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业务动态 >> 正文

光电律动 工匠精神 ----记光电信息大楼建设中的基建人

作者: 时间:2019-06-20 点击数:

■记者 万霞 潘梓萌 通讯员 姬轩


北邻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东倚马鞍山森林公园,东校区内,新建的光电信息大楼宛如一栋“躺着的超高层建筑”。它以“光电律动、绿韵华中”为设计意向,外形连续、起伏,极具力量感,既像律动的光波,又似延绵的群山。

作为世界三大光学实验基地之一、全国六大国家研究中心之一,光电信息大楼占地4.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2017年1月9日正式开工,2019年5月13日向学校房产处移交,历时两年四个月,完成速度在高校基建领域极为少见。


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一串串数据的背后,凝聚着基建人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将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的坚持,用智慧和实力创造了一个个精彩。2015年5月工程设计招标前,基建处就定下了“本项目一定要拿到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的最高奖—鲁班奖”的目标,并在工程设计和施工招标中提出了明确要求。



尽职尽责的服务精神


2003年11月筹建的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经过11年多的建设,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武汉•中国光谷”的创新研究基地,在国际光电研究领域也占有了一席之地。2017年,实验室更名为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


快速发展的同时,研究中心原有的空间、学科发展布局及开放性需要优化,周边环境等需要进一步改善和加强。研究中心迫切需要新的发展空间,进行战略布局调整和能力提升。


为支持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继续产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使其继续在国际光电领域位于第一梯队的地位,同时优化学校光电信息学科布局,促进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在教育部、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的支持下,学校决定在东校区新建光电信息大楼,实现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整体升级。


军令如山,接到任务的基建人迅速行动起来,克服工期压力、严酷环境和质量高标准的层层考验,迎难而上。


优化管理,全程联动。针对项目特点,基建处要求发挥总承包管理模式的优势,将土建、安装、装饰、钢结构等专业合并为一个项目部,采用矩阵式组织架构体系,纵向定规、强化职能管理,横向执行,强化专业实施,所有专业内容执行情况均由项目经理总体把控,缩短管理链条、精简管理流程。基建处对此提出明确要求:“总承包管理单位要加强各专业联动、各岗位联动、各部门联动、校企联动、全过程联动,以全方位的联动机制促进项目管理提档升级。”为此,项目部按照“鲁班奖”的要求提出了创优整体思路,并一直按此推进。


土方战役,巧设棋局。本项目需要移除18万立方米的渣土。而当时正值冬季雾霾频发,武汉市政府限令停产停工,如果严格按照东湖高新区限“双日”出土的要求,大楼的土方至少需要半年才能运完。整体两年的工期已是压力巨大,土方外运还遥遥无期,基建处指挥团队如坐针毡。基建处处长李国成在动员会上强调:“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找出路!”基建处团队精心布设了一个土方运转的棋局,商议出“三个一”:一张冬季夜间土方内转线路图、一张责任落实销项计划表、一份目标奖惩责任状,用来指导土方战役的具体作战。副处长罗君君带领施工方将校园内的空旷场地调查得全面透彻。在不限制出土运输时加紧将土运出学校,而限制时就将土暂时堆放在学校内,跟禁止运土的政策打一个时间差。最终,在学校基建处和施工方的共同努力下,18万方渣土在二个半月内全部移除。


挑战高温、大干快上。2017年夏季的主体结构建设,2018年夏季的装饰装修,基建人战高温、斗酷暑,深入工地,指导现场难题。悬挂在楼栋里的温度计屡屡显示气温39-43度,进入现场不到10分钟,出汗就能把一身衣服湿透;不用半个小时,湿透的衣服又被高温和阳光直晒烤得半干。对此,项目负责人卢元现在仍记忆犹新,调侃着说当时就像是蒸了个桑拿。在高温状态下坚持施工,为补充流失的水份,工人带的水杯都是市面不常见1500ml大容量,但也仅够支撑两三小时,甚至有工人带了一天安全帽,晚上下班摘下安全帽时额头上的头皮由于汗盐的原因随之揭脱了。



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


长300米、高32米,地下2层、地上8层,光电信息大楼从南至北由八个错落有致的建筑单元组成;楼内有各类实验室104间、工作室313间,教授科研人员办公室551间。各功能区域之间由18部电梯、12部大楼梯和32部造型各异的小楼梯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屋顶绿化、空中走廊和交流讨论平台形成连绵不断的风景线,将森林公园和校园的自然景观渗透到建筑内部。基建处与设计单位对方案反复推敲,确定了充分利用森林公园环境景观,在有限的空间,既满足各种专业实验的要求,又突破常规空间布局,营造具有多样化空间体验的科研工作环境。而基建人也凭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设计图纸审查、结构设计方案评审、总包单位招标、场地资料协调、专项施工方案论证、设计驻场深化等多方面入手,给出了一个又一个完美的答案。



