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迪训:简忆煤燃烧重点实验室成立之初

发布人:   时间:2016-05-26     浏览次数:


1952年,我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锅炉专业学习,学制6年,其中一年专门学习俄文。1956年学校把我调出来,到审查干部办公室工作一年,主要负责调查学生的历史情况。1958年我上四年级时国家提出要发展原子能工业,当时这个专业只有清华在办,清华是1956年开办的这个专业,也是从各个专业抽调教师,但是学生很少,清华从各个学校紧急调学生,我是其中的一员,从哈工大被调到清华,改读反应堆专业。1960年夏季我从清华大学反应堆专业毕业,当时华工也上马了这个专业,急需老师。华工派人到清华要人,我就来到了这里。1962年,因为困难时期,工程物理系也下马了。


我原籍虽然是湖南人,但在高中一年级时就随父亲到了东北。我在东北生活了六七年,习惯了那里的气候和环境。到了华工后,条件非常艰苦,专业虽然成立了,但只有一个名称,没有实验室。有一批教师,但都不是学这个专业的。很多老师是电气方面的专业,和反应堆专业根本搭不上边。


虽然没有专业教师,但依然有一批学生等着上课。系里让我讲授反应堆过程课程。当时有一个老师负责这个课,他的教材实际是一本苏联教材,我以前没有看过这个教材。我就和系里说,给我一个月时间研究教材,如果我能看通,就照这个教材讲课,如果看不通,我就按照清华大学的笔记讲。当时系里的领导是李再光,他当时是副书记,他同意了我的要求。一个月备课下来,我又新加了很多内容,比如传热学等,他们没有学过,我就给他们加了这些内容。很遗憾的是只讲了一学期课后,这个专业就下马了。而且当时因为是困难时期,学生都吃不饱,没有精力准备考试。学期结束后,系里就找到我说,这个课不考试了。那一学期全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期末考试,所以最终也无法检测学习效果。


专业下马后,清华大学问我愿不愿意回去,我考虑到我爱人也调过来了,另外这里有一个课题,没有必要再回去。关于当时这个反应堆项目的课题,是我在哈工大的同学负责的二机部的一个课题,他需要在全国找一个合作点。恰好他的爱人在武汉工作,他希望能在武汉的高校建立合作,所以就找到了华工,找到了我。程尚谟老师也加入了我们的课题组,他是解放前武大毕业的老教授,他负责组织了一个科研组,叫76科研组,主要研究这个项目。我们的课题一直做到1965年,因为“文革”,课题做不下去了,我们也被分到各个单位去了。当时我被分到流体力学专业,虽然以前在科研中涉及到流体力学研究,但毕竟不是学这个专业的。


1969-1970年,我被下放到农场,回来之后,我提出不想研究流体力学。恰好学校又来了一个科研课题,是朱九思老院长和585所联系的核聚变课题。朱九思对工程物理系的下马一直耿耿于怀,他接下这个课题的目的大概就是想办核聚变专业。为了这个课题,学校又组织了相关专业的老师,把我调去了。因为585所在四川一个山沟里,所以我们只能到大连的523厂,一个制作反应堆附属设备的厂去做设计。核聚变实际上用不上反应堆原理,反应堆是核裂变,核聚变是电子的,和加速器相关,和我的专业也配不上。我参加了其中的一个课题,大概做了一年回来。回来之后又把我分配到激光专业,跟我的老本行差得更远。后来在工作中发生了事故,机器把我的手指头打断了,只能回家修养。


养病期间,锅炉专业的刘德昌老师来找我,让我去锅炉教研室,搞锅炉还是我的老本行,我说我愿意去。我到了热电厂专业教研室,马毓义老师当时负责一个课题,我就到了这个课题组。项目还在摸索阶段,也没有经费,主要是研制钝体燃烧器。以前就有人将钝体燃烧器用于燃烧,通过很多实验数据,发现有强化燃烧的作用。我们是把钝体应用在煤粉中,发现一样效果很好,能够提高煤粉的燃烧效率,特别是对煤质不好的劣质煤。当时中国为了节约资源,优质煤都不在电厂烧,电厂烧的都是劣质煤,效率很低,而且燃烧很不稳定,经常会熄火,马上就要通过烧油继续发电,造成了经济损失。我们研制出的在煤粉中加入钝体燃烧器很受电厂欢迎,稳定了火焰,大大提高了电厂的锅炉效率。


钝体燃烧器的第一次实际应用是在岳阳电厂,得到的反馈是效果很好。之后我们在江西新风电厂也进行了实际应用,将燃烧效率从60%提升到80%多,我们还在不断做实验调整。国家教委知道了这个消息,专门派人查看,并开了鉴定会后,认为确实不错。同时江西电厂属于华中电力局,也有专人去查看,并推荐我们参加了“八五”攻关科研协调会,把重点课题下给我们。当时福建省全省都是劣质煤,电厂烧的都不好,我们将其作为一个攻关课题,我也参与其中。当时交通不是很方便,从武汉到福建路途较远。我们要先从武汉到南昌,到福州,再到厦门换两次车,同时买不到卧铺票,一路只能硬座。我经常两地跑,在电厂一住就是一个多月,记得福建省来回去了八次。项目完成之后,实际应用效果很好,福建省将此项目报了“八五”攻关项目奖,由四部委颁发此奖。后来福建省又向电力部上报了科技进步二等奖,当时我校作为第三完成人所在单位获得此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个奖的取得奠定了我校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成立。


关于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在我印象中主要就是购买设备。实验室成立之初,国家下拨了700多万人民币给我们,由我们自己去订设备,我们主要向外商订购了相关科研设备。有几样主要设备,比如激光测速仪等机器,还有一些小型仪器。当时我们承接的国家科研项目不太多,横向联系的科研比较多。因为钝体燃烧器的缘故,很多电厂如内蒙古、东北、海南省的各大中小型电厂都来联系我们,我们去帮他们安装的收费很少。我记得大约是五万块钱装一个燃烧器,我们将这笔经费累积起来,作为我们的科研经费。别的项目也有,像韶关电厂,我们帮它装了钝体燃烧器之后,发现电厂还有锅炉结胶的问题。他们两三天就要停炉打胶,炉灰都结到墙上,不能运转。一个炉子发电30万千瓦,我们进行了查看,是因为燃烧器设计的位置不合理,两侧空气进不去。我们先堵掉了3个喷口,帮他们设计了两组燃烧器,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因为堵掉喷口之后降低了效率,虽然损失在1%之内,但日积月累也是一笔不小的损失。我们又为他们设计了新燃烧器,从四组分成八组,效果很好。


(陈迪训口述,李旭玫访谈整理。陈迪训,能源学院退休教师。)

Copyright © 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