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泽 黄晨)4月9日,外国语学院举办了“人工智能时代外语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研讨会,共同探讨在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如何创新和改革外语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地适应未来时代发展的需要。参加会议的有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高亮,校招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兼本科教育教学评估院系联系人王颖,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王小月、院长许明武、副院长谭渊、副院长李菁、副院长陈新丽、党委副书记胡祎、各系主任和副主任以及相关教学管理人员。会议由王小月主持。
王小月代表学院对高亮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许明武首先介绍了学院的发展概况和未来的发展规划,强调学院致力于构建教学科研并重型的发展模式和公正和谐的学院文化,实现快乐工作的愿景。他还强调通过绩效考核和学科建设等措施,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和科研水平。陈新丽讲述了外语学科面临的挑战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她提出在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学院应立足于自身的优势,积极寻找并弥补差距,以“守正创新,内涵发展”为指导思想,推动学院发展。她还强调学院需结合“跨、融、创”的培养特色,通过改革课程设置和教育方法,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外语人才。
系主任代表张易凡围绕“后ChatGPT时代的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进行了汇报。他指出,尽管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翻译行业产生了巨大冲击,但未来高端口笔译很难被人工智能取代。翻译专业的改革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人机协同能力,并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的国际传播能力的培养。语言与脑科学研究中心的赵琛深入探讨了语言与大脑之间的联系,并介绍了研究中心在双语认知、神经系统疾病与语言障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及未来展望。她强调,跨学科性是语言研究的根本特点,必须把语言学与脑科学结合起来,以深化语言的本体研究。
高亮首先对外国语学院近几年的进步、自我思考及危机意识等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此外,他提出,学院要强化学科建设、科研、国际合作和特色工作,进一步提升学院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他进一步强调,人工智能时代外语学科人才培养要积极应对多维度挑战并努力找寻对策,要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更好地整合科技进步与外语教育的关系,提高外语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
最后,王小月总结强调,外国语学院将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时代背景,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力求培养出更多的能够服务国家战略、胸怀国际视野、适应人工智能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外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