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梁媛媛
“爷爷,您的新冠疫苗第三针今天是接种日期了!”“叔叔,咱这消防通道不能摆桌子啊,我来帮您一起收了。”“阿姨早,今天社区环境治理,我正帮忙清理卫生呢!”早晨8点开始,武汉市洪山区30余个社区的街头巷尾,总是活跃着一群华中大身影。他们认真负责,一遍又一遍的筛查疫苗接种信息,保质保量完成肩上任务;他们亲切热情,每天穿梭在社区中各个小巷,帮助居民解决急难愁盼;他们耐心细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排查任何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
“这小伙子是华中大高材生!”细微行动显温情,他们被洪山区居民们笑着称是“小巷总理”,每天关心社区的“家长里短”;他们则自称“书记助理”,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为社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2021年4月初,华中科技大学将思政课堂与职业生涯教育融入社区基层岗位,一批华中大研究生在前期层层选拔与行前培训中脱颖而出,至洪山区基层社区担任书记助理,开展任期一年的实践锻炼。30位研究生深入30个社区,从满是“书生气”的读书郎锐变为焕发“泥土香”的基层人,在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中锻炼能力,磨砺意志、服务群众,实现了学生、高校和地方的“互利共赢、多向受益”。
疫情防控不放松,把“严防严控”的责任扛在肩上
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疫情期间,社区工作人员用脚步与汗水织就了疫情防控的第一层安全网,而在这张看不见的疫情防控网中,华中大研究生社区书记助理们闻令而动、挺身而出,主动申请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坚持宣传引导、监测体温、出入登记等,筑起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坚强防线。只有社区“稳”,方能人心“安”。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这些华中大学子在社区一线奔跑忙碌、执着坚守的身影,勾勒出疫情防控中的温暖底色。
社会学院吕梦圆等秉持着“求真、务实、为民”的宗旨,积极协助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在社区内一对一联系300名网格居民,向居民通报疫苗接种,同时在其能力范围之内给予居民有效建议,用有温度的服务打通疫苗接种“最后一公里”,使社区接种率有了明显提高。
法学院宋奕等在电话排查和逐户走访的基础上,根据社区符合接种人群聚集的区域情况布置流动点;利用分发小礼品的形式宣扬疫苗接种政策,在宣传栏张贴宣传海报十多张,楼院、楼门张贴疫苗接种通知近百张,共排查居民千余人;帮助社区通过微信公众号、各群体微信群和朋友圈等媒介线上线下齐推进,推送疫苗接种相关政策信息,确保疫苗接种宣传无死角、全覆盖。
护理学院刘天昂为防控工作贡献专业力量,规范社区疫情文件,优化社区服务群众的路径。工作中,他发现富有朝气的话语总能够给居民温馨感,便自创了“三步沟通法”,为社区其他的工作人员提供了借鉴,不仅提高了沟通效率,还让话语富有了温度。
理想信念常淬炼,把“服务为民”的宗旨刻在心里
行而有思,思而行远。基层是发现问题的“最先一公里”和解决问题的“最后一公里”,一年的基层社区挂职,他们以“小巷总理”真正融入社区居委会工作实际,深入贯彻“服务为民”的工作理念,培养亲民为民的工作态度。
所有在岗助理均参与到“光荣在岗50年”党员荣誉勋章授予仪式,在重温入党誓词环节中,老党员们高举右拳再次庄严许下铮铮誓词,一字一句,都体现了党员同志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忠诚,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一枚沉甸甸的纪念章,承载和见证了老党员们坚定信仰﹑奋斗不息的光荣历程。
公管学院陈歆煜等以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投身到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开展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和“党员驿站”建设项目,宣讲习近平总书记专题讲话精神。通过组织党建活动、撰写党建材料、宣传典型党员,我深刻感受到加强理论学习、储备知识含量的重要性。
管理学院祝海缘利用Excel函数功能(例如VLOOUP等)较为高效地完成了人口普查信息整理,包含1500多户住户、5000余名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含租户)各项信息的Excel表格;并协助举办“2021年度武汉市最美妇联人宣讲(洪山区专场)”活动,其撰写新闻稿得到武汉市洪山区妇联官网所征用,澎湃新闻客户端进行转发报道。
马克思主义学院邹丹等以学科优势搭建学校与社区的桥梁,开展“专业特色志愿活动进社区”和“科学调查研究项目进社区”两大主题活动,在平凡工作中寻找自我突破的着力点,在社区实践中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用。
环境卫生无小事,把“安全隐患”的风险想在脑中
“路干净了,心才敞亮。”一句朴实的话语彰显出百姓对宜居生活的向往。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港湾。在一年的挂职锻炼中,社区书记助理们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的优良传统,推进社区环境整治,努力建设健康、宜居、美丽家园。
公管学院刘采云、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嵩等参与社区环卫整治工作,清理小区内乱堆乱放和无人认领的杂物、捡拾草丛的烟蒂和白色垃圾、清理“牛皮癣”广告等,为武汉再度蝉联“国家卫生城市”称号贡献力量。
教科院陈桢桢对社区内违规搭建建筑进行排查和拆除,推进供水、排水、供气、供电、通信等专业经营设施改造,对管网老化、管道破损等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提高居民居住舒适度。
管理学院陶立祥、能源学院郑妮婷等在消防安全演练和安全宣传中,面向小区、商铺全年消防安全大检查,查机电房供电设备,外部安装电瓶车等情况,排查社区安全隐患,提高社区居民自我防范和自我救助能力,从而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华中大学子以温暖热情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勇于创新的工作精神,助力绿色安全的社区环境建设。
大事小情多惦记,把“急难愁盼”的解决落在行动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华中大研究生进社区、任实职、办实事,紧盯大伙儿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从"小贴纸""小餐桌""小公园"等入手,大力整治电信诈骗事件频发、餐饮安全隐患以及私占公共空间乱象等项目,达到了解决大问题的目的。书记助理们坚持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变换不同身份解决实际问题。
能源学院马奔面对方桂园社区的邻里纠纷,主动担任群众的调解员,积极沟通、化解矛盾。他感慨道:在校期间自己的很多想法比较单纯和简单。步入社会,面对的人员和事务比较复杂,在这样的环境中,若要更好的工作,就必须学会适应。社区的实习实践深深影响着自己对工作和社会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睿面对鲁磨路社区的特殊人群,成为温暖的传递员。中秋佳节,他们上门慰问社区辖区内的困难群众、给他们送去定制月饼;敬老爱幼服务活动中,他们搀扶老年人进行白内障、青光眼等眼部疾病检查,提供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的服务。
数学与统计学院章胜面对高创家园社区留守儿童,担任社区组织员,搭建爱心图书室和建设“四点半学校”,为30余位小学生组织插画、唱歌等课外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民有所呼,我必有应,书记助理们以想在前头、及时跟进、主动作为的工作态度增进与社区居民的获得感,以为民办事的实绩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们的急难愁盼,把温暖送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小社区,大社会,我在社区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里学到了很多‘基层智慧’。”社会学院叶淼在挂职日记中这样写道。在一年的社区实践中,华中大学子了解了国情社情民情,集体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明显增强,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完成了“信仰入头脑、实践长才干、基层立功业”的培养目标。华中科技大学通过跟踪帮扶、绩效考核、总结交流等各种有效措施,确保挂职学生骨干积极为社区做出贡献,实现自身能力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对接转化和自身政治素养与业务素质的双重提升。
图文由校研究生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