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那些藏在毕业论文致谢里的中国梦、西部情
发布时间:2023.06.15

来源:机械学院 编辑:汪伟颋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 又是一年毕业季,写一篇真情实感的论文致谢成为大家的毕业“仪式”之一。在这几位机械学子的论文致谢里,“西部”成为了主角。他们都从西部来,在即将奔赴西部、建设西部之时,感慨“知识确实改变了我的命运,感谢祖国”。



阿布力克木·阿地力是一位来自喀什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他选择硕士毕业后入职国家重点单位中国铁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从事农业机械研发工作。


在谈到自己的就业选择时,他提到“这吻合学校对我的培养理念,并给我提供了一个能实现人生价值的良好平台。”虽然西部地区环境艰苦,但他从小就有变家庭和自己的命运、为家乡民众争取更好的生活的远大梦想。长大后,为了能够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他来到华科大,努力学习,尽可能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借此机会,我要对曾经支持我、关注我、激励我的人献上最崇高的敬意。老师们善良让我感动,他们付出了全部的爱心,把最富内涵的东西传递给我。我还要感谢朋友们,他们帮我找清未来方向。最后,我要感谢党和国家,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一个来自西部贫困地区的学生有机会用教育改变命运。我将以炽热的心,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而不断奋斗。”



朱红出生于西南地区的偏远小山村,2015年从贵州来到武汉求学,2019年本科毕业后参加西部计划赴湖北恩施州支教,2020年回到华科大继续求学。硕士毕业后,他放弃高薪工作,毅然决定回到家乡,成为了贵州省黔西南州委组织部的一名选调生。


“好不容易从云贵高原的大山里走出来,如今又要回到大山里去。”面对身边的亲人朋友的不解,朱红却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醒的认识。尽管西部地区尤其是贵州仍落后于其他地方,但这里的人民勤劳勇敢,这里有干事创业的平台,这里需要青年来建设,这里能够创造无限可能。早在支教期间,朱红的心里就已经种下了回乡建设的种子,他从曾经的山区孩子变为乡村教师,角色变换后也对西部地区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这里有巨大的人才需求,有敢闯肯拼的韧劲,有对改变落后面貌的急切期盼。


“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们也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有机会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看到更加绚丽多彩的世界,让人生拥有无限可能,而我正是西部发展变迁的见证者和受益人之一。筚路蓝缕,艰苦创业,西部地区蓄势待发,后劲十足,有朝一日终能实现后发赶超。西部地区是养育我的地方,同时也是祖国正在大力建设的地方。在西部能将个人理想融入地区发展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与西部地区共同进步。在这片广阔天地间建功立业,我们青年人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希望自己能够在这片土地上干出一番事业,不负祖国不负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从西北偏远、冬季风雪泥泞的小山村,来到追赶落日的小镇,在当地的小城完成了中学生涯,随后又到琳琅满目的都市,一路走来,眼神浊了又清,脚步走了又停。”杨伟是机械学院在国家重点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之一,即将入职兰州万里航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他来自甘肃省,和阿地力和朱红一样,选择回到西部、建设西部。


在学院“把论文写在车间,把科研做在工厂”的教诲下,在实验室“参与一个高水平的项目,发表一篇高水平的论文,学习一项受用终生的本领”的教导下,杨伟结束了自己的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即将迈入新的征程。他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我来自西部,作为‘本地人’,我渴望服务西部,我选择回到西部,建设西部。知识确实改变了我的命运,但如果我们家乡人都不愿回去,还有谁来建设我的家乡。”


“借此机会,我想感谢我深爱的祖国为我提供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让我从一个懵懂的少年,成长为一个有理想的青年。我想感谢华科大,作为华科大学子,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华科大是一个自由、包容,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我们有多少想做的事情,华科大就会有多少资源提供给我们,帮助我们达成心愿。每个人都在实践的过程中明确了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取得了或大或小的成就,我也在华中大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再次感谢华科大。未来,我会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服务国家,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微薄的力量。”



刘超是机械学院2023届毕业生中到西部重点单位就业的优秀博士生代表,他在校期间已录用或发表SCI/EI论文16篇,多次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曾作为骨干成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资金项目。即将入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


刘超的论文致谢主要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和求学经历。生长在四川大山深处的他,经历离家生活、努力求学、走南闯北等历程,最终回到家乡,建设西部。他通过讲述个人经历,表达了青年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以及肩负重任的态度。他感谢祖国和社会给予的帮助和支持,感慨知识真的可以改变命运。“这一切,都让我逐步坚定了自己内心的信念:为祖国的伟大复兴和崛起而不懈努力。我选择了回到四川绵阳,回到家乡,继承先辈的志愿,铸造国防基石,守卫当前的幸福生活。”


刘超的论文致谢全文:


在毕业答辩结束时,脑海里第一时间就浮现出一句歌词: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然而转念一想,更恰当的应该是:走了好久终于走到今天。


