅为1.04,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人数仅为0.59。为着力缓解这一现状,遵义医科大学作为首批定向全科医学生培养高校,于2010年开始培养定向全科医学生,10余年来,在教育部高教司的关心指导下,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发展”的目标,探索形成了“医教、校地、家校”协同育人模式,努力培养扎根基层的健康乡村守护者,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人才活力。主要经验和做法如下:
2021-12-27 10:34:56
刘建国:
一是医教协同,下好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先手棋。服务基层群众健康需要,确立“宽口径、厚基础、重人文、强临床、懂公卫、识中医”的培养目标,将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等要求有机融入,构建以基层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与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相适应的全科医学教育教学体系,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三养成”、促进理论-实践-人文的“三融合”、推动学校-医院-全科基地的“三协同”,同时开展涵盖三甲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疾控中心的“三级一中心”联动实习,通过全方位的教学改革,有效保证了定向医学生在基层能够“用得上”。
2021-12-27 10:35:03
刘建国:
二是校地协同,扭住全科医学人才使用的牛鼻子。通过与政府联合调研,围绕学生“来自农村、服务家乡”意愿,提出“县域招生、属地就业”遵医模式,在贵州率先实施,保证学生“下得去”。其次,与政府协同提出激励办法,学生住培期间享受“单位人”待遇,基层服务期每人每月1500元生活补贴,工作后可直接参加中级职称考试等,保障学生“留得住”。同时实施黔医攀登计划,可在职攻读同等学历研究生,单位提供进修学习机会等,保障学生“有发展”。
2021-12-27 10:36:01
刘建国:
三是家校协同,铺就全科医学生励志助学的新路子。强化专业思想教育,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实施长征精神“十个一工程”,开展感恩教育、契约精神教育、励志教育、优秀毕业生和最美乡村医生报告等。强化家校共育,成立全科医学圆梦成才基金,建立辅导员常态化联系家长机制,定期开展学生家访和慰问。同时,实施导师制,关爱学生成长。
2021-12-27 10:37:48
刘建国:
经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招收2147名学生,占全省培养总数的41%,700名毕业生在乡镇卫生院服务,其服务点覆盖了全省86%的县区市。更实现了毕业生100%履约、100%入编、100%落实待遇的“三个百分百”的好成绩。
2021-12-27 10:38:17
刘建国:
到今天,毕业生已经成长为乡镇卫生院的中坚力量,真正发挥了居民健康守门人作用。16名同学担任乡镇卫生院正副院长职务,有力带动了乡镇卫生院发展。如首届毕业生李田书到凤冈县琊川镇中心卫生院的第二年就被破格提拔为业务副院长,卫生院由2019年门诊病人3万人次,住院病人全年不足1000人次,上升到2021年门诊4.3万人次、住院病人4500人次。乡亲们发现,自从镇上来了高水平的全科医生,很多过去乡镇治不了的病都能治,再也不用出远门到县、市医院来回跑,省了钱,减了痛、治了病。李田书说:“城里医生多,不缺我一个。乡亲们的健康,需要我守护。”
下一步,我校将继续深化和推广“医教、校地、家校”协同育人模式,为基层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全科医学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遵医力量。谢谢大家!
2021-12-27 10:39:04
续梅:
感谢刘建国校长。四位嘉宾的介绍就到这里,下面进入答问环节,看看记者朋友们有什么问题。
2021-12-27 10:40:5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请问吴岩司长,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相当程度上是影响着我们中西部全面振兴的大局。请问我们下一步工作的主要思路,以及在加大中西部振兴教育方面,还有哪些举措将要出台?谢谢。
2021-12-27 10:41:38
吴岩:
谢谢你的提问,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好的一个问题。下一步我们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主要思路,我们用“四个一”来表述。
第一,走一条新路。我们要在国家战略和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谋划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全面振兴发展。我们经常说,我们要由紧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小逻辑,转到更主动的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样一个思路转变上来,引导高校在与区域深度融合当中联动发展,这是走一条新路。
第二,布一个大局。我们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要采用省域和区域相结合的方式,也就是说我们要适度打破省域的行政区划,按照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地理区划与文化区划相结合的方式集群发展,我们要主动对接全国主体功能区的规划,综合考虑地理、交通、产业、文化和自然禀赋的因素,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类型多样互补、引领作用强劲的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格局。
