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Links
Contact us
电话:86-027-87543228
邮编:430074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珞瑜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大楼A座
/hust/smu_news/info/1002/54057.htm
过去六年,是学校发展极不平凡的六年,也是学校电气工程学科发展取得累累硕果的六年。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电气工程学科全体师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顶天立地担大任、追求卓越谋新篇,持续迈向“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前列电气科学与工程学科”宏伟目标。
坚持新时代党旗领航,激发学科内涵式发展动力
强化政治引领力,凝聚发展新共识。作为国内电气工程学科领域实力最雄厚的教学科研单位之一,我校电气学院积极落实政治责任,确保党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到位,并以高质量党建凝聚起推动电气工程学科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2024年7月,电气学院党委组织党员干部到贵州遵义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电气学院党员师生认真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要求,全面落实“头雁领航”“举旗定向”“铸魂育人”“强基固本”“融创未来”五个计划,对标对表保障党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到位、政治把关作用到位、思想政治工作到位、基层组织制度执行到位、改革发展到位。学院于2019年明确了全面推进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争创世界一流电气学科的目标,依托综合改革进行制度创新,激发了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学院党委积极谱写党建新篇,组织申报建设“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并成功入选,2022年6月通过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建设达标验收。
2022年6月,电气学院党委通过全国党建标杆院系达标验收
我校电气工程一级学科是国家“985工程”建设学科,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并于2022年再次入选。在电气学院师生的不懈努力下,我校电气工程学科在新一轮学科评估中取得新进展。
融入学科文化魂,探索思政教育路。电气工程学科是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4个创始学科之一,自组建起就是全国重点高校中具有最完备学科体系的电气工程学科,先后获批全国首批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和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自学科创立以来,一代代华科大电气人传承红色基因,始终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奋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为自己的使命与担当,凝聚起青年一代电气人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2022年10月5日,电气学院举行建院70周年庆祝活动,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华科大电气文化
以史育人,我校电气学院师生共同编撰第一部院史,制作院史文化长廊、院友墙,合力打造院史思政课堂。以文化人,推出院庆标识和文创,研究生班级自制《爱乐华科大》等视频献礼。以情动人,本科生原创《电气赋》等作品,表达爱院荣院之情。组织动员师生“传承华工精神,讲好电气故事”,编撰“师者风范”等专访稿件16篇,其中《追寻“中国太阳”》获教育部关工委“读懂中国”最佳征文奖。讲好华科大电气人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为人类电气事业发展的美好未来提供中国方案的故事,制作《喻电》《燃梦》等视频类作品,浏览量超3万,其中《电气传薪火》获“讲好华科大故事”创意传播大赛一等奖。
担当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人才培养支撑力
深化协同育人效应,优质教学成效显著。我校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政教育融入电气工程学科教学,形成全方位协同育人效应。2022年出版全国首部《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获人民日报、新华网等11家中央媒体报道,本科“电路理论”课程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电气学院高度重视课程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统一,积极探索科研反哺教学新模式。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团队开设教育部高校唯一-门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工程实践融入教学的本科课程“磁场技术与应用”。学院教师获全国高校教师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创新大赛一等奖,实现我校历史突破。着力打造面向新工科的电气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主要专业课程均在中国大学慕课上线,7门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出版教材17部,其中《发电厂电气部分(第五版)》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工程综合训练”“科研综合训练”分别入选2019、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2022年,电气学院代表中国高校接受《华盛顿协议》周期性检查,赢得“高质量人才培养水平”的高度评价。
2022年5月12日,全国首部工科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发布会在电气学院举行
推进新工科建设,构建创新培养体系。我校电气工程学科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坚持面向国家碳中和目标的重大需求,以科学与工程教育范式融合创新为理念,建好建强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急需的专业方向。以学科优化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系统梳理和规划改革电气专业核心知识,电气学院围绕人才培养提出“荣誉学位”计划,以“铸价值之魂、重科学素养、强创新能力”为目标,以“明德-通识-专业-实践”四大板块为主体,构建电气专业创新人才荣誉学位培养体系,探索出“明德铸魂-精课强基-实践赋能”的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路径,为解决“卡脖子”难题培养与输送人才。学院教师于2018年和2022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全链条优化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持续发力打造研究生优质生源工程,以学科建设为导向优化研究生导师遴选和招生计划分配制度,为优质生源配置高水平导师。强化数理和专业基础,融合学科前沿进展,构建新型电气科学工程课程体系。强化培养过程管理和学位审议制度,落实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制度,发挥学位评定分委会把关职能,确保学位论文质量。博士学位论文盲审一次性通过率高,近10年学位论文抽检全部合格,3篇论文获“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篇论文获评“中国电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23年7月,电气学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深化校企联合,拓宽人才培养路径。为实现电气工程学科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相互匹配、相互促进,我校电气学院大力加强与行业部门的联动,全方位强化人才需求预测、培养、评价等方面协同。积极联系国家电网公司开展“1+N”校企融通创新创业活动,提出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发展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拓展创新引领人才培育新路径,让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显著发展。积极探索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新模式,同南方电网开展智慧能源领域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及军山校区工程师技术中心共建工作。作为牵头院系,以项目制和双导师制为牵引,开展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智慧能源与两机专项班建设。加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方案制定,增设校企共建课程13门。积极开展“培养一流电气人才”调研,以“华中科技大学-南方电网2022年共建新型电力系统安全联合研究院”为试点,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平台优势及资源,激发平台合作动力,加强专业硕博士人才培养工作。
