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国萍:我记忆中的提高班

发布人:   时间:2014-12-29     浏览次数:


一、发展历程


优秀科技人才是我国科技发展的宝贵财富,而人才培养是高校的职责。华中科技大学一贯重视优秀人才的培养,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进行精英人才选拔和培养的工作。1985年,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开始招生,是当时全国招收少年班的为数不多的高校之一。少年班学生均是全国各地中学的拔尖人才,特别是在数学、物理方面有突出成绩,他们的年龄都在16岁以下,所以称之为“少年班”。当时少年班由学校的物理系管理。这些学生天资聪慧,有些确为奇才,但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甚至有部分还需家长在校陪读。经过大学生活的锻炼,他们中间的大多数都继续读了硕士、博士,也有部分出国深造。


总结少年班的问题,1995年学校将少年班改为“提高班”,由电子与信息工程系进行管理。原少年班学生与同年录取经选拔的提高班大学生一起编班,集中住宿,统一管理,由学校制订专门的培养计划,进行两个打通培养,即大电类打通和本硕打通的培养模式,培养电子电气领域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提高班的学生是在每年新生中由大电类专业(包括电信、光电、自控、计算机、电子)的学生通过个人申请、选拔考试、择优录取产生。当时提高班的定位是培养在理论研究上有所造诣的拔尖人才,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强调数理基础扎实、专业口径宽、研究能力强、创新意识突出;在培养过程中,注重个性化教育,学生自主选择主修专业,实现通识与专业的结合。正如北京大学的元培班、浙江大学的竺可桢学院、中科大的少年班一样,我校的提高班也有着特殊的待遇,对每个学生配有学业导师,在某些方面享受研究生待遇,如图书馆借阅书籍数量、特定机房免费上机等等。开办早期,除个别外,基本上所有学生都能直攻硕士;后期,提高班则采取优胜劣汰的方式,选择最终符合保研条件的80%的优秀学生直接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未能进入研究生学习的学生按照提高班本科生方式培养。提高班每学期奖学金额度为普通班的2倍,学习特优生评定比例高于普通本科生班级。2003年前,提高班实行的是3+2培养模式,即本科3年,硕士2年,3年完成本科阶段学习后,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硕士研究生的学科专业。


2001年,时任校长的樊明武院士提出在提高班采取全英语教学模式,选用美国麻省理工、加州理工等国外名校的原版教材,并采用全英语讲授课程。为此,学校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考核,选拔优秀教师为提高班的课程任教。这些教师大都有国外留学经历,不仅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背景,而且能够用流利的英语进行授课,还能借鉴国际知名大学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为了明确定位,提高班后更名为数理提高班。2009年,数理提高班获“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


二、教学改革


根据华中科技大学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目标和国际化的办学理念,2003年学校申报了省级教改项目“提高班大电类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研究、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知名高校在电气电子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2、深化我校大电类学科的教学改革,构建培养基础厚、口径宽、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国际化IT人才的平台;
3、为在全校进行因材施教,造就基础好、能力强、素质高,与国际接轨的一流本科生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案与实施办法;
4、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项目进行中,我们对国内重点高校优秀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调研,包括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和“教改试点班”,清华大学的“数理基础科学班”,北京大学的“元培班”,浙江大学的“竺可桢学院混合班”、“文科实验班”、“理科实验班”、“创新创意强化班”和“工程教育高级班”等等。


各校对优秀人才培养的共同点是:注重数理等基础知识的培养,即强化基础,淡化专业;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给学生最大的发展空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导师制。


根据调研结果,并结合我校的办学思想和实际情况,提高班办学的新模式确定下来:(1)将3年直攻硕(3+2模式)改为4年直攻硕(4+2模式),即将本科阶段由3年制改为4年制。前两年强化数理和计算机基础,后两年再根据学生兴趣进行专业培养,加大他们的自主选择权,即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突破只能在大电类专业中选择的局面,允许他们在全校所有专业中选择;(2)加强科研训练,进入专业后,每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对其进行专业指导,要求学生至少在本科阶段做1-2次科研训练(不包括毕业设计)。