2021-12-27 10:42:33
吴岩:
第三,下一盘大棋。我们首先要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我们要提升学科专业与区域发展的匹配度,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激发中西部高校发展的内生动力,来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能力。
第四,推一组大招。我们要聚焦人、财、物,在两个方面持续用力,一是要在持续精准的输血方面拿出实招和硬招,比如我们要帮助中西部高校改善办学条件,吸引一批高层次的人才,布局一批重大平台和资源,提升中西部高校的整体水平和实力。二是要更加积极的造血。引领中西部高校把眼睛向东、向上变成眼睛向西、向下,把服务中西部、奉献中西部、引领中西部作为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一责任、第一使命、第一标准。
这就是我们说的走一条新路、布一个大局、下一盘大棋、推一组大招。
2021-12-27 10:43:48
吴岩:
在具体政策支持方面,我们有八个政策点:一是要积极推动人才“西进”。我们要支持西部高校设立“西部振兴人才岗”,对中西部特别是西部高校的高层次人才,聘期之内如果流出西部,要取消相应的称号和经费支持等新政策。二是要主动布局重大的平台和资源。在西北、西南、中部这三个区域,分别布局建设高等教育创新的综合平台,依托各地一批高水平大学,建立一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研究基地、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乡村振兴研究院等一批这样重点的机构。三是要进一步加大办学条件的保障。今后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经费,向服务区域发展成效显著的高校倾斜。四是要引导学生包括东部的学生到中西部建功立业。加大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在中东部地区招生名额的投放,新增研究生招生计划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成效显著的高校和学科专业倾斜。
2021-12-27 10:44:33
吴岩:
五是要大力推进中西部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深入实施“慕课西部行”计划,我们要探索“互联网+教育”的高等教育新形态。六是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非常重要,我们要创建国际化的示范学院、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更多地与西亚、东亚这些国家进行国际合作。七是精准实施对口支援。我们要建立东中西部高校全国性支援合作对接平台,特别要支持中央高校“订单式”培养西部发展的急需人才。八是要加强与中西部高校省份开展共建地方高校的工作。整体上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使中西部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谢谢。
2021-12-27 10:45:48
中国青年报记者:
我的问题是提给高校长的。刚才您在发言中提到,咱们联盟在推进通识课程协同教学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要专业课程协同教学。想听您具体解释解释,什么是专业课程协同教学,也想听您说一说现在应用的情况是怎么样的。谢谢。
2021-12-27 10:46:38
高松: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解释一下专业协同教学主要的形式。专业课程的协同教学,现在我们有四种范式。第一种,专业课程同步课堂范式。两个学校通过直播互动,共上一门线下课,共享名师。比如华东理工大学和喀什大学的“无机化学”同步课堂,目前已经运行了七个学期。
2021-12-27 10:47:46
高松:
第二种,专业课程群同步课堂范式,不是一门课,而是一组课,一个专业的课程群通过直播互动的方式共享名师、共享课堂,比如西南交大和西藏大学在交通运输专业,实现了专业课程群的同步课堂。
第三种,专业课程混合式同步课程范式,也就是利用慕课资源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部分线下课程采用线上教学任务来代替。比如说华东师范大学和新疆师范大学,在“人文地理学”这门课上实行同步课堂试点。
2021-12-27 10:48:25
高松:
还有一种是专业课订单式同步课堂范式,也就是东部高校的教师通过直播互动,专门为西部高校学生量身订制开设急需的课程。比如说华南理工大学和兰州交通大学,在“机械设计”课程做的同步课堂,是专门为西部高校订制的课程。
这四种专业课程的协同教学范式,在这两年都有一些比较好的应用,2021年通过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有37所学校提供了支援,在春季学期覆盖了西部10所学校18门课程,在秋季学期,我们继续扩大应用的规模,覆盖西部15所学校65门课程。
2021-12-27 10:49:09
高松:
通过上述几种方式的协同教学,我们让西部高校的同学们不仅在通识课程方面,而且在专业课程方面,都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课程资源和高水平的课堂教学。谢谢。
2021-12-27 10:50:51
工人日报记者:
我比较关心定向医学生培养这个问题,应该说大大缓解了中西部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的局面。请问吴司长和刘校长,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教育部还有什么新的举措,学校有什么新的考虑?
