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二十大·华中大在行动】首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年学者高端论坛”举行
发布时间:2022.12.02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史梦诗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通讯员 高浩文 郑洁 陈烨)11月29日,由湖北省委宣传部指导,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共青团湖北省委及华中科技大学主办,湖北省高校青年工作研究会、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首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年学者高端论坛”线上举行。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爱国,湖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喻立平,湖北省团省委副书记徐本禹,我校副校长许晓东参加开幕式。

 


许晓东代表华中科技大学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指出应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感悟思想伟力,汲取奋进力量。许晓东介绍了我校在“三全育人”体系构建,“五育并举”人才高地打造和卓越青年培养等方面的积极举措。他强调,本次论坛广聚青年英才,希望与会嘉宾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广泛讨论,深入交流,博采众长,共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深刻阐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理学理。

 

刘爱国指出,本次论坛对于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青年学者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青年学者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要做好守正和创新两个方面,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守好马克思主义道路、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

 

徐本禹公布此次论坛的获奖名单,并向获奖的青年学者表示祝贺。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湖北省社科联、北京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安徽大学等科研院所及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进行研讨交流。

 

论坛开幕式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刘雅然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金民卿研究员作题为“‘两个结合’的历史基础和原创性贡献”主旨报告。他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汲取党的的理论创新经验,把“两个结合”综合起来加以阐述,特别是原创性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涵,明确提出“两个结合”的科学命题。

 

喻立平作题为“从人口规模巨大看中国式现代化”的主旨报告。他论述了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化的基本特点,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立足点。人口规模巨大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路径、推进方式,决定了我们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想问题、做决策和办事情。他还从中西比较、历史发展等多个维度论述了人口规模巨大基础上的战略谋划、战略定力和发展路径等,强调了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实现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重点意义。

 

主会场报告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谭亚莉主持。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左路平作题为“论节日的资本化与资本的节日化”的报告,他通过分析资本逻辑操纵下节日的资本化和资本的节日化现状,提出应当以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为理论指导,推动公民的节日意识觉醒,促进节日功能的复归;揭开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幻象,辩证地分析资本逻辑的历史限度。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郑丽丽作题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多维探析”的报告,她表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凸显了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根基。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潘博作题为“打造‘家国共同体’: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有效路径”的报告。他认为,“家国一体”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可行进路。

 

在分论坛环节,与会专家学者们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青年使命”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主题发言。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江文路作题为“数字文明新时代背景下的数字政府建设:规划图景、改革路径与实践经验”的报告,他表示,数字政府有利于提升政府行政效率与决策科学性,推动建立新型政府运行模式。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王鑫作题为“结构性嵌入与团结性吸纳:党团关系下共青团工作的历史演进与现代化路向”的报告,她基于党团关系视角,对共青团发展的四个历史时期进行了阐述,认为推动共青团发展的理论逻辑源于执政党自上而下的结构性嵌入,以及团组织自下而上的团结性吸纳。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华作题为“青年道德人格培育与‘常识化’道德世界建构”的报告。他表示,我们要从社会实践中寻找如何正确处理因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引发的青年群体价值判断和行动,更好地引导广大青年体验美好之生活、善治之社会。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张阳作题为“数字经济视域下新职业青年思想引领的价值意蕴、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的报告。他表示,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应当重视新职业青年在新发展阶段的作用,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引领的针对性实效性,破解新职业青年“成长的烦恼”。新疆大学杨宇辰作题为“网络泛娱乐主义思潮对青年亚文化的影响与祛魅路向”的报告,他主张将文化生产的外在治理与供给侧产业升级、消费侧思想价值引领相结合,以此探索主流文化框架下的娱乐文化与青年亚文化良性互动、和谐共生之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紫秋作题为“认识起点与变革萌芽:论作为思想开端的青年时代”的报告。她强调,只有从总问题出发,重塑青年的总问题式,改变总问题与反映对象的现实关系,消除虚假意识形态的包围,才能解答意识形态观念笼罩下的青年价值观,使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青年所走的每一步都变得坚定、自信和从容。西南林业大学郭学鹏作题为“用伟大建党精神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的报告。他表示,要通过拓宽高校伟大建党精神宣传与传播渠道,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与伟大建党精神高度契合、组织开展高校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相关实践活动、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择业就业观。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明飞主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论坛。华中科技大学王锐作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域下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透视”的报告。她认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持续有效需要深刻把握全面与重点、从严与厚爱、党性与人性等二元要素的尺度均衡和协调,从而建设更为坚强有力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关键政治保障。湖北师范大学唐兴军作题为“广泛凝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的共识力量”。他表示,在新的赶考路上要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必须明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宏伟目标与战略规划、健全践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制度体系、全面激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的动力因子和广泛凝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的共识力量。贵州大学卢山郑秀作题为“青年群体社交媒体使用与中华文化认同测量:双文化认同整合视野下的指标体系重构”的报告。他认为社交媒体在青年群体形成中华文化认同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中南大学王学荣作题为“新时代的社会现实与‘中国式现代性’建构的逻辑起点”的报告。他表示,构建中国现代性的要旨和精髓就在于准确理解并把握新时代中国社会现实的道路,从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自身的文化传统及社会制度等因素出发,走出一条极具中国气派的现代化之路。武汉理工大学唐冠宇作题为“呈现形态·生发逻辑·引领意义:习近平新时代文风对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基因的传承”的报告,他认为这种传承可从呈现形态、生发逻辑、引领意义三方面加以考察和分析。一是承继了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中的优秀基因;二是拥有历史生发的完整逻辑;三是有利于广大青年凝聚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强大动力。河北农业大学祝大勇作题为“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历史逻辑统一”的报告,他强调,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应当始终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性任务与共产主义这一最高奋斗目标实现历史和逻辑的辩证统一,进而更好地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建国主持论坛交流与总结环节,江文路和王锐作为两大分会坛代表依次进行汇报。江文路表示,本次分论坛精彩纷呈,学者们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学术洞察力、提高学术敏感度,产生更多的学术成果和更优秀的杰出人才。王锐表示,分论坛青年学者们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围绕着文化自信进行了深刻交流,为坚定不移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视角。

 

谭亚莉作总结发言。她指出,来自祖国五湖四海的优秀青年学者齐聚于华中大马院,共同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与学术上的分享,充分体现了青年学者的研究精神和时代责任感。本次论坛研讨结果丰硕,交流开放深入,为以后学术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和新方法,将为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

 

本次论坛共吸引20余位专家学者和2000余名高校师生参与。论坛旨在交流分享观点、沟通凝聚共识、在研讨中增进友谊以及建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究领域的学术共同体,提供了重要平台和良好契机。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