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学者倪乐雄:中国需要建自己的航空母舰
发布时间:2007.10.30

来源:记者团 编辑:袁会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记者团 刘伟光 报道)“位卑未敢忘忧国”1029日晚700,身为美国国务院国际访问学者的倪乐雄教授来我校举行讲座,他开场借用陆游的名句来解释自己为什么要从事中国军事研究。讲课中,倪乐雄还不时穿插一些历史上的经典战役,为华科学子上了一堂生动传神的军事理论课,赢得了在场同学的热烈掌声。

 

远洋贸易促进海权的诞生与发展

                     

“从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海军是伴随着依赖于海洋通道外向型经济形态的出现而崛起的。”倪乐雄谈到海权的诞生由来时说,“一个国家的生存、安全范围越过了主权边界范围,国防也就越过了主权之外。农耕国家的安全警戒线一般就在其国家边界附近,但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海洋国家与远方国家出现了贸易关系,于是海洋国家就必须建立强大海军,用以保护自己的海上生命线,必要时也可以切断竞争对手的海上航线。”

 

“所以海洋国家的海权尤为重要,以英日为例,一旦他们国家被海上封锁,不要说战略物资不能及时补给,光是粮食不足,就有可能饿死士兵。经历了二战的失败后,英日几乎不可能再建立自己的海上霸权,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英日外交政策围绕美国转,是因为他们想用最小的代价,换取自己的海上安全。”

 

自古以来海权对陆权有一定的优势

 

在讲到海权优势时,倪乐雄想先回驳国防大学一位教授的观点“海权在13世纪以前对陆权几乎没有优势”。他举例说到:公元前4809,在萨拉米海战中,波斯军队已经占领了雅典,顽强地希腊人被迫迁往西西里重新整顿。之后,希腊反攻波斯,他们的联合舰队在提米斯托克利的指挥下,迅速沿爱情海海岸展开阵形,一层一层的向登陆口岸投递物资。凭借海上的后勤补给,希腊开始由防守转为进攻,最终把波斯军队赶出了希腊本土。可以说这是世界上最早地依靠海上力量战胜陆军的战例之一。

 

近代,海权对陆权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在许多海权与陆权的巅峰之战中,几乎都是海权战胜陆权取得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海军将领邓尼茨说:“二战给我们最重要的教训是怎样有效的争夺海上生命线”。太平洋上美日中途岛争夺战、大西洋上诺曼底登陆战……盟军的海战一次次摧毁着法西斯份子的意志。甚至包括前苏联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的顺利,也都离不开盟军掌握着制海权,才能源源不断的将战略物资运抵摩尔曼斯克港

 

抗战时期,当时的中国海军十分落后,日本便用海军通过三大岛弧链对中国大陆进行封锁,逼迫中国守军撤向西南山区。当时的国军不得不从缅甸等国家打开通路,获取外援。抗战时的中缅公路运输量不高,但却运送了紧缺军用物资,这也是中国的抗战坚持八年并取得反击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落后的海军给了我们沉重地历史教训。

 

中国的崛起离不开远洋海军

 

在倪乐雄看来,一个国家的军事建制及其发展方向离不开国际大背景。从宏观的历史角度研究,这个全球大背景可以分为依次递进的三个阶段:1、霍布斯时代即弱肉强食时代,丛林法则由陆地直接推向海洋;2、路克时代即主权时代,不管原来的土地怎么得来,即已形成的国家就享有主权;3、康德时代即永久和平时代,通过国际合作建立联合军队,维持全球次序。他举例说,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引发美国发动海湾战争便是霍布斯时代与路克时代的思想碰撞。萨达姆的弱肉强食主义让他决定用武力迫使科威特屈服,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则认为伊拉克侵犯的是一个主权国家,所以联合国应该出面制止。

 

“争论要不要建航母,实际上是争论中国应不应该建造远洋海军。”倪乐雄说,“反对者认为,中国建立远洋海军会招来美国的猜疑,会与国际上‘中国威胁论’遥相呼应。但当今世界并没有达到康德的永久和平时代,国际大背景掺杂着霍布斯文明和路克文明,所以中国不可能完全依赖国际合作来解决外交争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保证中国海上利益的安全。”

 

倪乐雄在结论时说到:“随着中国的崛起,外贸活动的增多,通过建造航空母舰,来建造一支不叫板、不称霸的远洋海军,确实太有必要。中国远洋海军的建立,即可以保护本国海上利益的安全,又可以迎接永久和平时期的到来!”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