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 红色周末 学习永远在路上
发布时间:2019.06.11

来源:宣传部 编辑:潘梓萌 浏览次数:

■本专题由党委宣传部策划报道。


★课堂学习


辩证唯物主义的体系、历史演变与基本内容


吕宏山



辩证唯物主义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它在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辩证唯物主义自创立以来,一直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同时,它也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指导性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是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统一,是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也是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统一。它之所以是唯物的,是因为它探索的是现实,而不是理念;之所以是辩证的,是因为它确立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历史性。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世界具有统一性,并统一于物质,在方法论上这要求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辩证唯物主义坚持从事物内部自身运动的过程出发来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坚持联系发展、对立统一的观点,反对形而上学这种用孤立 、静止 、片面的观点来考察世界的思维方式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强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另一方面要坚持以唯物辩证法,而不是用形而上学的方法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实践与认识的双向互动,既指出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也凸显认识对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辩证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此过程中,既指导了自己的事业赢得胜利,也在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本身的建设。


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分析认识中美贸易摩擦


杨成林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给我们提供了“望远镜”,让我们从历史、当前和长远,从战略全局的高度看问题;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又给我们提供了“显微镜”,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面对当前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的中美关系,尤其是中美之间的贸易问题,我们只有站在人类理论思维的最高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才能看得清、看得透。


在当前的世界格局中,中国和美国既对立又统一。两者之间的战略博弈具体表现为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其背后的实质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生产关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国家、政治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之间的竞争。


历史地看,中美之间的摩擦具有必然性,因而需要客观理性地看待。对我们中国而言,现在最迫切的是加强科学技术研究,不断向上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尤其是那些“卡脖子”的技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无论是发展还是创新都要靠人才。所以,人才培养是新时代中国高校的使命,也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核心。高校要切实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研读经典的意义和方法论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是保持政治上坚定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和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


对广大党员同志来说,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加固我们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能够增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信;有助于提高广大党员同志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帮助我们认清各种各样的错误思潮,保持思想上的定力。


读经典没有捷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读经典没有方法可以遵循。事实上,必须按照合理的、科学的方法去阅读,才能真正的读进去、读得懂,才能事半功倍。结合总书记关于阅读经典的一些讲话,我从中提炼出来四个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研读经典的方法论原则,即:要真学,要原原本本学,要深入学、持久学、刻苦学,要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


总之,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研读经典著作的实例分析


赵建建



研读经典著作可通过“四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找问题——是指从读标题和副标题开始就必须有问题意识。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论说性著作,一类是虚构的想象类文学,后者可以采取比较被动的阅读方式,但前者就必须采用主动的阅读方式才能达成对概念、判断和结论的理解,因此必须有问题意识。以恩格斯的《反杜林论》为例,读标题时应发出提出:杜林是谁?他提出了什么观点?恩格斯又是怎样批判的?批判的目的是什么?


找线索——是通过阅读序言和导论把握清楚经典著作写作的历史背景,写作的方式和核心观点。以《反杜林论》为例,通过阅读序言我们知道当时的杜林先生自吹是“社会主义改革家”,创立了“最后的、终极的真理体系”并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了全面的攻击,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才决定予以反击并写下这本著作。


找架构——是指通过阅读目录快速完成对经典著作的概括性理解。读目录、找架构运用到的阅读方法叫检视阅读,它的本质是理解书籍大意和逻辑架构。如果不认真读目录会增加阅读的困难。


找帮手——是指在阅读经典著作的正文时可以通过阅读注释、导读和伟人传记等辅助材料帮助完成对著作的完整性理解。由于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有深厚的文学修养,阅读注释就更加重要。但是从一开始读就参考导读并不是正确的阅读方式,会丧失阅读的主动性,不利于阅读理解力的提升。


课后思考


●船海学院党委书记王作红:唯物辩证法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无处不在,如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注重量的积累达到质的突破,做工作要抓重点等。但是,我们很多时候都将理论当作一种认识和判断,而很少做到掌握并灵活运用,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党委书记李斌:在“管理重心”下移的背景下,学院的工作千头万绪,要认识和化解好学院改革发展稳定中存在的矛盾,首先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促进学科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阶段,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细目,以及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采取“强优势、补短板”的措施。


●水电学院党委书记杨海斌:马克思主义在诞生百年后,仍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跨越时空的影响力,是我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把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一种习惯长期坚持,掌握好这一“看家本领”。


●党委办公室主任、党委研究室主任顾远飞:辩证唯物主义博大精深、与时俱进。理论与实践的碰撞,就会激发出火花。事实上,辩证唯物主义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日常工作中,无论是写文章、办会议,都应该从实际出发。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应当充分掌握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出版社党委书记傅蓉: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归根结底是思想上的问题,因此思想问题是我们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我们现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为的就是解决这个根本问题。思想问题解决了,工作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图书馆党委书记王敏:身在“双一流”建设进程中的华中大,作为高校工作者,我们应该不断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掌握好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既会用“望远镜”,也会用“显微镜”;勇于直面老问题、新问题,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当好“润滑剂“和”粘合剂”,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


●科发院综合办主任肖茂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原理启发我们,正确的意识能指导我们有效开展实践,促进发展。在学校的科研工作中,我们要做到有目标、有规划、有步骤、有措施,一切从实际出发,努力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飞跃。


●数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发雄:通过本次学习,使我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工作中的一些方法论,如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在掌握学生规律的基础上,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采取措施,系统性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纵深发展,促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生命学院辅导员夏曼曼:作为一名做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辅导员,同时也是一名思政课教师,此次培训学习让我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加系统和深刻的认识,也给了我“理直气壮”做好思政工作、讲好思政课的“底气”与“中气”。作为思政课教师,只有对自己讲授的内容真学、真信、真懂,才能有向学生讲解与传授的十足底气。


●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辅导员梁浩伟:学生对于信息很敏感,有时候他们转发负面社会新闻并不是因为思想有问题,而是因为对社会的发展有强烈的责任感。思政工作者应当指导学生以辨证的思维看社会问题,从实际出发,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人文学院辅导员熊书蕴:掌握方法就是掌握学生工作的主动权。结合科学的方法,具体调研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实际困难,才能准确地找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停留在表面,与学生浅层次交流。


●电气学院辅导员曹攀辉:实践是理论之源,真正的知识只有从实践中获得。在高校,学生接触书本知识的机会很多,但唯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理解。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教材。我们要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引导学生围绕国家重大需求进行职业选择,实现人生价值。


●人事处调配办职员汪浩然:在日常工作中要充分正确认识矛盾,要清楚服务对象与自己的工作之间存在的差异,角度不同,自然地形成了大家看待事物的不同结论。在灵活辩证地看待分析问题与原则之间,要把握好度。


活动掠影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