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团 付蕾
5月26日晚上七点,著名美学家、红学家潘知常做客人文讲座,带领听众从多个视角理解中国的千年一梦——红楼梦。
“如果要在中国选一本‘国书’,那就是《红楼梦》。”潘知常说,红楼梦至少可以读四遍。十五六岁,读青春;大学时期,读情爱;毕业以后,读人生;进入工作,读职场。但若要真正读懂曹雪芹,还要再读第五遍:读女性。
“红楼梦为女性立言、代言、载言,它是中国女性的灵魂史诗。”
红楼梦不是书,是历史
“红楼梦其实是大清王朝一代精英的回忆录。”曹家曾经和康熙皇帝有七十多年是一家人。康熙生母早逝,只认奶妈为母亲。康熙登基后,奶妈便回了家乡南京。在位的几十年里,康熙曾六下江南看望奶妈。这位奶妈,就是曹雪芹的曾祖母。由此可推知曹家与大清最高层政治的亲密程度。
雍正继位后,指证曹家贪污腐败,宣布抄家。百年家族,一朝瓦解,这一年,曹雪芹十三岁。共110回的红楼梦,其中有35回写贾宝玉十三岁那一年的人事,可见抄家对曹雪芹的影响之深。
“曹家被抄不是小事。”曹家——这个儒家文化造就出来的最好的家族——所培养出来的满门国家精英,几乎统统被抓。与此照应的是,红楼梦里充满了传统意义上的精英的贾家,最终也是“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没落之后,曹家回忆曾经的煊赫,决定让族中最有才华的子孙——曹雪芹写家史。煊赫的家世、天上地下的人生际遇、百年难遇的才华,终于造就了一部不可复制的《红楼梦》。
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
曹家是一个儒家文化造就的典型家庭,却并没有获得儒家所言安乐昌盛的未来。曹雪芹由是发现,儒家文化发展至此时,已是强弩之末。
“贾家的失败和这个民族的失败是一样的。”中国文化从元军打进来起开始没落,发展到后期,已越来越朽坏,到了曹雪芹和贾宝玉的时代,便不能再激起一点儿创新的火花了。创新和独立的头脑统统被扼杀,读书人只会背四书五经,讲三从四德。贾政和贾宝玉的对立,便暗示了这种存在至今的现象:宝玉要自由地读书,贾政却要求宝玉读经书以应试。
于是便有了红楼里那些鲜活的少女。未接触过四书五经、三从四德的美好灵魂,反衬出后期中国文化的荒谬:为什么要死守这些道理,为什么不能回归中国文化的源头,回到那个自由创造的春秋时代?这些活泼灵动、没有沾染后期儒家文化的陈腐气息的少女,恰恰象征着再造中国文化的希望。因此,为女性立言,也就是为中国的新文化立言。
所以,红楼梦里的女性普遍比男性受欢迎。因此曹雪芹说:“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
再读一遍红楼梦
探春的一句“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是整部书里的点睛之语。鲁迅曾叹中国人在一间“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铁屋子里。而探春作为女性,讲出了鲁迅没有讲清楚的东西:这个民族,以仇恨立家,以仇恨立国,因为冷漠和仇恨,总在“自杀自灭”,才总被异族奴役。破不出去的铁屋,是中国人自己筑给自己的。
黛玉对自我的发现,则是中国女性觉悟的开端。“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戏词,引得黛玉开始意识到女性自身的可贵,从而探寻“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成为生命”,这是极其珍贵的一点,是只知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宝钗所不懂的。由此可见,一些女性如何发现自己的生命,而另一些女性又如何被男人践踏了自己的人生。
红楼女子站在女性立场上,发现了中国文化的走向,又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上,让女性意识到了自己生命的可贵。从女性角度读一遍红楼梦,才能真正读懂曹雪芹。
不懂红楼梦,就不懂中国
潘知常说:“贾宝玉是中国文化的觉醒。”宝玉第一个看见除了钗光鬓影以外的东西:女性的灵魂和追求,以及她们活泼的生命力。“如果没有红楼梦,中国的妹妹我们一个都没见过。”
中国男性对女性的轻视,并非出自性,而是源于根深蒂固的中国文化。从红楼女子的悲剧中可看出,“中国文化最腐朽之处,就在于它与最美丽的事物为敌。”美好可爱的女子一旦踏入后期中国文化,往往会被诱骗、摧残,乃至毁灭,死无葬身之地。在扭曲僵化、毫无生命力的传统文化里,“最美丽的东西最脆弱”。
秦可卿是红楼第一美人,也是红楼里第一个被毁灭者。从小无父无母的她,偏偏生得美貌,偏偏又遇到了风华正茂的贾珍——在这种情况下,她只能“欲罢不能”地挣扎,最终,在女性作为弱势群体的社会里,成了红楼最早凋零的花朵;尤氏姐妹欲凭借美貌获得幸福,终落得惨死的结局;晴雯若没有被害死,二十年后就会变成下一个赵姨娘。
而贾宝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代表男性向女性道歉的人。“我活着,就是向你们认罪伏法的。”这不是单纯的认错,而是承认了这个民族的文化缺陷和病态——歧视女性、践踏青春,压抑生命力。
因此,“中国女性的灵魂就是中国文化的灵魂,她们的命运,也是中国人的命运。”曹雪芹写下的可谓是中华民族的痛史,以及它的无可救药之处。而当贾宝玉代表所有男人向女性认罪之时,正是中国文化觉醒之日。
于是毛泽东说:“不懂红楼梦,就不懂中国。”
讲座的结尾,面对同学们提出的“中国文化的现在与未来”的问题,潘知常回答:“站在历史上看,我们仍未走出贾宝玉的时代。我们面临的问题,依然是三百年前贾宝玉面临的问题。”红楼梦是跨时代的巨著,它有中国的灵魂,也有中国的未来。潘知常乐观地认为,尽管中国文化现在才开始觉醒,但一定会胜利。“虽然路途漫漫,好在,我们都是历史的见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