2021年12月,电气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数字能源技术长期合作签约
发挥平台优势,促进学研深度融合。学科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我校电气工程学科教师注重发挥平台优势,通过“大团队、大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塑造学生创新驱动和服务社会的行动力。我校电气学院坚持体系化创新培养、常态化科创指导、制度化政策支持,通过组建党委领导下的管理小组,依托学院荣誉学位品牌工程打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链路;学院领导带头参赛、深度指导。整合学院内外资源,全方位动员学科师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赛事中来。成立“电气化+”科学精神实践团,打造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服务为支持的实践育人项目;以脉冲强磁场课程思政平台凝聚师生,将党建引领有机嵌入,引导学子们在社会大课堂中磨砺淬炼,树立“将个人发展汇入国家发展洪流”的理想信念。2019年以来在校生获评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1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1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4人、全国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13人。学院还获全国挑战杯主赛道特等奖1项,全国挑战杯一等奖、互联网+大赛金奖等12项,国际性奖项60余项,其他国家级省部级奖项200余项。2021年以来,学院获批创新研究院技术创新基金12项。2024年,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成功获批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项目。
2024年10月,电气学院学子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得佳绩,两个项目获得高教主赛道金奖
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构建科技创新大格局
贯彻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增强师资力量。人才是学科长远发展的基石。我校电气学院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战略,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产业需求为牵引,积极探索电气工程学科高水平人才引进与自主培养新路径,构建了理想信念教育、师德师风培育、专业能力提升协同并举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高水平科技领军团队规模进一步扩大。六年来,电气工程学科教授由90人增加到128人,新增国家级领军人才8名,国家级青年人才24名,省部级人才24名。新增IEEE FELLOW 3人、IET FELLOW 1人,新增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电源学会等国内一级学会会士6人。大力弘扬新时代中国教育家精神,引导教师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统一起来,争做“大先生”,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水平与育德意识。李亮教授于2022年获评“荆楚楷模”,潘垣院士于2023年荣获首届“湖北省杰出人才奖”。
2022年6月25日,电气学院潘垣院士荣获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表彰
激活科技人才资源,深化分管管理机制。我校大力推进电气工程学科人才分岗分级管理考核机制,适时实施《专任教师薪酬分配及成果奖励实施办法》。服务国家重大发展需求,进行教研岗、教学岗、科研岗统筹规划,按需设岗,按岗招聘。以教研岗为主,在重大科研平台设立科研岗,在承担公共基础教学的系所设立教学岗,做到对教职工分类、分岗管理。提升教师政治思想教育和育德意识,实现全过程思政教育协同共振。全面落实“青年教师首聘期六年培养计划”,每年组织两次考核。树立陈德树教授等一批师德楷模,引导电气工程学科教师争做“大先生”。通过将学科发展与人事人才需求深度融合,在电气工程学科成功构建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科技领军团队,彰显了人才强院战略的显著成效。
推进科研平台建设,夯实学科平台基础。为发挥电气工程学科的科研平台优势,我校坚持以平台强化科技核心竞争力,把握优势学科方向,注重打造有组织的科研平台集群。2018年,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成功创造64特斯拉的脉冲平顶磁场强度世界纪录。近期,脉冲强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优化提升项目也已开工建设。2023年,磁约束氘氘聚变中子源预研装置获批湖北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立项,为聚变堆材料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研发提供了新的平台。2023年,强电磁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成功,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和磁约束聚变等国家战略,着力实现强电磁装备与系统的自主可控。2024年,新增电能高密度转换全国重点实验室,成为国内首个面向航空航天电气化的国家级平台,催生电能装备的变革性技术与跨越式升级。
2022年9月27日,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师生在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优化提升项目启动现场会上合影
科研成果丰硕显著,彰显学科创新实力。电气工程学科广大教师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四个面向,不断产出重大科研成果。2018年以来牵头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另有省部和学会奖励30余项。“增强我国输变电工程韧性的建设思路”获得中央领导批示。引领学科发展方向,出版首部国家科学思想库丛书《中国学科发展战略·先进电工材料》。脉冲强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电气学院国家科技奖励一等奖的突破。“新型电力系统大规模锂电储能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牵头研发的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大容量短路电流开断装置研发及工程应用”,其科研成果标志着我国220kV系统用高压断路器的开断容量指标达到国际最高水平。另有项目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
2024年6月24日,电气学院文劲宇教授团队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共谋互促发展篇章。为不断提升我校电气工程学科国际影响力,电气学院依托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平台打造国际学术共同体,以“碳中和”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牵引,联合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和加州伯克利等知名高校打造电力碳中和国际合作研究中心,在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形成政产学研新合力。同时,加大主办、承办国内外高水平、学科前沿学术会议、学术活动的力度,努力成为电气工程学科国际化改革的推动者和引领者。2020年,依托我校电气工程学科建立的IEEE PELS武汉分会,首次获评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电力电子学会年度最佳分会。
2024年10月,电气学院曲荣海教授荣获IEEE工业应用学会终身成就奖
目前,我校电气学院正积极践行“学院做精、平台做实、研究做深、学科做强”思路,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部署的背景下,持续实施“1院2全重2设施”五位一体学科协同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电气工程学科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电气学院党委书记张明表示,学院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永葆立德树人初心、勇担科技强国使命,充分发挥“全国党建标杆院系”的引领作用,实现学院党建工作和事业发展互促共融,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前列电气科学与工程学科,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迈向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