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近日,湖北省教育厅公布了2023年湖北高校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名单,我校3个基层教学组织入选,分别是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核心课程群课程组、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传播学教研室和第一临床学院皮肤性病学教研室。
集成电路核心课程群课程组设立于2003年2月。二十年来,课程组全体老师不断改革创新,探索集成电路领域核心课程群的教学实践新模式、新举措,逐步成为支撑我校集成电路专业走在全国第一方阵的力量源泉。课程组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全面提升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建构为目标,做好专业建设、团队建设、平台建设、课程建设四大方面统筹规划。课程组实施“以项目为驱动的教学(Project-Oriented-Teaching, POT)”方式,将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多个环节有机结合,形成POT模式的长线培养机制。创建以教育服务为核心的、面向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建立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集成电路设计EDA平台。课程组还从微电子器件的底层角度入手,在国内率先开展面向整个信息大类本科生的集成电路基础教育,同时不断推动集成电路学科发展与地方产业发展相融共生,相互促进,支撑中国半导体产业第四极。
传播学教研室立足“新文科”建设的核心,依托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的品牌资源与我校计算机学科的学科优势建设一流学科。我校传播学专业创立于1998年,以对学生实行“文理大跨度交叉培养”,培养既懂新闻传播规律又精通新媒体技术的网络新闻记者为创办初衷。2011年,传播学专业瞄准我国对网络产品设计人才的迫切需求,依托学校优势工科的强大实力和品牌,推行“人文社科+计算机” 交叉培养模式,构建面向实践的育人机制,积极适应深度融合的新业态与行业创新的新发展。我校传播学专业的建设思路可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差异化生存,打造新闻传播学科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廓清专业边界,厘清新闻传播学门类下传播学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准确聚焦传播学专业定位。三是注重交叉创新,保持国内新媒体本科专业教育“领头羊”地位,结合学校办学历史和品牌资源,确定我校传播学专业的特色定位。成立二十余年来,传播学专业始终面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深化制度落实为抓手,规范日常管理,创新四维一体培养模式,牵引一流本科建设高质量发展。
皮肤性病学教研室拥有多名国家高层次人才,包括中宝钢优秀教师1名、长江学者1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专家1名。教研室组织开设了“楚英工作坊”进行教师专项培训,目前已培养青年教师24余名,10名学生留校并成长为青年教师骨干。青年教师多次参加全国教学比赛,获首届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BJD铁人三项全国总冠军、湖北省住培师资教学技能练兵活动教学查房第一名、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讲课比赛二等奖、“知理辨病全国决赛最佳辩手”和华中科技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等奖项。皮肤性病学课程已在同济医学院开展近60年,自2011年起不断进行教学改革,课程以“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促进基础科研向临床转化,培养多学科交叉背景的卓越医学人才”为目标不断进取,建成一流的多学科交叉教学团队,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具有思政特色的教学内容。课程旨在面向全国,为我国皮肤性病学及相关专业培养基础厚实、实践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理、工、医”交叉复合型创新人才,鼓励学生“医疗、科研、教学、转化”多方面协调发展,同时为同类型高校 “理、医、工”交叉等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课程获得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湖北省线上一流课程、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