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学科交叉,产教融合,6月17日,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喻园·育芯”第二届研究生学术论坛成功举办。论坛邀请了国内知名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专家、集成电路学院的优秀学者以及优秀研究生代表,共同就集成电路领域发展动态、人才需求、学术前沿问题等进行深入探讨,展望新时代集成电路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集成电路学院院长缪向水、副院长李祎、党委副书记姜波受邀出席本次论坛,论坛由集成电路学院2023级硕士生李梦婕主持。
论坛开幕,续写“芯”篇章
论坛开幕式上,集成电路学院院长缪向水代表集成电路学院向所有与会嘉宾、老师及同学们表达了诚挚的欢迎和感谢。缪院长首先回顾了去年首届“喻园·育芯”研究生学术论坛的盛况,对师生们过去一年在Nature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展示研究成果、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并实现核心技术突破的卓越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
缪院长指出,此次论坛不仅是一次“精英云集、携手同行”的成果展示,还是一次“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思想启发,更是一次“理实结合、学研相促”的实践修行。“喻园·育芯”研究生学术论坛不仅是学术交流的平台,也是学院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鼓励科研实践的重要举措。
最后,缪向水院长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并衷心期待同学们超越自我,在与专家及同侪们的沟通交流中,收获真知灼见,奠定扎实基础!
校企协同,助力“芯”发展
开幕式结束后进入学术报告环节,5位专家学者分别进行了主旨报告。集成电路学院何毓辉教授向与会师生介绍了互补记忆晶体管的概念和实现,并展示了以互补记忆晶体管为核心构建的动态视觉传感器。材料学院郭二娟教授向师生们分享了她在有机物半导体的一系列学术成果,包括设计了垂直双基极OTFT器件并完成一系列电学性能仿真验证等。九峰山实验室检测中心首席科学家麦志洪博士聚焦半导体产品工程实现,在产学研结合的基础上,借助对集成电路芯片性能指标和测试表征的讲解,给师生们详细介绍了学术科研与工程实践存在的差异和区别。华为海思技术专家Wilson Li老师则为师生们详细讲解了Memory Hierarchy的知识框架和行业发展现状,并瞻观地提出Multi-Core Memory Hierarchy的挑战。集成电路学院博士后唐瀚川在介绍声学生物超材料设计理论和调控方法的基础上,展示了频率可控仿生耳蜗、可注射传感器等应用。至此,论坛主会场报告圆满结束。
学术交流,迸发“芯”火花
本届学术论坛除主会场外,开设了三个分会场,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分会场、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分会场、电子科学与技术分会场。
分会场一: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分会场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分会场于下午14:30在C111举行。本次分会场展示了我院在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和应用和跨学科融合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由集成电路工程系研究生第二党支部承办。6位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优秀研究生代表参与了本次分会场的学术汇报。
首先由李奥博同学介绍了一种自主研发的高效可编程后量子密码芯片,其能效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袁维涛同学介绍了一种面向大地精密测量的光学MEMS加速度传感器,其利用闭环反馈控制方案实现了国内外领先的性能水平。张烁同学介绍了一种自适应跨周期逼近氮化镓器件驱动技术,所提的一种优化TSGD策略有效降低了开关损耗。机械学院的杨淦光同学介绍了水凝胶混合电子系统与医工交叉应用,并展望了水凝胶混合电子系统未来在医疗领域更多的新型应用场景。徐浩然同学介绍了一种面向高性能计算设备的低压大电流多相稳压器,其利用DTVC和QZDPS方案有效增强了稳压器的瞬态响应能力。张嘉明同学介绍了一种自主研发的后量子密码SOC芯片,其针对当前量子密钥方案优化了硬件架构、提升了运算速度与能效。
最后,现场评委进行了评奖,最终由李奥博、袁维涛、张烁三位同学获得优秀报告奖。
分会场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分会场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分会场在C115举行。本次分会场展示了我院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方向多个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由微电子学系研究生第三党支部承办。
本次分会场共有7位优秀研究生代表参与了学术汇报,任升广同学介绍了用于三维存算一体技术的自整流忆阻器及阵列研究,详细阐述了这种新型器件的工作原理和潜在应用;李凯同学分享了他的研究成果——基于硫系阈值变换器件的温感人工神经元,为实现更高效的人工智能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温新宇同学则展示了如何利用OTS阈值开关器件实现随机突触记忆概率计算。陈子瑞同学介绍了一种超快速(<200 ns)稀疏解算器,该器件由HfWOx/VOy阈值可调神经元组成。张子冲同学探讨了氧空位调控HZO薄膜极化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蔡子非同学介绍了基于多阶微分神经网络的半导体器件TCAD仿真方法。最后,彭治梁同学分享了他在22nm FDSOI工艺平台下器件紧凑模型参数提取方面的研究成果。
经过精彩纷呈的报告之后,现场评委进行了评奖。最终,任升广、张子冲、蔡子非三位同学获得了优秀报告奖。
分会场三:电子科学与技术分会场
电子科学与技术分会场在C116举行。本次分会场展示了我院在电子科学与技术方向多个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由电子科学系研究生第二党支部承办。
本次分会场共有7位优秀研究生代表参与了学术汇报。吴尧同学为同学们介绍了HfO2基铁电体反常极化翻转机制,采用了一种广义固态变胞微动弹性带方法来预测(Hf,Zr)O2铁电体中与畴壁运动相关的翻转路径。汪光明同学介绍了一种超低杂散数字直接频率合成器的设计。康纪阳同学介绍了他在氧化铟锡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等效氧化物厚度缩减的最新研究。陈发同学则为同学们介绍了基于铁磁共振效应的声波磁传感器。高睿思同学为同学们分析了基于(Bi,Sb)2Se3合金薄膜的短波红外探测器及成像阵列。田婧同学展示了用于边缘检测的忆阻Fsat-Canny算子研究。熊昌鹰同学则给同学们介绍了嵌入氧化二维TiSe2中的纳米T-Se与在该技术基础上制备的快速记忆开关。
报告结束后,现场评委进行了评奖,吴尧、汪光明、田婧三位同学获得优秀报告奖。
论坛落幕,赋能“芯”未来
本届学术论坛圆满结束,校企专家和集成电路学院的优秀师生在这里相聚,打破校企的边界,跨越学科的界限,进一步激发了集成电路学院学子的科研热情,推动了产学研合作和学科交叉融合。
集成电路学院始终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宗旨,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致力于培养高层次人才,鼓励引导每位研究生在关键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将个人成长与发展融入到科技自立自强的伟大事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