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刘豪时,他刚刚作为“校研究生科技十佳”参加了主题为“学术规范和学术创新”的“博士生茶座”活动,并作为特邀嘉宾在活动中就“如何写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和广大同学进行了交流。在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办公楼二楼会议室里,刘豪向记者娓娓讲述了他奋斗的种种。
高考失利,他未能进入理想中的大学
刘豪来自湖北襄樊的农村,小时侯家里经济比较困难,父母整天没日没夜的辛勤劳作才勉强交够他和哥哥、姐姐三人的学费。体会着父母的艰辛,刘豪变得懂事起来,很小的时候就学着做家务,干农活,不时地采些农产品去集市卖挣点学费。和其他农村孩子一样,刘豪更希望进入城里的高中,接受更好的教育.初中毕业,他以全县前列的成绩考入了襄樊最好的中学之一襄樊四中。高中生活给刘豪提供了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石。
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穷学生,刘豪并没有因为自己缺吃少穿而自卑、孤僻,相反的,他积极融入新的班集体生活,参加各种活动,足球场上,篮球架下,乒乓球台旁,都有他的影子,刘豪原本虚弱的体质在运动中也逐渐健壮起来。也许是因为在这方面分流太多,刘豪在高一的成绩一直不是很好,徘徊在班内10名左右。到了高二,在与班主任一番促膝长谈后,刘豪开始发奋,农村孩子勤奋朴实的风格开始在他身上体现,健康的身体也为他的努力冲刺提供了充足的能量。但天意难人,在高考临考数学前,他的准考证突然丢失,等到找到时已经开考数分钟,这个波动严重影响了他的考试心态,最终他以589分的成绩与第一志愿无缘。
摆正心态,他的大学生活很充实
1995年考入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后,刘豪迅速摆正了自己的心态,以一颗积极的心去面对新的生活。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和同学之间彼此在困难的时候总能相互关心,互相帮助。在学校第34届运动会上,他获得男子5000米第三名,之后第二天他的腹部肌肉开始疼痛,被送到医院,全班的同学闻讯后都自发地来看望他,营养品堆满了他的床头。“那些东西陪我度过了漫漫的考研路”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脸上浮现出温馨的笑容。小时候生活的磨练使他形成了顽强的个性,使他有一种渴望承担更多责任和自我独立的想法。因此,课余时间,他在学校勤工俭学;假期期间,他与他人合伙推销产品,做些兼职,所有的这一切在让他在获取报酬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生存能力期间。在校期间,他曾获四次一等奖学金,两次二等奖学金。毕业的时候,父亲劝他工作,这样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同时给家里减轻压力,但在读研的表姐支持下,他毅然选择了读研。读研时他再没有问父母要过任何费用,这是当时他给父亲下的保证书。
主动、耐性、独立,他这样诠释科研
1999年,他考入华中理工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硕士学位,师从邱建荣老师(现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主动是很重要的工作态度,越早转变角色越好。”他说到,主动学习,就会摒弃为达到完成任务和交差敷衍了事的作法,积极探索课题的解决思路,更好的完成课题任务。刘豪感觉自己真正的科研生活从研二才刚刚开始。研一期间,基本以上课为主,进入课题以后,由于遇到的理论知识可能根本没学过,就需要自己主动查阅参考文献,提出研究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科研工作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做科研必须要耐得住性子,沉得住气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要想有所进步,就必须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的做事情。” 刘豪刚开始做课题的时候,一个试验,一个试样制备都想一口气完成,这通常导致试验结果不尽满意。他的导师见状给了他委婉的批评 “做事还比较踏实,就是有些急躁,因此在有些环节上做的比较粗糙,耐心还要加强”。“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导师送给他的这句话他时刻铭记在心。
读研以后,每个人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都不尽相同,甚至同一课题组内部每个人具体的工作都可能大相径庭,大家都在做自己的事情,加上导师如果很忙的话,就无法给予经常性的指导,因此刘豪就特别注意培养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知识呈爆炸性增长,学科分支、学科交叉现象层出不穷,每个人都只能在某一点、某个学科方向上做深入研究,遇到问题则需要自己努力寻找相关资料,或者和研究方向相近的老师同学进行探讨。科研工作要有一种独立意识,就不能过分依赖导师的指导。
近几年,在导师邱建荣教授的指导下,刘豪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科学论文10多篇,其中有6篇(均为第一作者)被SCI或EI索引收录,这些也成了他评选“科技十佳”的重要筹码之一。
“我的成长经历犹如一条直线向前发展,从小学、初中、高中直到大学然后考研、攻博,普通而平凡,直至如今,仍然还处于一种学习和积累的阶段,谈不上有什么成功和值得夸耀的事情。”其实不用多说,刘豪在人生的这条直线上走的每一步都是那么坚实,那么厚重,值得自己去回忆,更值得其他人从中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