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学院举行铸造教研发展史编写启动会
发布时间:2021.11.03

来源:材料学院 编辑:张思晗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通讯员 陈静)10月30日下午,材料学院在东八楼220会议室举行材料学院铸造教研发展史编写启动会。


会议由材料学院副院长樊自田主持。樊自田和原院办主任陈静介绍了学院为迎接学校70周年校庆,正在开展的院史整理工作,铸造作为我院历史悠久的专业之一,编写铸造史意义重大,有助于传承和发扬铸造精神,促进铸造方向更好更快发展。启动会上,与会老师积极发言,就材料学院铸造发展历史进行了深入回顾。



图为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铸造史编写启动会。



图为1955年黄志光教授获得华中工学院优秀学生。



图为1986年我校举办第二届全国铸造专业研究生教学研究会议。


黄志光教授指出我校铸造专业在国内实力强劲,历史悠久。他介绍他是1954年进入华中工学院铸造专业的第一届学生,1955年被评为优秀学生,1955年铸造专业划分到机械二系,1960年和1978年王文清教授和曹文龙教授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他本人1995年获得了国家发明奖三等奖,在1986年我校就举办了第二届全国铸造专业研究生教学研究会议。在人才培养(优秀校友)方面也取得优异成绩。


罗吉荣教授回顾他是1965年进入华中工学院,当时也是机械一系和机械二系。铸造的教师可分为几代,第一代为谢义達、熊国庆、郭子荣、曹文龙、李汉麟和王文清等,第二代为阳国柱、王维聪等,第三代(1958-1960年左右)为林汉同、黄乃瑜、肖理明等,在1971-1972年,武汉机械学院并入华中工学院,张承甫、黄志光、张俊德、周锦照、魏华胜等老师进入铸造教研室,其它老师还包括罗友农、闻立标、韦世鹤、苏国勋、沈其文、张军、刘瑞祥、李远才、徐正达、李军等,1974年前后铸造教研室规模达到顶峰,有55人左右,为全国人数最多。研究方向涉及铸造材料、工艺与模拟、装备等方面,多次获得国家奖及省部级一等奖,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国内产生了较大影响力。


陈平昌老师介绍他是1964年考入华中工学院,刚进入时是机械系,一共12个班,后续进行了分专业,分为机械系、机械二系(铸造、锻压、金材)。吴广忠老师就实验室成员、实验教学及实验室建设等进行回顾与介绍。高建华老师介绍了1982年我校创刊了《铸造工程》杂志,发行量3000多份,具有较大影响;铸造设备方面,曾研制发明了球形混砂机、原砂擦洗机、冷芯盒制芯机、SO2硬化净化装备等多项先进铸造装备。


原材料学院党委书记郑恩焰表示编写铸造发展史是他当年的愿望之一,还特别邀请了王文清教授开始铸造史编写工作,取得了部分工作成果可供大家参考,希望年青一代继续编写完成。



图为全体与会者亲切合影。


参会的其它老师,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会议气氛洋溢、讨论热烈,大家都支持撰写华中科技大学铸造教研发展史的编写工作。通过讨论会也深刻感受到,铸造方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艰苦奋斗,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传承、发扬铸造方向的优良传统具有现实意义。紧跟时代步伐、进取创新、培养新人,编写好华中科技大学铸造教研发展史美好的故事,也是年青一代铸造人应有责任。会后,全体与会者在东八楼前合影留念。


郑恩焰、陈静、黄志光、罗吉荣、吴广忠、陈平昌、高建华、叶升平、修吉平、凌宏江、魏必明、陈润莲、胡国安、樊自田、吴树森、蔡启舟、董选普、周建新、廖敦明、蒋文明、殷亚军、吕书林、计效园等学院部分领导、铸造方向老师参与铸造史编写讨论会。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