2021-12-27 10:51:30
吴岩:
我们在三个方面要加大力度、持续发力。第一,我们要加大定向医学生培养的精准支持力度,要坚持按需招生、以用定招、精准规划定向岗位。因为我们培养出来的医学生,一定要有去处,要有岗位,所以我们强调“按需招生,以用定招”。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高校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弥补全科医学人才的数量不足、分布不均衡的短板,这是精准支持力度。第二,我们要着力提升全科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我们要全面对接基层医疗卫生岗位的职责需要。全科医生的特点是,我们归结为“小病善治,大病善识,重病善转,慢病善管”,这是全科医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跟专科医生不一样,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更加强调的是“人岗匹配”,要持续完善与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推动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进一步提高。
2021-12-27 10:52:25
吴岩:
第三,我们要健全完善定向医学生的培养、使用、发展、管理的联动机制。定向医学生培养为的是欠发达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基层卫生院,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健全政府、高校和用人单位多方“协同培养、协同就业、协同发展”的共育联动机制。同时,我们还要特别强调和大力推广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县管乡用的管理模式,推动定向医学生职业的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谢谢。
2021-12-27 10:53:01
刘建国:
在新的形势下,学校将结合基层人民群众对健康全过程生命全周期的服务需求,进一步加大定向全科医学生的培养力度,健全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体制和机制,进一步深化和推广三协同育人的模式,在“小病善治,大病善识,重病善转,慢病善管”的高素质应用防治结合人才方面持续发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2021-12-27 10:54:24
刘建国:
一是加大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投入力度,我校将在现有的全科医学系的基础上,成立全科医学院,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同时设立全科医学生的培养专项资金,并将附属医院的全科医学科作为特色学科重点投入、立项建设。
二是加大全科医学教育改革和深化力度,尤其对全科医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全科医学生的全科思维和提升基层实践服务能力,同时与附属医院各个全科培养基地,建立起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共同体,打造出一批高水平的全科医学教学实践基地。
2021-12-27 10:55:24
刘建国:
三是加大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协同力度,主要是配合政府进行充分调研,为政府在招生计划、人才使用、管理等方面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思考。同时要逐步提升在我省实施的“黔医攀登计划”的招生规模,依托附属医院为龙头医联体的建设,为乡镇卫生院定向全科医学生进一步提供学习空间和上升的空间。
我的回答就是这些。
2021-12-27 10:56:52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我们看到,通过一系列的举措,青海高等教育非常受益,并取得长足发展,请问目前青海还有哪些方面的支持需求?谢谢。
2021-12-27 10:57:27
梅岩:
谢谢您对青海高等教育的关注和支持。加快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是关系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全面提升青海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一个重大机遇。我们希望从以下三个方面能够继续得到支持。
一是加大统筹协调力度。进一步总结“团队式”对口支援青海的经验,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的力度,进一步优化对口支援工作的机制,从联系对接、统筹协调需求方面,完善干部人才、资金、项目等方面的管理办法,促使各方面的衔接更加通畅、顺畅,使各方面的工作更加有力。
2021-12-27 10:58:09
梅岩:
二是加大精准帮扶力度。进一步凝练对口帮扶工作的核心目标和重点任务,精准对接资源、人员、政策等方面,推动对口支援工作重心进一步下移,促使院系、学科、专业、教师、学生之间的深度合作,充分挖掘各方面的潜力和资源,促使各方优势互补,实现更高质量的对口支援。
三是加大智力帮扶力度。进一步加大对优秀校长、学科带头人、科技领军人才的选派力度,持续输送和培养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促进青海高校在人才、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吸收和转化,提升自身的“造血”功能。特别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结合青海生态保护实际,加大在科研实践、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青海高校的科研攻关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提升。
谢谢大家!
2021-12-27 10:59:41
中国日报记者:
刚才在介绍中提到了教育部将深入推进慕课西部行计划,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如何进一步推进该计划吗?谢谢。
2021-12-27 11:00:17
吴岩:
我们将把“慕课西部行计划”从1.0升级到2.0,主要区别有三点。
第一,拓围。慕课西部行的1.0版主要是送课,把好课送到西部去。2.0将在拓围方面持续发力。我们要成立三个工作组,一是要成立慕课建设工作组,持续把好课送到西部去。二是要成立实验教学工作组,要从原先的课堂教学,更多拓展到实验教学方面。三是要成立图书文献保障工作组,除了课程以外,还要保障图书情报资源。通过这样的拓围,我们会把图书文献资料、虚拟仿真资源、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等等都引入到西部高校。
2021-12-27 11:01:27
吴岩:
此外,还有另一个方面的发力,单靠高校支援高校还不够,我们还需要社会广泛深度参与。第一个,我们要发动一批在线教育教学高水平的、有资质的企业来参加到这个工作中去。第二个,我们倡导的“四新”,即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领域产教融合的优秀企业力量,要投入进去。在课程资源供给方面、师资培训方面、教学条件建设方面,提供人财物的支持,形成合力,激发活力。
2021-12-27 11:02:07
吴岩:
第二,要深化。1.0版重点是“输血”,2.0版要从“重输血”向“重造血”转变。我们主要做两件事情,一是要鼓励东部的好老师团队跟西部的老师团队共同打造和培育建设1000门符合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人才培养规格特点的一流课程,提升西部高校教师的课程建设水平。二是要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虚拟教研室的方式,系统性的、专业化的培训10000名西部优秀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信息化素养,来带动西部师资水平的整体提升。
2021-12-27 11:03:49
吴岩:
第三,要创新。我们说慕课西行的1.0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用力,主要是通过慕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同步课堂”、“克隆班”等方式开展,2.0版主要是在“智能+”上面下工夫,我们要通过智慧教学平台、智慧实验室、智慧图书馆、虚拟仿真等“智能+”的技术平台提升西部的教学水平。
通过拓围、深化、创新,让西部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2021-12-27 11:04:37
续梅:
感谢刚才记者的提问和嘉宾的回答。我们明天下午将举行第四场“办实事 见实效”的新闻发布会,向各位介绍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关进展情况。我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开到这里,谢谢各位。
(结束)
2021-12-27 11: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