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ST党史故事】宋香慧:抗战老兵的革命故事
发布时间:2021.10.09

来源:档案馆 编辑:范千 浏览次数:

宋香慧(1927-2021)是河北定县人,1937-1941年在河北省定县读书,1942年在河北省定县北内堡村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9月在河北省任邱县史各庄参加抗大二分校。她先后任冀中军区后勤队会计室班长、六十八军野战医院组织干事、哈尔滨军工大学办公室主任和太平服务局副局长;1971年任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卫生科科长,之后任华中工学院附属中学副校长。



少年时的宋香慧


1927年,宋香慧出生于离孙犁笔下的荷红苇绿、茫茫苇荡的白洋淀不远的河北省深泽县大直要村。父亲是一位朴实的农民,很早就加入了共产党的地下组织。6岁时,母亲因病去世,姐姐也早早出嫁,家里只剩下宋香慧和父亲相依为命。


大直要村地处平原,紧邻滹沱河,北靠定县(现为定州市),正处于晋察冀边区。1940年底,中国共产党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日军损失惨重。1941年,日军集合了数十万军队对河北、山东等革命根据地进行“拉网式大扫荡”,宋香慧所在的大直村也遭到大肆烧杀抢掠。宋香慧的父亲因被怀疑是共产党员遭到日军毒打,胸口被刺四刀,鲜血染红了他的粗布上衣。宋香慧在村北找到父亲尸体,而他的布鞋却落在村南。当天傍晚,日军的飞机还在天上盘旋,村民四处逃散,整个村子空无一人。13岁的宋香慧用家中的破草席裹着父亲的尸体,埋在野地里,并用瓦片上刻上父亲的名字作上标记。


日军大扫荡的时候,宋香慧的堂姐宋香素才结婚半年。丈夫全家被日军杀害,宋香素也被日军刺了三刀,衣服被撕烂,最后扔进了井里。那一天,井里有八具老百姓的尸体被捞出。目睹了日军的残暴和父亲的惨死后,孤零零的宋香慧投奔位于东内堡的外婆家,再也没有回过大直要村。


1941年,日军对北京、保定、定县和石家庄等城市实行了残暴的“三光政策”:烧光,抢光和杀光,而宋香慧所在的东内堡就位于这几个城市的中间。北方气候干燥,村民的屋子多是草房、木房,好一点的房子用坯(把土和成泥巴后晒干,用木棒框起来)做成,窗户都是用纸糊的,大多数房顶都是用木头架起的,这样的房子一烧即燃。“当时,百分之四十到五十的房屋都被烧为灰烬。”为了应对日军的“抢光”政策,村民想出了一个方法:挖地洞。北方都是泥巴地,把砖或土块掘起来,放进去一个大缸,把东西藏进缸里。或者在屋子里多加一层假墙,在墙与墙的夹层里藏东西,有时候也藏人。为了避开汉奸和特务,百姓们也会在夜深人静时偷偷把东西埋在野地里。“最可怕的是‘杀光’,百姓们基本应对方法是跑和藏,跑得快的可以侥幸躲过。”宋香慧回忆道。当时八路军部队和百姓们一起住在东内堡村,日军杀掉在村口放哨的村民后,横冲直撞地闯进了村子。老人说:“这次扫荡牺牲了特别多的人,尤其是军人。


拉网式扫荡,就是一批又一批骑着马的日军,用枪把村民从四处赶到村子中央,让汉奸抓出村干部后,逼他们供出八路军。



日军大扫荡时的场景


当时惨烈的场面,甚至比后来的电影镜头更令人毛骨悚然。宋香慧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全村人被赶到空地后,妇女主任张文娟被汉奸认出。日军脱光她的衣服进行毒打,割掉她的乳房,向口中灌辣椒水,用棍子压断她的腿骨.....妇女主任咬紧牙关,始终不肯交出八路军。气急败坏的日军扑上前把她抬起来狠狠地摔在地上,放狼狗咬她,妇女主任痛得晕厥过去。这时村里一位孤寡老太太冲上去抱住她谎称是自己的女儿,日军放狼狗咬,老太太也死不松手,日军无功而返。死里逃生的妇女主任,经过整整一年才能重新站起来。


