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强调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对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促进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构建民族地区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民族地区进行了积极探索,逐步打破了独立封闭的民族教育学校体系,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共居、共学、共乐的格局已初步形成。但是,制约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体制机制和学校体系建设障碍始终没有突破。此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总书记的讲话不仅对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目标、内容和实现路径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而且对推进这项工作的具体措施、政策与方法,以及制度体系建设的重点作出了明确指示。这为我国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以及学校体系建设指明了改革方向;为民族地区的学校布局规划、学校定位、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系统改革提供了依据;为民族地区教育融入统一的国家教育体系、为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促进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基本内容。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在多次讲话中强调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提到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要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这与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精神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体现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新发展,是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新成果。
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原则。在此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共同体的基本特征就是“共同”,共同体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共同体所有成员发现“共同性”、增进“共同性”、凝聚和认同“共同性”的过程。四个“正确把握”所阐述的四对关系,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是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新发展。四个“正确把握”是对“四个共同”的深刻阐释,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和理解“四个共同”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深刻含义;有助于我们走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常常出现的认识误区;有助于我们认识教育是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基础性、源头性工作;有助于深刻理解教材是国家事权、统编教材是教育铸魂工程基石的重要判断。
在教育领域中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的四对关系,对于大中小幼各学段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课程体系建设等系统改革,加强高质量民族地区教育体系建设,促进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刊登在《中国民族教育》杂志2021年第10期
作者:万明钢,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