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地新闻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新精神专题会议在我校召开

发布日期:2024-12-15    浏览次数:

2024年12月12日上午,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新精神专题会议在华中科技大学南三楼会议室召开。本次会议由校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张明新教授担任主持人,副校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许晓东教授,法学院院长、基地首席专家汪习根教授,基地研究员、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陈先红教授,基地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王冰教授与会并发言。此外,还有基地相关负责人、全校各文科院系分管科研的副院长或其他相关领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重大项目的子课题负责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级研究专项和基地开放课题的项目负责人参加会议。


756FD


会议伊始,副校长、基地主任许晓东教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的“深入做好边疆治理各项工作 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容,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新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边疆治理各方面全过程。第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边疆地区一个都不能少。第三,要坚持把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主线。第四,要坚持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边疆治理的底线要求。第五,推进边疆治理,需要强化理论支撑。许晓东副校长强调,要深入理解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并将其贯彻到我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的建设中,为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贡献力量。



基地研究员、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陈先红教授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提出弱化了少数民族的概念,在“治国必治边”等一系列重要论断的指导下,国家治理从强调多元差异化发展到强调共同体一体化。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必须要在经济上建立经济共同体,要做好边境贸易,讲好跨境民族的经济生活故事,强调大中华经济圈的共通性,倡导一带一路经济圈的共享性。



基地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王冰教授强调了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他指出中国作为全球拥有世界遗产第二多的国家,文旅产业和文旅事业取得了重大发展,边疆地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游客来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法学院院长、基地首席专家汪习根教授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一个标志性的新论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来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主线,不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意识的层面,而是广泛地拓展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建设。随后,汪习根教授围绕这一重大进步总结出五大值得研究的关系,即治国与治边的关系,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自治和德治、法治、政治的关系以及学术研究、学理研究与知识传播的关系。



校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张明新教授总结了2024年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取得的丰富学术研究成果。今年基地共发表十余篇高质量学术期刊文章,获批两个国家社会基金课题、四个省级课题,设置了九个开放课题,相关著作正在出版流程中,相信本次学习能够为后续工作带来更大启发,期待基地在后续研究中取得更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会议尾声,许晓东副校长对本次会议做总结发言。他对基地目前取得的学术成果表示了肯定,鼓励基地成员要继续充满信心,对今后的工作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做好明年的工作规划,发挥基地特色优势,力求将基地打造成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基地之一。



据悉,华中科技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于2019年9月成立。基地主任由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会副会长许晓东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由法学院院长、全国高校习近平法治思想协同研究机制·华中科技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华中科技大学人权法律研究院院长汪习根教授担任。基地于2020年1月被遴选为由中央四部委(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联合设立的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在中央四部委的指导和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基地深化新时代民族研究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服务党和国家民族工作为主要任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数据智能化监测与评价、民族自治地方社会治理现代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理基础和法治保障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人权话语体系和国际人权斗争四大重点研究方向,进行基础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形成鲜明的基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