宋香慧还记得有一次自己钻假墙差点被抓住。家里的假墙前有一个大立柜,她从立柜后的小洞口钻过去,再用立柜把洞堵住,日军进来时刚好关上柜门,这才躲过一劫。


为了躲避日军的枪弹,宋香慧还刨过地洞。后来家家地洞相连就成了地道,著名的地道战就是从这儿兴起的。“钻假墙,刨地洞,挖地道,都是残酷环境逼出来的。”那时没有粮食,宋香慧吃过棉花籽,吃过树皮,吃过糠。


1942年,日军开始更为疯狂的扫荡,日军驻地由城市扩展到了农村。他们除了在村子周围一亩地左右的地方修建炮楼和岗楼,还在村外修了一条一丈深的围村沟,防止村民乱跑;同时锯光村里的大树,方便监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村子里到处笼罩着白色恐怖,当地党组织工作也由公开转入地下。日军给老百姓发放“良民证”,而老百姓们却在孩子的良民证上写上八路军的名字,宁可牺牲自己的孩子,也要保护好八路军。宋香慧感慨道:“那时候老百姓和八路军一条心,自己不吃也要给八路军吃。”


因为在高级小学里表现好,成绩好,年仅15岁的宋香慧,成为民族解放先锋队的成员。民族解放先锋队是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成员均为发展党员。宋香慧主动担任了地下联络员,经常在日军眼皮子底下给当地党组织送信。在一次深夜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宋香慧走在寂静的村子里,警惕的她似乎听到不远处有皮鞋“啪嗒啪嗒”的声音,意识到是日军走近了,立即拐进了另一条小路边躲起来,看着日军从自己刚走过的大路经过。“就差两分钟,我可能就没命了。”


当时村与村之间有围村沟,沟上有吊桥,去别村必须先经过日军建在沟边的炮楼,日军同意后才会放桥通过。有一次宋香慧接到送信任务,在一个装扮成卖蛋老人的地下党干部陪同下过桥。宋香慧紧张得手心冒汗。“别怕啊,沉住气,不慌!”老爷爷一边给宋香慧鼓劲,一边沉着地迎上去给五六个日军送上鸡蛋,这才顺利将宋香慧送了出去。



青年时的宋香慧


1944年,日军大扫荡结束,宋香慧在河北省任邱县家史各庄参加抗大二分校,之后入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投降诏书,宣布330万日军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日军投降前一天,同学们整夜未眠。大家互相抱着一会哭一会笑,有的同学高兴得跳了好久。”宋香慧回忆起这个场景时,依然很动容。


1946年,宋香慧在军冀中区后勤队会计室当班长,之后到六十八军后勤部军需科做助理员。新中国成立后,宋香慧先后在包头航空站、北京华北空军干部处、哈尔滨第十航空干部处、哈尔滨军工大学和武汉机械学院工作。1971-1980年在武汉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工作,在华中工学院附属中学做副校长时,深受同事和学生们的尊重和爱戴。



中年时的宋香慧


“一个人一辈子挣那么多钱有什么意义呢?雁过留声,人一辈子要有一个好的名誉。文化不要白学,要做一个对人类对民族有用的人。”宋香慧说。在后来的工作中,她也始终如一地认真履行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责任。


2015年9月3日,国家举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宋香慧老人早早地守在电视前,等待阅兵仪式的开始。当抗战老兵的队伍出现在电视屏幕时,老人眼泪夺眶而出。“那时我在想,那样残酷的战争环境下,这些老兵都是怎么活下来的,他们经历了多少生死难关。”作为一个抗战老兵,老人哽咽地说。宋香慧被授予国务院颁发的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及奖金5000元。她很认真地说:“没有共产党,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的今天。”当老人说出这句被许多人说了无数遍的话时,眼里依然有光。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