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建设
【2018“师德先进个人”人物志】徐学军:诠释师者风范

来源: 时间:2018-12-05

  在行政管理中,他一丝不苟,兼顾大局,赢得师生一致好评;在教学育人上,他细心周到,全情投入;在科学普及时,他将“天文”与“气象”的奥妙娓娓道来,用公益之心丈量着师者的责任与担当。


  他是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徐学军。在2018年的教师节表彰中,徐学军老师荣获“师德先进个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三十余载的教学生涯,在华中大的三尺讲台与面向全国的慕课平台上,他用自己的辛勤与奉献,履行着着育人之责,践行着为师之德。


师生互动:朱笔斜斜,倾注心血


  每个周六,总有一百多个本科生的作业本堆叠在徐学军的办公桌上。逐字查看着面前摊开的作业本,圈出一个写错的希腊字母,附上规范写法,再继续往下翻阅。这是徐学军的常态。“就算是遣词造句我也会进行修改,逻辑关系也帮学生理顺。”自1987年留校任教后,亲自批改作业的习惯他从未放弃,三十年如一日。


  徐学军谈到,之所以坚持亲自批改作业,是因为他作为任课老师,细致地批改每一份作业,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到自己的错误,同时他也可以通过作业深入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批改作业如此,与学生沟通交流亦然。上课时关注学生听课反应,下课后或通过指导创新项目与学生交流思想,或在建立的QQ群上回答学生的提问。徐学军表示,现阶段,学生在课堂上的研讨互动意愿不足,这也是他正努力要去改善的地方。他希望,自己可以通过课堂互动,充分了解学生,进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徐学军拥有着一个忙碌的时间表。2011年前,徐学军分管教学和实验室工作,兼顾行政和教学工作,“基本没有在十二点以前睡过觉”。当时的徐学军,一周工作六天,这个习惯他也一直保持到了今天。日程如此紧张,徐学军却始终坚持与学生的高频互动。“虽然会占用点时间,但回过头看,只要用心,与学生的交流还是能做到的。”


教学有方:一点一滴,润物无声


  不论是本科教学,还是慕课授课,徐学军都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


  本科课堂中,徐老师的ppt保持着他的风格,界面简洁,方便学生抓取要点,制作许多动画,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吸引他们更加专注地听讲。另一方面,徐学军坚持讲解知识时从问题入手,同时受天文慕课讲授方式的启发,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增添趣味性。


  徐学军对教学的仔细也体现在科普教学上。《天文漫谈》是我校首门对外输出共享的慕课,自2015年和2016年10月相继在智慧树和中国大学MOOC上线后,已有近12万余名学员选课学习,在“带着MOOC进山区”课程评选中,此课程获得了最多学习者推荐,位列第一。慕课的受欢迎离不开徐老师的用心。每期慕课的视频教程,他会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新增知识进行修改,而多数老师的视频一旦上线便不会改动了。这么做是因为天文图像高度讲究时空感,亲手制作较为放心,也方便改动。“这课有魔力,很快就被撼住了。”不难解释为何学习者会有这样的感慨。


  这种寓教于乐、自然美与人文美结合的教学理念,建立在广泛的涉猎和与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同时也源于徐学军内心深处对教师责任的认同:“教师的第一责任是教书育人,在教学中看到学生们开心,我无疑也获得了成就感。”即使一学年主讲多达5门课7门次,徐学军也永远保持教学的积极性。


公益之行:科普步伐,印迹山区



  师德的实践不止于校内,还延伸到了校园之外,走进了偏远山区。在“带着MOOC进山区,一起看见更大的世界”为主题的公益活动中,徐学军的《天文漫谈》被带到了偏远山区,让那里的孩子近距离接触高校的优质课程。了解到此活动后,徐学军主动提出捐赠了10台天文望远镜和数百张活动星盘影音资料,还两赴滇西山区中学,为孩子们带去了星空观赏课。


  除此之外,他还计划帮山区孩子建立科学兴趣小组,更好地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扩大眼界,使普惠教育不仅“落地”,更要“生根”,发挥教育引导社会的功能。通过山区支教老师的协助,徐老师可以和山区孩子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引导他们和城里孩子一起参加科普活动。徐学军提到过少年时期老师的鼓励对自己起到了很大的带动作用,他也希望能言传身教,给山区孩子的三观甚至一生带来一点变化,至少还能“读我这本书”。今年10月下旬,他将前往贵州凯里,和那里的孩子进行初步实践。


  徐学军笑言,教学就像养育孩子,用心养育是个折磨人的过程,亲自参与到教学的点点滴滴,亲眼看着学生们的成长,占用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但正因为这份折磨才培养了感情。他坦言:“我最大的幸福感就是教学带来的职业成就感和人生价值感,我现在对教学也是越来越热爱。”(转载自:学校新闻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教职工活动中心  邮政编码:430074

联系电话:027-87543467

传真:027-87543467

邮箱:xgh@mail.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