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午12点零五分,由于现场提问的同学很多,巴曙松教授的讲座比原定时间晚结束半小时。之后,他将到百景圆就餐。于是,我们的采访也只有从在经济学院到百景圆的路上进行了。尽管还没休息,但巴曙松依然非常乐意接受我们的采访。
但由于时间有限,巴曙松感觉我们似乎还有问题没有问完,便掏出自己的名片说,让我们在团部等他吃完饭。
这位记者团当年的创始人,20年后依然记挂着记者团。
他很守约,中午一点十分左右,进餐完就立刻赶到了位于老工行旁边的记者团团部所在地,仔细地看过每个角落之后,便坐下来和我们开始了聊天。
“好的牛粪不好找呢”
谈起自己的大学时光,巴曙松脸上始终挂着轻松的微笑,尤其是说到当年和自己的太太谈恋爱的事情。“我跟你们说,你们女生呀,在大学里,尤其是像在华工(编者注——原我校简称)这样优秀的学校里,尽快找个男朋友吧。等你们毕业了,要想再找到这么优秀的男生就难了。”这席话把在场的女生都逗乐了。
他一再表示,还是在大学里找女(男)朋友好,这样自己的心态就平稳了。毕业后就可以好好打拼,不用再因为这些事而分心了。
“我太太现在常说:“我嫁给你了,真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了。”
“你猜我怎么说,要知道,好的牛粪也不好找呢!”
华中大人更要会读“无字书”
讲座中,巴曙松不只一次提到:“这就是华工(编者注——原我校简称)风格吧!”到底是是怎样的一种风格呢?
“华工(编者注——原我校简称)走出去的人都是实干型的,朴实、敬业、执行力强、勤奋踏实,但是沟通能力不够,嘴巴很笨拙,把握大局的能力不足。工科背景的人说话严谨,功底扎实。如果能同时拥有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把握大局的能力,就一定能够成就一翻大事业。”
如何培养这样的能力,“不得不说记者团了”,当初作为创建人之一的他其实从未想过将来要从事新闻行业。自己的出发点很单纯,就是通过这些社团工作锻炼一下自己。“正是在记者团的工作,给了我一般的工科生身上没有的组织协调和把握大局的能力。”他说,其实面对现在的就业压力和职场上激烈的竞争,这种能力才是理工科背景的学生最需要的,是自己制胜的法宝。
“知识分为两种:一种是可传授的,一种是不可传授的。这就靠我们的经历去体会去感悟。在记者团这些学校社团的活动就是给你一个机会让你去磨练自己。我们华工(编者注——原我校简称)的人更应该学会读无字书。读有字的书容易,读无字的书可不容易。”
除了学生自身外,巴曙松认为高校其实也有着很大责任,“现在一方面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一方面是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从学校的角度而言,市场现在有了这么大的变化,而我们学校的教学却总是一成不变,课程的设置,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应当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就业困局下要寻找“增长点”
讲座提问环节中,有同学提出今年的就业异常严峻这一问题。由于很多企业都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纷纷缩招,甚至不招人。因此今年的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
对于这个问题,巴曙松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说:“作为毕业生,我们目前要做的就是调整预期。先生存下来,然后再去寻求更好的发展。我们大学生在选择工作的时候还是应该根据国家的大趋势选择未来发展的方向。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出口部门在萎缩,而内需行业在扩张。比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等等。”
“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所以,我想我们应当想办法参与到这些新的增长的行业中去。”
“中国经济已经持续发展了8年,低价格出口的路也走到了尽头。正处于转弯处,因此减速也是必要的。这就像人生,起起伏伏都是正常的。我打个比方:假如冬天开业的冷饮店都能生存下来的话,那么到了夏天它肯定非常火。现在我们正处于‘冬季’。 ”
(记者团 白晶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