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敏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性别:女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教育科学研究院

学历:研究生(博士)毕业

学位:教育学博士学位

毕业院校: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学科:高等教育学

其他联系方式Other Contact Information

邮编 :

通讯/办公地址 :

移动电话 :

邮箱 :

个人简介Personal Profile

Liu Yamin                                             

School of Educatio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 1037, Luoyu Road, Hongshan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 R. China (430074)

Email: huliuyamin@163.com

Cell phone: 86-15927594644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

主要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管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方向为大学文化、院校治理、研究生教育。已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复旦教育论坛》《中国高等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研究》《现代大学教育》《高教探索》等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独立撰写专著1部,合著专著1部,独立译著1部,参与撰写著作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1项、省级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1项、一级学会重点课题1项,以及校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多项。

学术/兼职经历

1995-1999年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获得教育学学士学位。

1999-2004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硕博连读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

2006年晋升为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2011年9月-2012年9月赴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访学一年

2014年11月晋升为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

2015年9月获得武汉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

2016年8月31日-9月26日参加中央六部委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骨干培训

2016年10月担任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工会主席及教工党支部副书记

2017年1月担任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2017年6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普通高等学校审核评估专家

2017年11月武昌区妇联兼职副主席(2017-2018年)

2017年9月国家教材委员会 专家委员会专家库专家

2019年5月湖北省家庭教育第七届理事会理事

2019年6月四川省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名誉院长

2019年武汉大学妇女与性别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成员

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2021年8月入职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2021年10月受聘为湖北省妇女儿童发展专家智库专家

2022年7月受聘为《教育研讨》杂志编委会编委

2022年7月受聘为湖北省家庭教育专家库专家

主要发表/出版物

学术期刊论文

1.论教育哲学的时代精神[J].《教育评论》(CSSCI),1999(6)

2.大学精神探论[J].《未来与发展》,2000(6),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1(4)

3.规模与质量:印度高等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云南教育》,2001(25)

4.全球化与文化的发展:多元文化论的观点[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CSSCI),2002(2)

5.交往:德育研究的新思维[J].《思想·理论·教育》(CSSCI),2003(1)

6.人文学科改革探论[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3(3)

7.大学内部权力结构及其调整[J].《现代大学教育》(CSSCI),2004(2)

8.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CSSCI),2004(3)

9.研究生导师的角色定位与责权分析[J].《中国研究生》,2004(25)

10.知识分子与大学精神[J].《高等教育研究》(CSSCI重要期刊),2005(9),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5(12)

11.中国科举考试产生与持续发展的原因探论[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CSSCI),2005(6)

12.大学精神的社会根基:政治与经济之纬[J].《内蒙古社会科学》(CSSCI),2006(1)

13.大学的文化内涵[J].《未来与发展》(CSSCI),2006(4)

14.大学发展中的开放与封闭:系统论的视角[J].《现代大学教育》(CSSCI),2006(1)

15.研究生导师的角色定位与责权分析[J].《中国研究生》,2004(10)

16.大学与社会的关系:系统论与冲突论的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2006(1)

17.大学文化:大学活的灵魂[J].《现代教育》,2006(3)

18.社会服务站:经济驱动与大学发展[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19.中世纪大学:权力夹缝中的生存与发展[J].《理工高教研究》,2006(5)

20.自由、独立与批判:大学的精神执守[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CSSCI),2006(5)

21.大学精神的制度根基[J].《北京教育》,2006(7-8)

22.研究性教学及其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实施[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CSSCI),2006(10)

23.基督教信仰与大学起源——以大学的精神存在为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2006(6)

24.学习型大学的文化特征[J].《高等理科教育》(CSSCI),2007(2)

25.大学精神与大学组织的依存关系——系统论的观点[J].《中国电力教育》,2007(1)

26.人文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精神”的完整表达[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07(2)

27.早期形态大学的精神面貌[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2)

28.西方大学学术自由探源:对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历史解读[J].《现代大学教育》(CSSCI),2008(3)

29.论学术自由的文化价值[J].《高等教育研究》(CSSCI),2008(6)

