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把自己生命中的一个部分交给我照顾,我只有通过认真备课去感谢他们。”一谈到每堂课都要面对的160多双崭新的面孔,政教系洪老师的脸上就写满了“对生命敬畏”。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与《国际问题专题》都是很注重时效性的课程,及时的教学内容更新,对于达到预期授课效果显得极为重要。于是,洪老师自费订阅了十余种报刊。她的讲稿每年都需要更新,更新比重一般在四成左右。有时为了在网上寻找一张教学图片,她在电脑前一坐,就意味着将与“十面埋伏”的图片“格斗”三四天。
听过她的选修课的学生都表示,洪老师的课堂有“四大特色”:系统性、理论性、方法性、趣味性。无论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还是《国际问题专题》都常令学生们津津乐道,她本人也连续三年在课堂教学的评分上,稳居人文学院前三名。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一门有较强系统性的科目, 内容涵概面广,除了政治外,还涉及历史、人文、地理、国际关系等。讲授这门课程时,洪老师的做法是:不拘泥于零散破碎的知识的简单传授,而更注重问题、事件的体系化,“像串糖葫芦一样把相关知识串在一起”。例如,在讲授塔利班政权时,洪老师就绝不会光去泛泛地讲塔利班,而是先以之为“切口”,追本溯源到“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并佐以更早阶段的历史分析。脉络缕清了,整个知识体系便会显得格外明朗,学生领悟起来自然会”手到擒来”。
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认清变幻莫测的世界形势,课程的特点左右着她的授课理念。对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样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洪老师向来都保持清醒的头脑,极其重视对学生理论的引导。考虑到国内的理论建设与国外的差距,洪老师还常常推荐国外的优秀的理论书籍给学生。像美国学者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之类的好书,每次出差回来,她都会多买几本送给学生。“多一点不同文化、历史背景下的理论知识,对公正认识局势,总还是有好处的。”在对待两种不同文明的“博弈”中,学生们经常可以看到洪老师公允、豁达的态度。
“老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瓢水。”很早以前,洪老师的研究生导师讲给她的话,今天她却以实际行动反馈给了自己的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洪老师认为,要想真正对是非纷争的国际形式有个深刻的认识,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而这方法就是不同理论的兼收并蓄,“哪怕是存在着极大冲突的意识形态。”而这,正是一个人从“一瓢水”转变成“一桶水”,所该具备的能力。
为适应教学改革,最大限度开发课堂资源,已近天命之年的洪老师也学会了用电脑做“花花绿绿”的课件。看到她亲手制作的课件,连一些年轻的同事也不得不对她的勇气和智慧佩服不已。除此之外,大量的影视资料、图片资料,也常作为“得力助手”,被洪老师“请”上讲台。学生们在直观、生动的“多媒体”展示中,既获得了身心的陶醉,也学到了知识。
课上的提问、讨论还嫌不“过瘾”,洪老师就又在课下开辟了一条“第二战线”,及时与学生分享进步的喜悦。有一个01级的女生,每次布置的课外作业,她都会仔细地查阅资料,做得很是精彩、到位,洪老师就在新年时送给她一张精美的贺年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