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郭新来材料学院交流访问
发布时间:2009.04.01

来源:材料学院 编辑:党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 3月31日,在材料成形与模具国家重点实验室6楼会议室,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固体研究所终身高级研究员郭新博士作学术报告。材料学院院长陈立亮主持报告会。

    陈立亮首先介绍了郭新的基本情况。郭新毕业于我校原机械二系金属材料专业,后在武汉理工大学任教五年,之后去德国工作。郭新长期从事陶瓷晶界的研究,他系统地研究了三类典型的氧离子导体之晶界,建立了晶界电导率、导电激活能及晶界电势的理论关系,揭示了晶界上载流子(氧空位,电子及电子空穴)分布与晶界电性能间的关系。该项工作于2005年获美国陶瓷协会Ross-Coffin-Purdy学术奖。郭新在国际重要杂志上已发表论文百余篇。

    郭新简要介绍了在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的工作经历。该中心涉及的研究方向涵盖健康、环境、能源、信息等。他目前所做的研究是针对信息方面——新一代存储材料与技术,这些材料能够进行海量存储,当前除了美国和日本的研究院做得较好之外,就是于利希研究院在研究这一技术上有较好进展。郭新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了这项研究的前景。他说,这项研究的实用性很强,与现在的半导体工业相似,容易被企业接受。之后郭新又针对他们在材料中的点缺陷与扩展缺陷的研究进行了讲解。

    在创建新材料方面,郭新提出了“人工位错网”的设计思想来制备新材料,对此他们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指出单晶材料更容易制备。同时又讲了环境对材料的影响,尤其是对Zro2的影响。最后郭新讲了这些研究的应用:陶瓷电容器、燃料电池、氢透过膜、化学传感器等等。在报告的过程中,郭新多次提到和他供职在同一家研究所的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教授(Dr.Perter Grunberg),他因发现巨磁电阻效应而荣获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郭新特别指出,彼得•格林贝格尔所研究的成果不是悬而又悬的,而是实实在在的研究,这就告诉我们并不是很高深的东西才能得诺贝尔奖,只要是细心研究,实在的东西照样能得奖,“在座的各位都有希望得诺贝尔奖”。

    会后,教师和同学们又针对许多问题进行了提问,郭新都给出了答复。

    陈立亮对报告会进行了总结。他感谢郭新的到来,称他给与会教师和同学们上了很好的一课,对材料学院以后的研究工作有很大帮助,并希望郭新能经常回来作交流。

    材料学院党总支书记郑恩焰、副院长肖建中及相关专业教师、学生代表等参加了报告会。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