加强组织,严把技术关。光电信息大楼有二层地下室,基坑最大开挖深度达12米多,已到达住房城乡建设部规定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且周边环境条件复杂,有建筑、河流、给排水、高压电缆等管线。在武汉市建委组织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的评审时,基建处处长李国成认真查阅地勘报告,参加评审会与专家充分讨论,并敦促设计院及时修改完善基坑支护设计方案。不仅如此,因为大楼含有大跨度空腹桁架体系,呈不规则布置,结构存在扭转不规则和偏心布置,属于特别不规则抗震设防超限高层建筑。为此,基建处副处长罗君君全程参加湖北省住建厅组织的《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专项审查》评审会,严格把关设计方案,经过五次反复修改计算才得以通过。


在后续施工图设计审查、消防设计审查、建筑节能审查、幕墙设计审查、桥梁设计审查,大跨度大斜度现浇砼屋面等各专项施工方案的论证工作中,项目负责人卢元都全程参与,掌握第一手材料,为施工的顺利进行起到理论支撑和保障作用。基建处招标、合同、投资控制、报建等各岗位密切配合,全力以赴确保项目扎实推进。


率先立帜,出奇制胜。大楼的8栋单体建筑是自南向北逐渐加高,针对最北侧H栋无地下室的情况,为提前出效果,基建处团队集体研讨、调整策略,确定了“以H栋为突破口,在土方开挖阶段,同步进行H栋施工,集中精力冲击H栋”的战术。施工过程中,每周二上午,基建处组织召开项目推进会,与审计处、监理公司、施工单位代表们针对项目进度及问题进行沟通,把复杂工序理顺、穿插有序,把常规工艺深化、细节做优,把管控难点突破、转不利为有利。项目负责人卢元特别强调质量意识,认真细致地指导施工方“每道工序要执行首件验收制、样板先行。”为避免安全隐患,卢元要求H栋所有的水泥柱上都贴上二维码,只要扫一扫,就可以知道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和凝固程度,让大家明确知道施工的进程。2017年6月中旬,H栋率先封顶,施工质量过硬且一次成优。


寻访能手,破解难题。光电信息大楼建筑平面布局呈W形,屋面形状变化多样,F栋39米特别不规则抗震设防超限大跨度钢结构的施工安装难度特别大。施工方虽制定了专项技术方案,但手头却没有可以胜任的工人。为了确保焊缝质量,基建处团队四处调研、咨询专家,最终请来了武汉造船厂的5位船舶焊接技术能手专门负责焊接。一天仅6米的焊接速度,保证了纹丝合缝;经超声波探伤检测,合格率达100%,学校土木工程检测中心对钢结构变型及应力的“健康检测”也是一次通过。



如果说39米大跨度钢结构施工是巧借东风,那C栋行车大厅锯齿形51°超大斜度屋面的施工又一次完美演绎了工匠精神。C栋14片大斜度钢筋砼坡,远看犹如美丽的手风琴扇叶,弹动光电律动的音符。乐器虽好,得有操音人。砼坡高4米,宽度近30米,为避免工程完成后漏水,需要一次成型;同时锯齿形51°超大斜度,不仅放线、定位难度高,而且稳定性受力分析及验算偏差不能超0.5度。为了攻坚克难,基建处联合总包单位成立了QC小组,专门破解难题。大家合力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创新设计了全封闭式施工模板。考虑到工人技术水平不同、熟练程度不同,卢元还特别要求施工单位通过动画对工人施工的拼接方式、满堂架搭设形式、混凝土浇筑方式等进行培训,确保每一点细节都不出错,顺利完成工程任务。



正是基建人敢想敢闯的拼劲与精益求精的执着,才成就了质量过硬的光电信息大楼。该工程先后荣获湖北省QC二等奖、全国建筑业文化建设示范项目部、武汉市优质结构工程、湖北省结构优质工程、全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等荣誉。2018年11月,武汉市建委在光电信息大楼召开了武汉市装饰装修阶段现场观摩会,该项目工程质量在行业内引起很大反响。浙江大学、湖南大学、海南大学等兄弟院校到光电信息大楼现场参观,认为两年多的时间完成保质保量地完成如此体量的建筑,堪称业内标杆。“鲁班奖”评审专家到现场检查时对工程质量给与了高度评价,检查评分名列中南地区第一名,目前正在完善评奖资料,为最终拿到“鲁班奖”作最后的冲刺。


基建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为学校打造更多精品工程,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而努力奋斗。


注:本文原载于华中大新闻网,原标题是“【建设者】光电律动 工匠精神----记光电信息大楼建设中的基建人,本文全景照片自华中大首页原滚动大图,原文链接是/hust/mu_news/info/1002/35775.htm

版权所有 :华中科技大学基建与规划处 Tel:027-87543224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西三路苗圃内 邮政编码:430074  处长信箱:jjchust@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