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que Terre

学生党建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党建 > 正文

齐心战疫,党旗飘扬

发布时间:2020-03-31 作者: 浏览次数: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为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2019级硕士新闻广电党支部借助线上平台,开展了“共抗疫情,爱国力行;固勤学基,做爱国奋斗者 ”3月线上专题党组织生活会。





以奉献之心:党员先行 倾情服务

支部全体党员和积极分子主动学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以及《学习参考》深刻感悟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内涵,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共同创作抗“疫”主题作品朗诵词—期待。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表述抗“疫”必胜的决心。

15836


“大一阶段有什么学习建议?”“面对即将到来的专业分流,该如何选择?”“如何提高自己在专业上的兴趣,有针对的学习?”……在新闻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党支部组织发起了新闻学院“学业规划”保研活动专场线上暖心活动,全体党员和积极分子积极参与,通过线上答疑的方式为32名低年级本科生解决目前学业规划的困惑,站好党员的“初心岗”,充分发挥党团力量,加强朋辈教育。在活动中,支部同志针对大家的疑问,积极分享个人成长经验和教训,认真为学弟学妹们提建议、谋未来,真真正正地为身边的同学们做好事、做实事。

24492


以爱国之心: 深化思考 勇于担当

线上生活会由2019级新闻广电党支部书记李丹琦同志主持。全体支部党员和积极分子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北考察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展开集中思考。李丹琦同志认为此次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所有人备受感动、深感振奋90后、00后已经成为强国一代,我们要向前线的同辈学习勇于上前、担当奉献的精神,同时服从学校和当地政府的防控工作安排,以实际行动为决胜战“疫”贡献青春力量。钟云同志认为习总书记实地视察,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这是人民至上的生动诠释。田雨樵同志表示,习总书记这种身先士卒的精神不仅给了疫区人民极大的鼓舞,也给我们青年党员做了表率。身在湖北的汤春燕同志感受颇深,她说,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出现了‘0’,但是也出现了境外输入病例。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疫情蔓延扩散势头已经得到基本遏制,防控形势逐步向好,但是湖北和武汉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繁重,我们仍然不能放松

5D0DB


有国才有家,在共同抗“疫”的保卫战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力量,尽显大国担当,深感党和国家永远是我们的坚强后盾。爱国从不是空谈,钟云、田雨樵和杨洁茹三位同志就“爱国是什么”表达了自己的思考:生活在这个国家,我们被这片土地所哺育,我们为这片文化所滋养,我们感恩,故而爱国。每个人都应恪尽职守,精诚事业,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这就是爱国。

对于为什么要爱国,方权泽、叶恒、杨淑君、高婕四位同志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经典语录中找到了答案。爱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我们爱国不仅因为它是一种天然的、无法割舍的感情,也是因为为国效力、关心、热爱这片土地是我们的责任。

爱国热情最终应转化为行动。疫情当前,爱国应该做什么?杨焱斐、李添智、刘克取、付蔚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疫情当前,爱国需要对社会现实有正确的认识用辩证的方式看待问题。爱国之初,是爱大义,爱民族,爱人民,胸怀天下。爱国之本,是坚定信念,是共克时艰。

以学习之心:认真研读 积极思索

思想是我们最有力的武器,引导支部党员明大理、知大任,养大德,识大体。支部选择《大道之行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这本书作为学习内容,全体党员积极参与,并在会上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张瀚墨同志对于全书第三卷感受颇深,他认为,这是一本宏大叙事的书,具有启迪智慧,学术气息浓厚,严格遵循社会科学的研究逻辑。全书五卷,其中卷三《组织起来,再造人民》指出,基层的失序、组织的弱化和人民主体地位的不彰,是当代中国基层治理的主要危机,不加重视就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只有组织起来‘回归民本’,才能实现‘耕者有其田、劳者有其资’才能更好地共同使国家变得更好。”杨焱斐对于书中卷二开头的一句话印象深刻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得制度成熟而持久”她认为只有坚定制度自信,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得到长久、良性的发展。

38FD9


结语

党旗飘扬的地方,就有力量。“疫”不可忘,吾辈自强,我们要用奉献之心、爱国之心、学习之心把自己的青春融于时代、融于社会、融于国家。2019级硕士新闻广电党支部带领广大同学和身边群众直面疫情、正视困难、科学防治,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筑牢战“疫”的坚固堡垒,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担起新时代学生党员的责任。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东六楼

联系电话:027-87543520 87544547

邮编:430074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 版权所有Copyrights all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