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现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微软亚洲研究院高校关系部总监的宋罗兰女士来到华中科技大学,与来自我校微软技术俱乐部、联创团队、点团队等社团的数十名学生进行了关于行业领域的交流对话。随后,华中科技大学记者团也对这位微软亚太地区最具专业精神和传奇色彩职业人之一的副院长进行了专访,全面阐述微软人才发展观。
以下内容均根据记者团专访、宋女士演讲及答学生问等内容整理。
技术&管理 主动出击
记者团:宋女士,您好!非常高兴能与您近距离交流。我们了解到,许多微软实习生对您的印象是“温和、亲切、有气质”,今天我们可以说是很强烈地感受到了这点。您曾说过,“存于内而形于外”,能具体为我们阐释一下吗?
宋:嗯,好的。其实,人好不好不是表面上能装出来的。我觉得形象气质如何重点不在于外,它一定是表现在内心。一个人心里怎么想,一定能通过外在形式表现出来。人的修养是一个长期的、而且必须是自己不断追求的过程,不是仅靠小时候爸爸妈妈、老师教导我们该如何,而是要靠我们不断完善自我。这之后,外部才能表现出这种美,否则是绝对没有“含量”的。
就好像我们吃的东西能影响我们外在的发肤,如果我们读不好的书,外在表现出来就会很俗气。相由心生。如果我们有好的精神食粮,日积月累,那么我们的气质就会在平常待人接物中,不经意地表现出来。
记者团:您从1994年刚到微软时担任系统工程师,到后来开始做管理。这样的一个跨越,是您自己努力争取的成分大还是机遇垂青的成分大?
宋:虽然当时自己通过毛遂自荐取得过一些重要的工作,但似乎两者都占很大的成分。机遇与准备,两方面缺一不可。只有两方面都结合,事情才能成功。首先自己得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机会来敲门的时候,再去准备就来不及了。比如说你自己希望成为一个管理人员,就要先有一定的基础,还有交流能力,你把这些有准备好,然后再看,什么时候有机会,再跳上去。先清楚自己的定位了,就好好准备。
记者团:之前您在微软某技术支持中心工作时,曾经向公司内部高层毛遂自荐,承担了一个极为重要也很困难的任务,并最终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其实很多人认为向上级推销自己太过大胆,您怎么看?
placeholder
宋:中国人有些传统中根深蒂固的观念,比如认为跟领导说话是拍马屁,在大众面前说话是在表现炫耀自己等等。其实并不是这样,现实是积极主动、会展示自己的人往往发展更好,要把这些事情看作积极的。只要真的不是为私利着想,这个自信心应该还是有的。
中国的美德是戒躁戒躁,谦虚谨慎。但是积极主动并不与这些相违背,不需要担心别人的眼光。如果你完全“缩在里面”, 你的才能可能永远也没有机会表现出来。
记者团:您在管理方面非常有经验。对于一个学生团队来说,怎样才能保持队员们的激情?
宋:其实在微软内部,我们也是有很多管理技巧的,我们要“Lead by leadership”。在微软这么多年下来,可以说到现在,我一直有passion的。记得我当时刚加入微软的时候,就发现它的企业文化和氛围与我的价值观非常接近,也非常吸引我,而在日后的工作中,从技术到管理,微软也给了我很多学习和展现的机会。我认为,保持激情的前提,是团队与队员双方吸引力的建立。作为一个学生团队的领导者,首先,他应该是有人格魅力的,其次,他还必须要注意经常给队员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让他们掌握一些主动权,而不是认为自己一直是被指挥的。稳定的人物关系必须建立在双赢的基础上,你必须让他们在付出之后能有所收获,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考虑一下他人,而不应该仅仅着眼于怎样把手头的任务给完成好。
微软&高校 人才之源
记者团:我们都知道微软做产品都是追求质量第一的,那如果一味追求质量,会不会就此而失掉先机,降低市场占有率呢?
宋:在我看来,质量与机遇不是0和1的关系,也不是黑白关系,千万不要认为这二者是矛盾的。机遇,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公司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其实,我们天天都会面对很多机会,关键还在于怎样去看好这些大时机、懂得去放弃一些小机会。我们并不是说要想做好质量,就一定要放弃机遇,当然,我们也不能为了一味的抢占先机而忽视产品的质量问题。我认为我们公司的产品质量还是不够好,我们需要做出的努力还很多。
记者团:在微软工作了14年,您认为微软的价值观或者说文化氛围体现在哪些方面?
宋:我觉得一个公司最重要的莫过于价值观和文化氛围了。在微软,员工一般都要求诚实,有团队合作精神,互相尊重;要热情、靠得住。要勇于自我批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独立思考。微软特别鼓励员工能自己积极寻找挑战,很多情况下,即使暂时不成功也是被奖励的。
记者团:我一直有一个疑惑,在我看来,微软已经有足够强大的生产力和丰富的企业文化了,为什么它还要在与高校的联络方面下这么大的投资?
