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晚上7点,主题为“危机时刻的新闻生产——疫情深度报道的体验与思考”的讲座在线上举行。本场讲座是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首届“新闻周”的第一场,《财新》实习记者黄雨馨、王颜玉和张阳分享了自己在工作实践中的经历与思考。
本次讲座,三位记者结合自己的疫情报道实例,为同学们展示了应该如何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报道。黄雨馨在财新先后实习了一年多,王颜玉和张阳则分别实习了三个月与四个月。他们虽然在不同的报道组实习,但都参与到了疫情报道中,有较为深入的体验。财新给予了实习记者较为充分的施展空间,他们有很多独立做稿的机会。这三位同学在疫情报道中的表现,都得到了财新编辑部的认可好评。
第一部分:黄雨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2014级本科生、中国传媒大学2018级研究生)
黄雨馨参与的疫情报道集中在时政、社会和法律议题上。在《27亿社会捐款上缴财政?武汉市慈善总会做说明》这篇报道中,黄雨馨先后采访了慈善总会和捐款的管理部门、曾经捐款的人士、法学专家等多方信源。结合这篇稿件的生产过程,她反思了新闻媒体如何在“监督社会公权力” 和“树立公共信心”这两种职能中寻找平衡。在另一篇稿件《“阻隔”“救治”成“湖北保卫战”抓手》中,黄雨馨分享了时政类报道的信息挖掘技巧:对官方文件进行长时间的追踪分析。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理清之前的政策脉络,预测之后的政策方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采访困难造成的信息不足。
在疫情前期,黄雨馨的报道集中在武汉医疗资源的短缺和“抗疫”政策的调整上。到了中期,她把目光投向了疫情带来的心理问题和复工复产上。她在《“网红”医生许昌平:除了生死,都是小事》这篇特稿中展现了一位乐观、幽默的患者形象。在《复工之困:“湖北人不等于病毒”》这则报道中追问了社区防疫标准不统一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的困扰。
最后,黄雨馨以自己以往的实习经历为例,建议同学们在职业选择上多多尝试,从而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她自己就是经过多种尝试,最终选择以新闻为业。
黄雨馨分享的思维导图
第二部分:王颜玉(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2018级研究生)
王颜玉的分享包括大量新闻采写的操作细节,让在场的同学们感觉十分实用。她以财新记者对李文亮医生的报道为例,指出记者要努力破除先入为主的惯性思维,不断地核实和验证内容的真实性。这样既是对自己笔下的文字负责,也是一种发现新闻点的好方法。
如何平衡新闻报道的信源是王颜玉分享的重点。在《一名新冠肺炎患者的意外离世》的写稿过程中,她先后采访了患者家属、村民、医院、村干部、镇干部等人员,多方信息整合后,才完成了这篇稿件。她认为,不能把任何单方面的信息当作事实来写,稿件中的信息必须得到交叉印证。同时,记者也要避免因个体的情感偏向而出现信源失衡的问题,在新闻写作中,遵守客观的行文规范比追求可读性更加重要。
最后,王颜玉以泉州隔离酒店倒塌和山东任城监狱疫情的报道为例,分享了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迅速找到有用信息的方法。除了传统方法外,利用社交媒体、专业网站/程序和政府部门网站都可以挖掘出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例如,在泉州酒店报道中,通过“天眼查”app可以找到酒店门面店铺的租户信息。在山东任城监狱疫情的报道中,通过“裁判文书网”可以找到刑满释放人员的信息,这些都可以成为很好的信息突破口。
第三部分:张阳(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2017级本科生)
张阳主要的报道领域是抗疫药物与疫苗研发。在此之前,他没有系统接触过医药领域的专业知识,这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恶补医药知识的过程中,他感受到建立相关知识体系对一个专业记者的重要性。记者的知识面不仅要广,更要精。
张阳就自己的实习经历表达了对记者这一职业的思考。他认为,一名好的新闻记者需要具备这些素质:丰富的知识结构、高度的新闻敏感性、旺盛的好奇心、优秀的采访能力以及良好的自我突破能力,除此之外,还有至关重要的“韧性”,有了韧性,才能经得起打磨,才能在记者的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两个小时的讲座,三位记者向在场师生分享了他们在疫情报道中的个人体验与思考,其中有不少宝贵经验。这些来自一线的报道故事,不仅有助于同学们对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方法形成初步把握,也有益于同学们对记者这一职业产生更加清晰的认知,对未来的学习职业规划增进了了解。期待着接下来的四场精彩分享。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周简介
1911年,密苏里新闻学院在一年前“主编周”活动的基础上,推出了“新闻周”,邀请业界精英来校演讲交流,延续数十年。新闻周成为全院师生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1931年,燕京大学新闻系主任黄宪昭,作为密苏里的毕业生,将母校的“新闻周”制度引入燕大。延续五年,伴随新闻系的蓬勃发展,发展为燕大盛事。然因战局阴云密布,不得不中辍。
2020年,华中大新闻学院,希望仿效先贤,回归新闻专业教育的初心。再度通过“新闻周”的形式,密切与业界的交流,共同探寻严肃媒体、深度报道的前路。在这个专业权威消解、众声喧嚣的时代,守护我们心中的光亮。
今年是新闻周的第一期,主题为“危机时刻的新闻生产——疫情深度报道的体验与思考”。邀请了财新、三联生活周刊、南方周末、澎湃新闻、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这些在疫情报道中表现出色的媒体,派出代表分享他们在疫情报道中的经验与反思。6月1日至5日,每晚一场分享,七点开始,在腾讯会议平台中推出,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