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汤子凡)5月17日晚19点,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陶波教授做客第179期“科学研究方法论坛”,在主校区图书馆B501,他展开了对“智能制造中的机器人技术:从智能机器人到共融机器人”的探讨,并结合“中国制造2025”战略分析智能制造的发展前沿以及中国的优势和不足。
讲座刚开始,一张老电影《过把瘾》的海报出现在显示屏幕上,面对同学的不解的面容,陶波教授笑着解释道:“电影中男女主角糊涂的爱,说也说不清楚,正是我对智能制造技术的最大感受。”智能制造永无止境,共融机器人以智能机器人为基础,二者难以分隔。
制造技术拥有定制化、个性化、绿色化三大方向的发展趋势。定制化要求实现多品种生产的动态配置资源的柔性化生产线;个性化注重全价值链端到端系统工程的产品全生命周期,在设计、制造和运作等方面需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而绿色化需要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工业生产“绿色环保”。
目前,制造业变化的速度比以往更快,核心竞争力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要想提高竞争力,必须从提高效率、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柔性入手。制造业是全球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动机,美国的制造业目前正经历着“再工业化”阶段;德国保持着工业领先地位,主要因为其持续创新机制、高出口量和工业4.0新指导原则在发挥深刻作用;面对产品升级压力、劳动力成本上涨和能耗排放压力,中国应发展高端技术实现产品升级。
“智能制造=数字制造+人工智能+机器人”是陶波教授在讲座上提出的公式。与智能机器人相比,共融机器人能够更好的理解非结构动态环境,并具有结构的柔顺性,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的行为意图,并在一定的规划下实现人机和机器人群体的自然交互与协同作业。刚-柔-软结构的行为顺应与可控性,人-机-环境多模态感知和自然交互,机器人群体智能与操作系统架构则是共融机器人在发展中存在的科学问题。
最后,陶波教授带来他近期工作成果的展示,主要包括针对IC制造业研制的系列化轻载桁架式机器人,机器人化航空叶片磨抛技术和风电叶片多机器人协同打磨装备,该磨抛设备已在用户企业投入生产,共磨抛叶片60余片,设备在效率、质量和可靠性等方面都显示了良好的工作性能,将在精密加工发向带来更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