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消失”十年后,以抗战英烈刘家麒命名的汉口“刘家祺路”路牌又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刘家祺路”路牌的回归勾起了人们对民族英烈的怀念。目前,武汉三镇以英烈命名的道路有5条,这些路饱含着武汉人民对那些为民族和平洒尽一腔热血的英雄们的缅怀之情,是武汉不可多得的文化遗存,是活着的城市记忆。武汉文明网带您走进武汉这5条以英烈命名的道路,缅怀英烈,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刘家麒路
刘家麒侄孙刘兆铭在武汉市民政局优抚处领到刘家麒《革命烈士通知书》复印件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刘家麒:为国捐躯的武汉籍将领
刘家麒是抗日战争期间为国捐躯的武汉籍将领,1937年,刘家麒在前线壮烈殉国后,遗体被运回武汉安葬于武昌伏虎山。1938年3月12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称赞刘家祺等是中国人民“崇高伟大的模范”,证明“中华民族决不是一群绵羊,而是富于民族自尊心与人类正义心的伟大民族”。
2015年8月,民政部公布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刘家麒名列其中。同年7月,刘家麒被湖北省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
“刘家祺路”路牌重新安装到位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英雄之路的由来
为纪念这位抗战英雄,当时的汉口市政府将日租界内一条小路命名为“刘家祺路”,因当时报刊报道刘家麒时,将其名字多写为“刘家祺”。原“刘家祺路”位于芦沟桥路以北、麻阳街以南,全长170米、宽12米。
2007年,“刘家祺路”在该片城市建设中消失,武汉市地名办公室在原路附近将另一条路重新命名为“刘家祺路”,但路名牌一直未设,很多市民误认为刘家祺路“消失”了。近日,一块“刘家祺路”的新路牌被竖起,这条路西从京汉大道起,东至中山大道止,全长近120米。
郝梦龄路
郝梦龄照片 图片来源:河北新闻网
郝梦龄:抗战殉国的第一位军长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时,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的郝梦龄请求北上抗日。或许是刻意的安排,抑或是无意的巧合,1937年8月,武汉籍将领刘家麒从陆军大学特别班第2期毕业,被任命为54师少将师长,随第9军军长郝梦龄一起从武汉出发北上抗日,率部开赴前线。1937年10月11日,山西忻口保卫战开始,16日凌晨,刘家麒与军长郝梦龄一起深入前线督战,指挥收复失地,连克数座山头,他们攻至距敌200余米处在通过一段隘路口时不幸中弹,两位将军同时阵亡。
郝梦龄殉国后,士兵在其衣袋里,发现一封尚未发出的致友人信:“余受命北上抗敌,国既付以重任,视我实不薄,故余亦决不惜一死以殉国,以求民族生存。此次抗战,誓当以沙场为归宿。”
2014年9月,郝梦龄女儿郝慧英在武汉郝梦龄路路标下。郝慧英曾在武汉市第十七中学任教。 图片来源:《环球人物》
英雄之路的由来
郝梦龄是抗日战争中我军牺牲的第一位军长。1937年10月24日,郝梦龄的灵柩由山西运到武汉,武汉各界举行公祭,并以国葬礼将其安葬在武昌卓刀泉。为纪念郝梦龄的功勋,汉口北小路改名为郝梦龄路,沿用至今。
1938年3月12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追悼抗日阵亡将士大会,高度评价了郝梦龄抗日殉国的精神。2014年9月1日,郝梦龄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张自忠路
张自忠 图片来源:扬子晚报
张自忠:上将亲临前线 战死沙场
张自忠1891年8月11日出生于山东临清县唐家园,早年乃一书生,后弃笔从戎,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戎马生涯。1940年5月,日军会攻襄阳,襄樊战役打响。张自忠率部与敌殊死战斗,最后在南瓜店东山麓十里长山不幸战死。死前仍战斗不息,独自与敌肉搏,直至力竭而死。
张自忠是自抗战以来,以上将衔、集团军总司令职亲临前线,战死沙场的第一人,是二战反法西斯阵营五十多个同盟国中,战死沙场的最高将领。国民政府为张自忠举行国葬。毛泽东为张自忠题词:“精忠报国”,周恩来曾撰文赞日“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张自忠路 图片来源:V5.汉微信
英雄之路的由来
