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变与等离子体研究所(以下简称聚变所)是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因应我国参与的最大国际合作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www.iter.org)以及未来核聚变能研发的重大需求而成立的研究所,其宗旨是开展核聚变能源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培养聚变能研发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聚变所拥有由华中科技大学与美国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共建的聚变实验装置J-TEXT。该装置是我国高校中唯一的大中型托卡马克装置,也是依托于华中科技大学成立的“磁约束核聚变教育部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平台。聚变所现有教师24人,技术人员13人,其中院士1人,中组部获得者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人,教授5人,副教授7人。
ITER计划将探索聚变能应用在科学和工程技术上的可行性,为这一先进能源的最终商业应用奠定基础。ITER是典型的大科学实验装置,涉及学科门类多,工程实现难度大,聚变所通过对ITER计划的参与,实现了电气、物理、材料、能源、机械、控制、计算机等学科的交叉和发展,促进了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升了我校在未来尖端科技领域的影响力。
目前聚变所在聚变工程技术、等离子体物理和核科学与技术等主要研究方向上开展了相关研究和人才培养,先后承担了国家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专项、“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基金等在内的国家级重大研究项目32项,研究经费超过1.5亿元。通过这些项目的研究,聚变所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自主研发了国际领先的三色远红外激光偏振干涉仪,主要性能指标均为世界顶尖水平;采用多耦合场分析设计方法,研制了ITER大功率聚变电源组件;开发了国内首个在聚变装置上完全采用EPICS CA协议实现的控制系统;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托卡马克等离子体旋转的湍流加速新机制;建立了国内首套转动扰动场系统,完整给出了扰动场与撕裂模的作用区间等。聚变所目前已在Physics Review Letters、Nuclear Fusion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并多次在国际聚变顶级会议做邀请报告。
聚变所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与美国德州大学聚变研究中心、普林斯顿大学等离子体物理国家实验室、通用原子能公司、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德国马普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受控聚变所,英国卡拉姆实验室,韩国国家聚变研究所,日本原子能研究所,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科院等离子体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外著名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形成了知名学者定期互访、优秀研究生外派和联合培养等合作交流机制。
迄今为止,聚变所已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中美磁约束聚变联合研讨会”、“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托卡马克物理东湖会议”以及“2013年度中国等离子体物理暑期学校”等重大国际与国内学术会议;同时有超过100人次参加“IAEA”、“IPAC”、“ITPA”、“EPS”、“APS”以及“SOFT”等国际顶级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