30.学术自由概念的诞生与初步发展:从文艺复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CSSCI),2008(6)

31.流程再造:基于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深层转换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CSSCI),2008(7)

32.联合硕士学位:欧洲高等教育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CSSCI),2008(15、16)

33.中世纪的学术自由:湮灭与重生[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3)

34.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特征解析[J].《中国高教研究》(CSSCI),2009(8)

35.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欧洲博士生教育的改革动向[J].《高教发展与评估》(CSSCI),2010(3)

36.欧洲博士生教育改革十年:从政策到行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CSSCI),2010(6)

37.试论和合学视域中我国研究生导师制度的本土创新[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0(6)

38.博洛尼亚进程中的欧洲硕士生教育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CSSCI),2011(4)

39.教育家校长引领大学崛起:以哈佛大学近现代五任校长为分析样本[J].《高等教育研究》(CSSCI),2011(12)

40.校企联合培养:欧洲博士生教育的新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CSSCI),2012(10)

41.THE FACULTY PROMOTION AND MERIT SYSTEM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CASES OF WUHAN UNIVERSITY AND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Research & Occasional Paper Series: CSHE.13.12.

42.美国硕士生教育及其完成率调查:以STEM学科为对象[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CSSCI),2013(4)

43.论学术自由的人本价值[J].《教育研究》(CSSCI),2014(2)

44.应试情境下教师的创造力教育观及其实践经验——基于现象学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CSSCI),2014(22)

45.大学治理文化:阐释与建构[J].《高教探索》(CSSCI),2015(10)

46.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价值取向[J].《研究生教育研究》(CSSCI),2016(2)

47.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动力机制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CSSCI),2016(6)

48.应对新常态: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走向[J].高等教育评论,2016(1)

49.法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发展动态[J].《创新教育研究》,2016(1)

50.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路径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51.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CSSCI),2016(6)

52.英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发展动态[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

53.学生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研究——基于湖北省五所部属高校本科生的调查[J].《创新教育研究》,2017(11)

54.“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构建探新[J].《武汉大学教育研究》,2017(2)

55.我国院校研究述评与展望[J].《黑龙江高教》(CSSCI),2018(7)

56.美国一流大学博士生培养过程管理:特征与启示[J].《研究生教育研究》(CSSCI),2019(3)

57.我国院校研究组织建制的制度文化审思[J].《复旦教育论坛》(CSSCI),2019(5)

58.文化转型与学科发展取向[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

59.牛津大学章程对教师学术权利的保障及其启示[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

60.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独特性和关键点——基于校内学术导师主动转型的追问[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05)

61.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美育政策的特征与改进[J].教育科学探索,2022,(6):26-34.

62.博士生课程学习成效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32名博士生课程学习经历的访谈资料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CSSCI),2023(2):34-42.(二作)

63.祛魅与治庸:博导“放羊”现象治理路径研究[J].高教探索,2022(3):60-70.(二作)

64.我国教育治理中的社会参与:困境与出路[J].现代教育管理,2020(11):44-50.(二作)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21(2)

65.教育惩戒权再审思:内涵、边界与落地[J].教育科学研究,2021(5):40-46.(二作)

著书

1.独立专著《大学精神探论》,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年.

2.独立译著《创造性对话:课堂里的思维交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重要出版社).

3.第一作者,专著《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重要出版社).

4.参著:《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

5.参著:《回眸——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十年(2000—2010)》,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

6.参著:《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

7. 第二作者,编著《见证—一个共和国同龄人的高等教育40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7

报告/规划

《武汉大学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实施方案》(2007年)

《武汉大学跨学科博士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的实施方案》(2016年)

《武汉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6-2017年)》(2017年11月)

《武汉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7-2018年)》(2018年11月)

《武汉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8-2019年)》(2019年12月)

《武汉大学“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调查报告(第一期)》(2019年3月)

《武汉大学“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调查报告(第二期)》(2019年12月)

《吉林外国语大学发展战略规划(2020—2030年)》(2019年6月)

《武汉大学国际合作与国际化发展‘十四五’规划》(2020年10月)

主持科研项目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产教融合行动体系研究”,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2022年研究生教育重点课题,经费10万元。