作为中国抗战牺牲在前线的官阶最高之将领,张自忠生命的最后轨迹都留在了湖北,武汉以路之名来缅怀先烈自然责无旁贷。汉口中山大道通往江边有一条小路,建于民国初年,原名“成忠路”。1946年,这条路更名为“张自忠”路,解放后先后被更名为红卫八路、抚顺路。
1982年,中共中央追认抗日爱国将领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1985年7月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根据省市政协、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议,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恢复“张自忠路”的名称。此外,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也有张自忠路,但以武汉的张自忠路较为出名且颇具纪念意义。
陈怀民路
陈怀民的“霍克”式座机 资料照片 图片来源:湖北日报
陈怀民:与敌机对撞的第一人
1938年武汉“4.29空战”中,时任第4航空大队第21中队飞行员的陈怀民在身受重伤,油箱着火的情况下,放弃跳伞,驾机撞向从后面扑来的敌机,是世界空战史上,与敌机对撞的第一人。陈怀民壮烈牺牲,年仅22岁。
陈怀民的英雄壮举,使日军飞行员为之丧胆,使地面上观战的中国军民为之动容,使仍在空中激战的战友为之骄傲!在陈怀民英雄壮举的鼓舞下,战友们越战越勇,最终取得抗战以来最辉煌的胜利。
陈怀民路 图片来源:人民网
英雄之路的由来
陈怀民遗体被安葬在武汉青山。武汉人民为了纪念他,将汉口租界的一条路命名为“陈怀民路”,此路位于张自忠路的南侧,与郝梦龄路近乎对称分布。
如今,“郝梦龄路”“陈怀民路”“张自忠路”和“刘家麒路”这4条烈士路和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新四军军部等,连片成为汉口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彭刘杨路
彭刘杨三烈士 图片来源:半岛都市报
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辛亥首义三烈士
1911年10月9日原是革命党人预定起义之日,起义领导人蒋翊武、彭楚藩、刘复基等正在武昌小朝街指挥部部署起义时,突遭到清宪兵、巡警包围,彭楚藩、刘复基等40多人被捕,与此同时,革命党人杨洪胜也因运送弹药被捕。
彭、刘、杨分别被押解到湖广总督署大厅审讯,在当晚的刑讯中,三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三人痛斥时政,慷慨不屈,没有透露半点起义消息。1911年10月10日凌晨,三人从容就义于湖广总督署东辕门外,牺牲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彭、刘、杨三人牺牲的消息,非但没有使得起义中断,反倒激起革命党人百倍勇气。当天晚上,武昌首先爆发起义,敲响了清王朝覆灭的丧钟。
彭刘杨三烈士塑像 从左至右依次为:杨洪胜、彭楚藩、刘复基 图片来源:楚天金报
英雄之路的由来
为纪念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中献出了宝贵生命的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位烈士,从武昌造船厂东大门往北,有一条从平湖门至阅马场的东西行马路被命名为彭刘杨路。
1931年在彭、刘、杨三人献身的湖广总署东辕门旧址,现在武昌造船厂东大门内建立了“三烈士亭”,亭中立石碑一块,上书“彭刘杨三烈士就义处”9个大字。1991年,时值武昌首义80周年之际,武昌区人民政府举办首义文化节,在武昌阅马场树起了彭刘杨三位烈士的塑像,让后人瞻仰和缅怀烈士的英雄勋业。辛亥革命爆发百年之际,武汉市政府决定在武昌蛇山复建烈士祠,殿内供奉包括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等烈士牌位,展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烈士名录。
历史上,武汉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他们给这座城市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厚重的历史记忆。城市不能忘记英雄,以英雄的名字命名道路,是唤醒英雄精神的很好方式。武汉这些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城市道路,延续着民族英雄的内在气质和思想血脉,召唤着人们向着美好光明的方向前进。
(内容转自武汉文明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