宋:首先我认为,一个公司就像一个人一样,必须要有理想。如果一个公司只是看到今天的利益,目光短浅,那它肯定是走不远的。就像我们的比尔·盖茨,他用前半生赚了很多钱,而他现在就是在考虑怎样花钱、怎样用自己手中的钱去做出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来,这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公司不仅要追求自己的发展,同时还要利用自己的资源,招收实习生,为社会多培养些人才,与高校紧密相连,也是我们公司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总是希望能做到更好。另外,我们还都是从研究院出来的,研究院与高校非常接近,做研究,最主要的是与学校公开交流,如果我们关起门来自己做研究,那也很难弄出创新的东西。
记者团:微软亚洲研究院可以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哪些平台?她欢迎什么样的人才?
宋:主要有实习生、“微软学者”评选、学生俱乐部,包括还有一些project、授课等。学生可以从中学到一些技巧,这些技巧都是以后工作需要的。
人才方面,首先要知己知彼,即知道自己的强项是什么,还要清楚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找到自己的兴趣与公司需要的交点。然后是找到合作伙伴,因为他们可以为你介绍经验,帮助解决疑惑。他不一定是你的老板,而可能是你的教授,校友,学生俱乐部的伙伴。
你们可能也听说过我们研究院发明的TCPIP(technology,creative,passion,integrity,professional),只要把这五点记住了,我想以后不管是在微软还是别的地方都能很成功。
记者团:技术型人才在微软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呢?
宋:一般这种人来公司,首先是做有不同title的研究员。一旦你的研究水平达到了一定程度,那一般公司会提供给你两条道路:第一是做技术管理人员,你可以成为一个团队的技术领导,在提高技术能力的同时,锻炼自己的领导和管理能力。当然,你也可以继续专攻研究,继续技术上的成长,向杰出工程师方面发展,并不是每个人非要当“头”才行,关键还是要搞清楚自己适合和喜欢做什么类型的工作。在大公司有这么一个好处,你不用跳槽,就可以有机会尝试不同类型的挑战。
学习&实践 指点迷津
记者团:您作为微软亚洲研究院高校关系部总监,接触过很多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高校学生,在您看来,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尤其是内地的学生最需要在哪些方面有所加强?
宋:其实由于现在有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内地和国外学生的差别已经是越来越小了。一般来说,国内的学生大都非常努力。以前有人会说国内学生的创新性不强,但我接触到的学生都在这方面非常出色。我们不只是要work hard,也要work smart。
但是有一点,是我回国后和一些学生接触中感觉比较重要的,就是要尽量不被干扰,特别是微软这样重视研发的地方,必须要能静下心来做研究。因为现在经济发展了,诱惑越来越多,各种活动也越来越多了,当然咱不是让大家不参加活动了(笑)。
但是浮躁之风不能有,关键是怎样能够总是集中精力,不被干扰。这是件挺不容易的事。学生还是潜心读一些好书,做做事情,要踏实才行。
记者团: 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注重实践方面的能力了,有时候会产生“有些书本知识学了到底有没有用”这样的疑问。
宋:其实我之前也有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比如说你学微积分,可能很少人会在三、四十岁的时候,天天去研究微积分,但如果你这辈子没学微积分的话,你可能就缺了某一块东西,比如你想问题的方法。这只是随便举的一个例子。当时我上学的时候也想过,学(书本上)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啊,但我现在觉得,好多东西到后来都是会有用的。再比如说牛顿定律,难道天天都要用吗?没有。但是这些都是属于很基础的东西。
所以我觉得学校的东西都是最起码最基本的素质训练,是有用的。当然也不能本本主义,死抠那些确实已经过时了的东西,也是浪费时间。学习书本知识和培养课外实践能力结合才行。都不能太过分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记者团:大家都知道,理工科的学生平时课业负担比较重。您认为,应怎样处理学习与实践的关系?
宋:我认为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这要看每个人具体的情况,要看你将来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你希望自己将来成为一个作家,你可能就会在写作方面有所侧重,是吧?
我最不喜欢国内有些人,把自己当作精神导师,说这个事情就是只有这么一个答案,你就应该怎么样。其实这个时代有时候就挺愚弄人的。最重要的是,人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不是根据某某某说你应该如何。
相关连接: 宋罗兰 现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微软亚洲研究院高校关系部总监。宋罗兰于1994年加入美国微软任系统工程师,之后前往东京负责微软在中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及地区的商业应用系统开发,包括销售、市场、客户支持、人事以及行政。她成功管理过多个关键项目并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管理经验。建立了一个全新的亚洲
区IT团队:从招聘人才,制定战略计划到管理几百万美金的运作资金。由于出色的工作,宋罗兰被提升为高级地区IT经理,负责亚洲12个子公司的业务。
1999年宋罗兰回到美国总部担任高级项目经理,负责系统设计、开发、测试以及公司网站的后台主要系统运作支持。其后,她作为高级商务经理,开发全球技术社区,并与亚洲、欧洲、非洲、以及拉美的团队一起将"MVP"(最有价值的专家)推广到全球,使之成为全球技术社区最成功的项目之一。
经过19年的海外生活,宋罗兰于2004年8月回到北京出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高校关系部总监,负责整个亚洲地区的高校关系。她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并希望她的热情与经验能够帮助年轻一代挖掘并能完全发挥他们的潜质。
(记者团 袁会 张熠 朱娟娟 宋晨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