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华中大同济医学院附属小学的师生们又一次来到向警予烈士墓前祭扫,这一坚持已是三十余载。
在同济附小师生眼里,这一条从龟山脚下、琴台畔边延伸至向警予烈士陵园的道路虽不过两里,却是链接历史与现实之路、传承信念与精神之路。三十年来,如何让英烈精神这颗红色“种子”在附小孩子的心灵扎根?如何让学习党史的红色基因在学生们内心落地生根?附小人一直在思考。
烈士墓前,同济医学院关工委老师戴信堂讲述向警予烈士作为母亲不为人知的一面,当他讲到年仅33岁的向警予离开一双儿女的场景,忍不住哽咽,在场的每一位师生都被革命先烈为了光明、舍弃生命的精神所感动,那一幅幅历史画面震撼着每一位师生,播下了一颗又一颗爱国爱党的种子。附小大队辅导员老师王婷用一曲委婉悠扬的《雨花石》讲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队员们“时刻准备着!”的呼号响彻云霄。
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互动式、沉浸式体验,让学生们从亲身实践中感受革命精神、家国情怀,这是附小人找到的答案。清明节祭扫英烈活动坚持三十余年,活动内容和形式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美术课上,学生们虔敬庄严地亲手制作了献给英烈的朵朵白花;班会课上,孩子们将自己最喜爱的革命故事写下交流分享……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的实践式红色课堂,从校园到陵园,从课堂到心中,在历史的滋养中爱国主义精神融入血脉,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供稿:华中大同济医学院附小 文/李欣 图/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