“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和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研究”,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重点课题(2020ZDA27),经费3万元。

“武汉大学国际合作与国际化发展‘十四五’规划”,武汉大学国际交流部,2020年8月-11月,经费5万元。

武汉大学‘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调查研究”,武汉大学本科生院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项目,2019年,经费8万元。

“武汉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武汉大学本科生院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项目,2018-2-19学年,经费5万元。

“各地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机制、政策举措研究”(2018ZDZB03),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重大招标课题,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经费8万元。

“吉林外国语大学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2019-2029年)”,横向课题,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20万元,2018年9月-2019年3月。

“我国高校博士生教育质量治理机制研究”(18YJA990057),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经费10万元。

“武汉大学‘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调查研究”,武汉大学本科生院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项目,2018年,5万元。

“教育现代化与教育强国建设的中国路径与域外经验研究”,教育部2018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实施路径研究(18JZD049)子课题。

“武汉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武汉大学本科生院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项目,2017年,经费5万元。

“国外大学管理体制机制的典型案例及其启示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加强党对高校领导的体制机制研究(16JZD038)子课题,经费5万元。

精品课程立项--《中外高等教育发展专题》获2016年武汉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经费2万元。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证研究——以湖北省部属高校为例”,2016年湖北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地质大学大学生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中心科研开放基金课题。

“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研究—以我校研究生跨学科试验区为例”,2014年武汉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育对策研究”,2012年湖北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地质大学大学生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中心科研开放基金课题。

“应对班主任写作之惑的优秀教育案例赏析”,2011年武汉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建设项目,编号:2011TCB16。

“中国特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构建”,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1年7月,编号:CIA110138。

“创造力培养与教育创新”学术团队带头人,2011年武汉大学“70后”学术团队建设项目,经费30万元。

“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成长机制研究”,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2009年度自主科研课题。

“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十年研究”,2009年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委托研究项目。

“地方高校研究生课程建设研究”,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重点课题。

“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编号:EIA070247。

“美国学位法律制度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2007年度教育部直属高校聘请外国专家重点项目。

“武汉大学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实施方案研究”,2007年度武汉大学研究生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

“大学精神与大学制度和谐构建研究”,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五”2006年重点课题。

教学业绩

《中外高等教育发展专题》获2016年武汉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立项(https://gs.whu.edu.cn/info/1057/1672.htm)。

《院校联盟治理机制研究》获2018年武汉大学研究生研究学分课程立项(https://gs.whu.edu.cn/info/1057/3561.htm)。

《中外高等教育发展专题》获2020年武汉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立项(https://gs.whu.edu.cn/info/1057/6981.htm)。

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获得武汉大学2019-2020学年研究生优秀教学业绩奖获奖(https://gs.whu.edu.cn/info/1057/7541.htm)。

所授主要课程(2021-今)

主持《学术前沿讲座》(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参与《高等教育理论专题》(高等教育学专业方向博士研究生)

参与《中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专题(高等教育学专业方向博士研究生)

学术服务

基于院校研究,本人及其团队提交的校本研究报告、战略规划如下:《武汉大学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实施方案》(2007年)、《武汉大学跨学科博士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的实施方案》(2016年)、《武汉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6-2017年)》(2017年11月)、《武汉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7-2018年)》(2018年11月)、《武汉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8-2019年)》(2019年12月)、《武汉大学“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调查报告(第一期)》(2019年3月)、《武汉大学“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调查报告(第二期)》(2019年12月)、《武汉大学国际合作与国际化发展‘十四五’规划》(2020年10月)、《吉林外国语大学发展战略规划(2020—2030年)》(2019年6月)。

服务于大中小学、幼儿教育机构、社会教育组织,报告主题分布于师德师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班级管理、家校合作育人、亲子关系、创造力培养等领域;

聚焦跨学科研究生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院校研究组织建制、大学课堂教学质量改进等主题做学术会议报告。



  • 教育经历Education Background
  • 工作经历Work Experience
    暂无内容
  • 研究方向Research Focus
  • 社会兼职Social Affiliations
    暂无内容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