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徐川)11月10日,我校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人文学院,南阳市汉画馆联合举行“喻见典藏”汉画像石精品拓片展新闻发布会。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刘婵娟介绍了“喻见典藏”汉画像石精品拓片展的基本情况,人文学院院长刘久明、南阳市汉画馆副馆长贾勇在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学校新闻中心副主任王潇潇主持。
新闻中心副主任王潇潇: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发布会。
为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精选了一批人文学院院藏汉画像石拓片,联合南阳市汉画馆,举办华中科技大学“双一流”文化建设重点立项项目“喻见典藏——汉画像石精品拓片展”,带领在校师生在这场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代典籍是中华文明传承至今的重要载体,内里流淌着千年来生生不息的文化思想印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古籍典藏的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今天,我校新闻中心、人文学院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刘婵娟、人文学院院长刘久明,南阳市汉画馆副馆长贾勇。我是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副主任王潇潇。
首先,请刘婵娟书记介绍展览相关情况。
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刘婵娟: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很高兴在今天的发布会现场与大家见面,我是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刘婵娟。接下来由我介绍华中科技大学“双一流”建设文化品牌重点项目——“喻见典藏”汉画像石精品拓片展的基本情况。
本次展览是我校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保护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从人文学院院藏226幅汉画像石拓片中精心挑选60余幅首次公开展览,内容包含天文神话、祥瑞升仙、社会生活、舞乐百戏、历史故事、建筑艺术等方面,全方位地展现汉画像石所承载的独特历史文化价值。南阳市汉画馆为此次展览提供了大力学术支持,同时提供部分展品,丰富了我们的展览内容。
此次展出的这批精品拓片是人文学院所珍藏的古籍文献中的一部分。人文学院源自1980年11月创立的原华中工学院中国语言学研究所。创立之时,研究所需的文献资料欠缺。1981年,经首任所长严学宭先生介绍,朱九思老校长特批,将北京大学中文系著名语言学家魏建功先生部分旧藏购入学校,藏于中国语言学研究所。
近年来,我院对这批旧藏进行了保护性的整理与研究,发现除语言学相关重要典籍外,还有碑帖拓片78种300余幅、汉画像石拓片226幅。这批汉画像石拓片品相完好,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传拓精美,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独具特色,但近九十年来,外界鲜能一睹。经过梳理,我们确认这批汉画像石拓片是1935-1936年由杨廷宾、王正朔、王正今等中共地下党员拓自河南南阳,后经台静农先生转寄魏建功先生,最终藏于我院。
这批拓片得到了汉画研究领域著名专家的高度评价。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所长、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德国考古学院通讯院士朱青生教授说:“汉画之所以成其为汉画,是通过捶拓把刻在石头上的图像理解辨别,进行墨色拓印,转为图画,历代著名学者皆重此道,在拓片上著录和题款,增添考据与评述,俨然一种推进文明的中国传统。华中科技大学的这个展览,正是把这样的几种文化因素聚合展示,以示后学,弥足珍贵。”南阳市汉画馆学术研究部牛天伟主任说:“这批拓片……不论从拓片数量,画像题材内容,还是拓片质量,都可与鲁迅藏品相媲美。对今人研究早期发现的南阳汉画像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弘扬先辈们保护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精神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在学校党委宣传部的指导和支持下,学院精心筹办了此次展览,未来几年将陆续推出“喻见典藏”系列特展,包括院藏碑帖拓片展、古籍文献特展等,着力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推动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
今天下午,我们的汉画像石精品拓片展将于校史馆正式开展,欢迎各位媒体朋友和各界人士前来观展。谢谢大家!
新闻中心副主任王潇潇:
谢谢刘婵娟书记的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由人文学院院长刘久明、南阳市汉画馆副馆长贾勇回答问题。请记者朋友提问前,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名称。
中国日报记者:
关于所展览的汉画像石拓片,据刚才刘书记的介绍,人文学院藏有的这批汉画像石拓片总共有220多张,我们都知道华中科技大学是一所以机电等工科专业发展而来的大学,请问是否能详细介绍下这些拓片从何而来?
人文学院院长刘久明: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容许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创建。我们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创建,是缘于我们的老校长、著名教育家朱九思先生和著名的教育家、语言学家严学宭先生。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学术蓬勃发展的时期,朱九思老校长提出综合性大学的改革方向,在工科院校创办文科和社会学科。在两位先生的共同努力下,华中工学院于1980年11月成立了中国语言学研究所,著名语言学家严学宭先生任所长、邢福义先生任副所长。中国语言学研究所成立之初,所需文献资料奇缺。1981年,严学宭先生转告朱九思校长北大中文系魏建功教授去世后有一批语言学方面的藏书,可以供中国语言学研究所研究之用。朱九思校长当即拍板购买,并连夜从北京运回武汉。这批文献资料很有特色,包含很多重要的语言学、音韵学等方面的古籍,其中就包含这批汉画像石拓片。
光明日报记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贵校有这样一批包括汉画像石拓片在内的珍贵文献,他们对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人文学院院长刘久明: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自1980年严老在我校创建中国语言学研究所后,我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有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汉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两个本科专业及古文字学强基班。这批典藏,对探源中华文明、讲好中国文化故事具有重要意义。从学科建设而言,可以支撑我们学科的专业老师开展汉代和汉代之前的相关学科专业研究,夯实学科的科研实力;从学生培养而言,不仅能够如同学科建设一样,通过这些典藏,直观地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直接地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还能够从文化和思想两方面培养学生,加强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厚植学生的中华文化主体精神和红色文化精神。我们将充分利用好我校优势工科专业背景,利用好这批珍贵文献,不断推动学科交叉和文化创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湖北日报记者:
鲁迅先生对汉画给予过极高的评价,他曾说:“惟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汉画是汉代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而自信强悍、昂扬进取、气度恢宏,则是汉代给我们的民族留下的重要的精神基因。请贾勇副馆长点评下,华中科技大学所藏的这批汉画像石拓片具有什么样的学术和文化价值?
南阳市汉画馆副馆长贾勇:
汉画像石是以石为地,以刀代笔的石刻艺术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彰显了大汉帝国博大强健的时代风貌,因此,被鲁迅先生高度概括为“深沉雄大”的艺术。河南省南阳市是中国汉画像石的四大集中地之一,南阳发现与出土的画像石绝大部分被南阳汉画馆收藏。南阳汉画馆创建于1935年,目前收藏画像石达两千五百多块,是全国建馆最早规模最大藏品最多的汉画像石专题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南阳汉画馆的藏品中有相当数量的画像石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从民间征集的。
华中科技大学收藏的二百多幅南阳汉画像石拓片就是从那些早期发现的画像石上拓印下来的,并且还与鲁迅先生有很大的关系。这批拓片数量规模可观、传拓工艺精湛、留存品相完好、包含内容丰富、涉及题材广泛,在国内实属罕见。通过研究这批汉画拓片,可以深入了解汉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去探寻中华文化的根脉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来源。此外,从艺术欣赏角度,汉画拓片也有极高的价值,她布局疏朗、构图简洁、主题突出、线条流畅、极富弹性和韵律感。她敢于大胆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创作手法,使各种形象生动而传神。她的艺术风格具有粗犷豪放、浪漫洒脱之特点,充分显示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运动和气势之美。
新闻中心副主任王潇潇:
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通过介绍,我们初步了解了此次汉画像石精品拓片展举办的背景和重要意义,以及后续计划推出的古籍文化系列活动。
谢谢各位发布人的介绍,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