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第16周大组会于2024年12月17日(周二)晚上18:30在煤燃烧315召开,值班老师为胡老师,主持人为袁薪鸿,本次组会将由傅彬彬、孙春辉、杨佳冰、刘庆语做汇报。
傅彬彬学术报告题目:枯竭油气藏中氢气注采及储存性能研究
摘要: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导致了电力供需不匹配,储能技术成为保障电力系统中高比例新能源稳定运行、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关键。在“双碳”目标下绿色无污染、高能量密度的氢能已成为能源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地下储氢是一项很有前景的大规模储能技术,将过剩的能量转化为氢能并储存在地质构造中是解决能量供需不平衡的有效手段。枯竭油气藏具有储量大、地理分布广泛、投资和运行成本低、地质认识程度高等优势,且国内已有枯竭油气藏储天然气的经验,因此枯竭油气藏可作为储氢气的潜在场所。国内外学者已经对枯竭油气藏储氢展开了大量研究,本次汇报将简要介绍枯竭油气藏储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地下储氢的基本理论以及待解决的问题,并对博士期间的课题拟研究内容以及进展进行汇报。
孙春辉学术报告题目:生物质高温热解焦结构演化及燃烧特性研究
摘要: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其具有可再生、“碳中性”的特点。燃煤电厂掺烧生物质将能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然而,生物质的燃料特性与煤炭相比差异较大,其进入煤粉炉高温工况后的结构演化及燃烧特性需进一步探究。本研究在接近于煤粉炉的高温工况下对生物质进行热解,对高温热解焦的物化结构变化进行分析,并利用微型流化床快速热化学反应分析仪进一步对高温热解焦的燃烧特性进行探究,以期为煤粉炉掺烧生物质提供理论支撑。
杨佳冰学术报告题目:煤气化细渣活化造孔过程碳-矿协同筑孔机制研究
摘要:煤气化渣是煤气化工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其传统的处理方式以堆积和填埋为主。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循环经济战略的提出,对煤气化渣的回收利用显得日益重要。煤气化细渣中含有较多的残碳和丰富的金属元素,孔隙结构较为发达,比较适合制备多孔材料。然而,当前对煤气化细渣制备多孔材料的机理研究与多孔材料表面定向调控方法还不够成熟,不利于规模化、工业化应用。基于此,本研究拟采用碱活化酸浸的方法利用煤气化细渣制备碳硅复合多孔材料,探索煤气化细渣活化造孔过程的碳-矿协同筑孔机制,为煤气化细渣的大规模与工业化利用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参考。
刘庆语学术报告题目:退役光伏层压件热解过程玻璃表面残炭形成路径及影响因素探究
摘要:光伏热法回收的过程中需对光伏组件进行热解处理,但玻璃等组件会粘附有EVA、背板等有机组分的热解残炭,因此需要明确残炭的形成过程及相关特性,以最终实现低耗高效的残炭脱除。本研究针对光伏玻璃热解残炭脱除问题,依据实际退役光伏层压件热处理流程,制备了不同条件下残留炭物质的光伏玻璃,探究了光伏玻璃残炭的具体来源与形成过程,明确了玻璃温度、玻璃尺寸等参数对残炭特性的影响。
(通讯员:张浩宇)