为了培养国际化人才,提高班的教学仍采用全英语方式。我校还在教学改革中重新修订了提高班的培养计划:在指导思想上主要强化数理和计算机基础,加强实践环节,因材施教、个性发展,允许学生从第4学期开始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专业基础课程;在强化数学基础方面,我们将提高班“高等数学”课程变为“数学分析”,并增加了学时数。提高班的课程由校平台必修课、提高班平台必修课、各专业基础课、各专业选修课、科研训练等几部分组成。


为做好提高班的管理工作,保证拔尖人才的培养质量,学校修订了提高班的有关文件,包括提高班管理条例、提高班导师工作条例、提高班科研训练工作条例等,同时进行了全英语教学教师的选聘工作。在任课教师的选拔上,学校坚持了严格要求,认真选拔的原则。教务处根据课堂教学的普遍规律和全英语教学的特点,从语言表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效果等4个方面制定了试讲评分标准,聘请了外语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学生担任评委,对试讲效果进行评价,然后由主管校长、教务处和院系教学负责人成立评聘委员会,对每门课程的试讲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潜力和语言表述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任课教师,真正做到严格要求、规范选拔。当时提高班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主要由电信系承担。在提高班全英语教学试点工作开展之后,电信系逐渐培养了一批能够从事全英语教学的中青年教师。


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精心挑选国外先进教材,学生反映外文教材内容新颖,知识结构与编写体系与国内教材不同,与实际应用联系更加紧密。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直接应用英语,逐步习惯了用英语思考,提高了英语思维能力。同时,针对全英语教学,学校实施各级领导干部听课和教学顾问组听课制度。每次上课,听课人员都要填写听课记录表,并及时以《教学简报》的形式通报给各院(系)和有关职能部门。全英语课堂教学的监控指标主要包括:教学效果、语言表达、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教学手段与方法、课堂秩序等6个方面。


在提高班试行全英语教学的几年中,学生对全英语教学的教学方式、教材选择和教师素质整体是比较满意的。当然,全英语教学中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国内的语言环境使得部分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还跟不上课堂的节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为了更好地培养基础好、能力强、素质高、与国际接轨的一流本科生,学校因此对难度较大的提高班课程实行了双语教学。


提高班在发展中也有一些不足,应该予以改善。如,在提高班的淘汰制中尚未实行滚动式淘汰,在一年级淘汰后,普通班的优秀学生也应该补充到提高班学习;应适当扩大提高班的招生比例,使拔尖人才培养的受益面更广;应进一步规范专业选择的条例,做好学生所选专业的课程协调和培养方案的制定;在培养方案实施中,应以项目来带动理论学习,包括科研训练和现在的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等;另外,对刚进入提高班的学生,要让他们明确提高班的定位,引导他们树立自己的目标,要让每个进入提高班的学生都能够一直为之努力,充分调动其能动性、参与性和创新性。


三、结束语


在兼管提高班教学工作的时间里,我深感提高班的学生思想活跃、学习主动、善于思考、勇于提问;除了课堂学习外,他们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能够“主动实践、实学创新”;在科研训练和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活动中的表现也都十分突出,尤其在数模竞赛中更显现了其骄人之处。


提高班的班训是“责任、荣誉、国家”,10多年来,每届学生都以此激励自己,在这里成长,担当责任、争取荣誉。他们在校期间获得多项国家级学科竞赛、英语竞赛、数模竞赛全国奖,多人获得全国“三好学生”或校“三好学生标兵”等荣誉。从这里走出去的有美国朗讯奖学金获得者,有在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一流大学继续深造的特优生,有国内著名大型企业的高级主管,还有一批留在华中大电信系任教的佼佼者,如刘威、黑晓军、王玉明、白翔、余鑫、徐争光、戴彬、梁琨、韩涛、涂来等。华中大提高班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学生参加清华、北大、中科院、香港科大选拔的直博生录取率近100%,进入国外一流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比例也明显高于其他班。拿学生自己的话说:“提高班人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我们是最强的!”


2005年后我离开管理岗位,对提高班之后的情况不很了解,因此也就不能信口开河了。但我知道目前提高班归属启明学院管理,相信在这里,它会发展得更好,更多更优秀的拔尖人才将从这里产生,并逐渐成长为国内外的科技领军人物。

(严国萍,1947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学名师。曾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副院长。)

Copyright © 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