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在那个不准谈恋爱年代下的大学生活
发布时间:2008.11.01

来源:记者团 编辑:龚亭宇 浏览次数:

    10月31日晚6点半,距方方的讲座开始时间还有半小时。

    西五楼117教室里已经找不到座位。站着的同学占满了整个走廊,火爆程度超出了人文讲座负责人郭玫老师的预想。

    七时,著名作家方方女士伴着热烈的掌声走进教室。“给大家透露一个独家消息,方方女士和咱们老校长杨叔子院士还是亲戚呢!”郭玫的这句话,一下子拉近了同学们和这位著名作家之间的距离。

                              “我们都是大龄青年”

    大约30年前的这个时候,方方是武汉大学中文系的一名学生。但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她在读大学之前做过4年装卸工人,进入大学时,她已经23岁了。经历了文革十年浩劫的她说,自己上大学时班里最大的同学30岁,最小的15岁。

   “那个时候,学校管得太严了,明确规定30岁以下的同学不能谈恋爱。我们班只有6个女生,五十多个男生。就像是现在在你们学校,这6个女生肯定都有男朋友吧。可我们那个时候不行,大家都很听话,没有人敢谈朋友,所以大学毕业,一分配到单位,我们就成了大龄青年。”

    方方说他们上大学时成立了文学社,创办杂志和诗刊。大家在一起曾经很热烈的讨论过“文学作品中的爱情禁区问题”等问题。“你们现在恐怕都想象不到文学作品中怎么会不允许写爱情。现在的小说里哪一本没有爱情?”方方说:“记得当时我们几乎每个人都看过《林海雪原》,一本书大家互相传着看,只有白茹和少剑波谈恋爱的那几页被翻得最旧。” 


                                 “ 读书  读书  读书 ”

   “你们现在几乎每个人都有电脑,不上课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选择在寝室上网。我们那时不同,回到寝室后,除了看书就是看书。大家之间聊天都不会超过5分钟。”听到台下有人小声议论,方方说:“你们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我们会像这样抓紧一切时间看书。我们这些经过文革的人得到上大学的机会都很不容易,所以会抓紧一切时间多读书。”   

    方方说自己当时家在汉口住,每次回家坐船时,船上的大学生几乎每个人书上都捧着一本书。她说这个场景让她直到今天都无法忘记。“现在,我想我再也看不到这个场景了。现在的大学生们吃得好了,条件好了,可是看的书却少了。”她建议现在的大学生还是应该多读书,读有思想、有深度的书。

   “比起你们,我们唯一幸运的就是不用为毕业后的去向发愁。那个年代,国家很缺少大学生,一毕业,单位就会来学校抢人。”听到这里,同学们都流露出羡慕的神色。

                  “期待80后、90后作家由肤浅走向深刻”

     谈到现在的年轻人过分注重穿衣打扮时,方方说她认为一个人的气质是由内而外的,她不喜欢一个作家把自己打扮得过分光鲜,那样其实才是最土的,“一个人如果过分注重外表,只能说明她对自己的内在不够自信。”她说自己常常跟女儿这么说,可女儿总说那是她是不愿花钱买衣服,方方无奈的笑言,“也许,这就是代沟吧。”

    现场的同学问方方对80后乃至90后作家的看法时,她说:“他们都很有才华,文字感好。从小接受的教育好,阅读条件好,所以写出来的东西细腻、有情调。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阅历不够,因此导致作品没力量;经历相似,因此风格雷同化,千人一面。尽管如此,我对80后乃至90后的作家都抱有信心,期待他们的成长,期待他们由肤浅走向深刻。” 
   
                                                   (记者团 章帅 张宝魁 报道 )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