在四川大山深处的老家,家家户户散落于各个山腰山头,各自“占山为王”。那里群山起伏,万壑相接,风景的确秀丽,但也缺水少路,资源匮乏,交通不便。那时候,抬头所见的一小片天空,就是整个宇宙;放眼可及的山脉之脊,就围成了整个世界。那里的人们,靠打理几亩零星薄田为生。在闲时,要么是跨越千山万水去外省打工挣钱,要么就是种点蔬菜,在凌晨三点用自行车驮着,沿着山道运至十几公里外的县城赚取生活薄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似乎整个世界的极速运转,也无法让那里生活有太多改变。


就是在那里,我上了半个幼儿园,在村小念到了小学四年级,然后去乡里读书直到初中毕业。今天来看,初中学校到我家的直线距离也就十来公里,但小时候想要过去,却需要翻山越岭,上山下坎,实际距离要多出一倍。因此从五年级开始,我就开始了离家生活。直到现在,恍恍惚惚已二十余年。回首来路,二十余载,我披风戴雨,越飘越远。看过了蜀地山水的瑰奇秀丽,领略了东北风景的辽阔豪迈,感受了荆楚大地的人杰地灵,品味了岭南粤乡的山明海秀……多领略了几处祖国的雄伟,着实是处处光景宜人,神州大地复兴。


然而,越到此时,越是在脑海里浮现早些年的经历:放牛养羊,插秧犁田,苞谷油菜,除草砍柴,摘菜收麦……是从小时候到初中的生活主背景。在记忆尚不清晰的年龄,母亲就已杳无音信。直到五年级,都是我与老爸和奶奶相依为命。再到后来,由于生活所迫,老爸需要外出做工,于是经常就只有我一个人在家里了。小时候是无知的,并不觉得一个人的生活有多无聊,甚至达成了吃村里“百家饭”的成就。那些年,能到别人家蹭着看一个电视节目,能听人讲一下外面的世界,都觉得无比的新奇与快乐。但是,却从未想过自己能走到哪里,去向何方。


老爸说:“从没想到你能走到今天嘞,本来想的是让你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的。”可是命运给他开了一个玩笑,我的确是出去了,但却不是去打工。我所在的乡里的初中,一个年级仅仅六十余人,还在我那一届毕业后就停止办学了。但是中考我居然考得还挺好,被高中母校,也是九院下属学校科学城一中收了过去。科一啥费用都给我免除了,还给生活费,我在这里也遇到了关心我的恩师们,这实在是我一生的幸运。再到后来,我幸运地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还懵懂地报志愿成了985大学生,飘到了遥远的东北。从那时起,我踏遍了祖国的千山万水,却少有机会回到家乡。


从2009年初入大学,到2023年完成博士论文,已足足过去了十四年。这些年,我走南闯北,飘荡无定。望北乡辽阔,豪迈满怀;观鄂光粤景,情思如瀑。名山纷矗,江海潮涌,春华秋实,皆在旅途。离校工作,复又归校,两次交织。岁月匆匆,时光如梭,转眼已过而立之时。三十余年的所见所闻,浮于脑际;所遇所感,充盈于心。要感谢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转折点,我都无比幸运。同时,更需要感谢祖国和社会,创造了和平的环境并给予了我太多的帮助,让我最终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这一段长长的旅途中,我愈发的认识到了青年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不容置疑的重要性,青年的成长成才更是事关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兴亡。国家民族大任早晚要交到青年一代的手里,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因此,祖国的繁荣昌盛需要青年人奋发图强、勇于拼搏、敢于创新。


此时,回想起毛泽东对广大青年的寄语,“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习主席更是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在身边,更是有导师的谆谆教诲和殷殷期盼——“做一些祖国需要的事情”。这一切,都让我逐步坚定了自己内心的信念——为祖国的伟大复兴和崛起而不懈努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前辈们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给我们创造了和平的生活,让我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作为青年一代,就更应该肩负重任,要以责任与担当撸起袖子加油干,勇于克服身上的缺点和毛病,不断修正完善自我,将美好的未来紧紧握在手中,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华章。因此,无论要走多少曲折蜿蜒的道路,要面对多少不可预见的困难,要经历多久漂浮不定的人生,我都将以内心的坚定、执著、勇敢、勤劳和善良,去克服挫折,去战胜迷茫。


尝过了太多的苦与泪,会更珍惜生活的甘甜;经历了太多的黑与夜,会感觉看到的白天更明媚。时至今日,脑海里依然会时常浮现小时候的许多零碎场景。越是如此,我就愈加感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内心深处更希望回到家乡,为家乡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蓦然回首,可能从我被科一录取时,就已经立下志愿。因此,我选择了回到四川绵阳,回到家乡,继承先辈的志愿,铸造国防基石,守卫当前的幸福生活。先辈们当年满目漆黑,不知下一步将要如何,却也坚定地摸索前行,创造新中国。此时的我们,更应该在内心深处种下坚定与期盼,燃起希望的星火,打开光明的窗口,直待黎明的光来。


身处至暗,能见光明!


西部,不仅是祖国的大好沃土,更是无数有志青年施展才华、奉献青春的热土。与他们同行,去西部、去基层、去国家重点单位就业的机械学子还有很多。毕业不仅仅是结束,更是又一个起点!六月扬帆月,晨星启航时。2023届毕业生已整装从华中大机械出发开启人生新篇章。冲吧,机械学子!冲吧,有志青年!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