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秦小建
电话:
职称:教 授
邮箱:qin1244@163.com
个人基本情况
秦小建,男,1984年10月生,江苏如东人。师从著名宪法学家刘茂林教授。2013年获得法学博士,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留校任教;2015年被聘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8年任职华中科技大学,现为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宪法学研究会理事,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法治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在《中国法学》、《环球法律评论》、《法商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法律科学》、《法学》、《政治与法律》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和新华文摘转载,出版《宪法的道德使命》,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和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项目,获得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一等资助和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首届方德法治奖三等奖、“许崇德宪法学发展基金”首届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首届“法治与改革国际高端论坛”一等奖、第三届“法治与改革国际高端论坛”一等奖等重要学术奖项, 2017年入选“湖北省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第二批)。
主要研究方向
宪法学基础理论、宪法体制与宪法权利理论,并以信访、基层治理等研究领域为问题意识来源。目前主要关注宪法精神文明条款规范分析,持续关注中国宪法体制的组织和运行,侧重于从政治哲学史视角提炼思想史脉络,立足于“国家—社会—个体”结构进行宏观架构,依托“人民主权—代议制—国家机构—公民”的循环逻辑,为当前中国宪法问题的解决提炼具有中国主体性的宪制结构。
开设课程
《宪法学》、《立法与政策设计》,其中《立法与政策设计》系自主开发的针对立法思维、立法技术和立法原理进行培养的专题课程。
近年的科研项目、专著与论文、专利、获奖
(一)代表性论文成果
1.《精神文明的宪法叙事:规范内涵与宪制结构》,《中国法学》2018年第4期;
2.《政府信息公开的宪法逻辑》,《中国法学》2016年第3期,上海社科院《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8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宪法行政法》2016年第11期转载;
3.《信访纳入宪法监督体制的证成与路径》,《法商研究》201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宪法行政法》2016年第8期全文转载,《东方早报》2016年9月13日B02版(思想与市场)“理论动态”栏目转载,《人大复印资料《法学文摘》2016年第3期转载;
4.《公民监督权的规范建构》,《政治与法律》2016年第5期,《人民法院报》2016年6月16日第05版《实务周刊》观点转载;
5.《言论自由、政治结构与民主协商程序的多元构造》,《法制与社会发展》2016年第4期;
6.《立法赋权、决策控制与地方治理的法治转型》,《法学》2017年第6期;
7.《古典身份传统与义务伦理的演进》,《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5年秋季卷,人大复印资料《法理法史学》2016年第2期全文转载;
8.《价值困境、核心价值与宪法价值共识》,《法律科学》2014年第5期,《新华文摘》2015年第1期论点摘编,人大复印资料《宪法行政法》2015年第3期转载;
9.《宪法对社会道德困境的回应》,《环球法律评论》201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法学文摘》2014年第2期转载;
10.《宪法为何列举权利——中国宪法权利的规范内涵》,《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宪法行政法》2014年第5期转载;
11.《公民监督权的功能及制度实践》,《学习时报》2017年2月15日民主法治版,A7;
12.《审判责任制的宪法基础与改革逻辑》,《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
(二)著 作
《宪法的道德使命——宪法如何回应社会道德困境》,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三)科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宪法精神文明建设条款的规范结构与实施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6CFX032
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社会道德困境的宪法回应与宪法实施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4YJC820039
3.中国博士后面上资助一等项目“社会冲突、宪法共识与宪法体制的结构转型研究”项目编号:2014M560640
4.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信访纳入宪法监督体制的逻辑证成与路径研究”
5.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一般项目“ 《村委会组织法》实施问题研究”,项目编号: CLS(2015)Y1
6.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一般项目“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规范结构与实施机制”
(四)获 奖
1.第十一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许崇德宪法学发展基金”首届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
3.中国法学青年论坛 二等奖(2012)
4.中国诚信法治保障论坛 一等奖(2012)
5.首届“法治与改革国际高端论坛”一等奖
6.第三届“法治与改革国际高端论坛”一等奖
7.首届方德法治奖三等奖
8.2017年入选“湖北省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第二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